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7篇 |
免费 | 307篇 |
国内免费 | 1283篇 |
专业分类
4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37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6篇 |
1965年 | 11篇 |
1963年 | 8篇 |
1959年 | 9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生物膜上蛋白质的运动不都是随机性的,经常受到细胞骨架等因素的限制。二维膜上的事件不断通过内吞、分泌等过程和整体细胞的功能联系起来。病毒感染细胞、细胞内囊泡和物质的定向运输等都和细胞内分子的识别、膜的融合和膜的分裂等过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2.
重庆石灰岩地区十大功劳光合特性动态变化和对CO2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C I-31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重庆石灰岩地区适生灌木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和对CO2的响应。结果表明:十大功劳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呈“L”型。在季节变化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呈现双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W”型。气体交换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变化是与植物生存的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在石灰岩地区表现出低光合低蒸腾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节水特性。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表现出升高趋势,其CO2补偿点为90μmol.mol-1左右,羧化效率为0.0125,较低的羧化效率是十大功劳净光合速率较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3.
刘鹏举尹崇玉陈寿铭唐烽高林志 《古生物学报》2010,(3):308-324
文中详细介绍发现于我国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的管状微体化石Ramitubus increscens,R.de-crescens,Crassitubus costatus,Sinocylocyclicus guizhouensis,Quadratitubus orbigoniatus和Yangtzitubus semiteres等5属6种。以往,虽然对这些化石的亲缘关系有不同的认识,但大部分学者均认为这是一类后生动物化石;特别是刺丝胞动物床板珊瑚类的学术观点,更是得到多数学者的支持。文中根据管状微体化石的形态特征、分枝特点及其内部构造,对此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生物属性和地层学意义进行详细讨论。指出具有分枝特征的Ramitubus确为底栖固着生活类型,目前将其亲缘关系解释为床板珊瑚类是合适的;但不具分枝特征的Crassitubus,Sinocy-locyclicus和Quadratitubus的古生态特征尚不清楚,虽然它们与Ramitubus大小相近,形态相似,但现有的形态学特征似乎更支持将此类化石可与丝状蓝菌联系起来。此外,Sinocylocyclicus和Quadratitubus在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均有稳定的产出层位,似乎显示出这两个属具有生物地层对比的潜力,但两地的产出层位中所共生的化石内容相差较大,因此,两属的地层学意义尚需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64.
添加玉米残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对黑土添加玉米残体(秸秆和根茬)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残体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减轻因其作为燃烧材料而造成的氮素损失和对大气的污染,玉米残体施入土壤,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氮含量,提高土壤氮活性,有利于土壤氮素养分的协调供应,玉米残体配施氮肥与氮肥单施相比,玉米植株氮素累积量相近,但氮素在玉米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添加玉米残体能够促进氮素从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转移,提高氮素养分的利用效率,同时,添加玉米残体还可以降低土壤NO^-3-N的累积,减少肥料氮的损失4.7%~5.6%。 相似文献
165.
166.
目的总结影响烧伤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烧伤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烧伤死亡患者55例的主要死亡原因、性别比、烧伤原因、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与院前急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内脏功能衰竭、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火焰烧伤,年龄,烧伤面积,内脏功能衰竭,创面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感染与死亡呈现高度相关性。结论内脏功能衰竭、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为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善主要脏器功能、有效控制细菌及真菌感染、积极处理吸入性损伤并在本地区范围内逐步建立烧伤治疗网络,有助于降低烧伤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7.
枣不同器官和组织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田间幼嫩叶片为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 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 Tris-HCl(pH8.0),20mmol/L EDTA(pH8.0),2% PVP,4% 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和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和枣果5种器官和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为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和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或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的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和组织RNA提取的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为组培苗、枝皮、枣果和根皮. 相似文献
168.
应用SRAP标记对莲藕资源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利用一种新的分子标记SRAP技术对17个莲藕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选取7对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168条带,其中159条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提供24个标记信息。由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17个品种间的遗传关系:(1)亚洲莲与美洲莲之间有明显的差异;(2)在亚洲莲内部,藕莲和花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在花莲内部亚洲莲与美洲莲的杂交后代和其它花莲品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3)SRAP标记是作分子图谱的好标记,但很难区分遗传关系较近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9.
盐胁迫下棉花基因组基于毛细管电泳的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杂交种中棉所29为材料,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 分析法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进行甲基化鉴定,以初步探讨棉花耐盐的分子机理.应用24个引物组合,中棉所29在0.4%盐水胁迫及清水对照下,平均每引物组合检测甲基化位点数分别为69.2和56.7,差异达显著水平.盐胁迫下的DNA甲基化水平与清水对照下相比,52.6%位点表现出甲基化水平提高,即发生了超甲基化;19.7%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即表现为次甲基化;二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盐胁迫后发生了广泛的DNA甲基化变化,包括超甲基化和次甲基化,以及其它甲基化类型的转变|发生超甲基化位点极显著地多于发生次甲基化位点.盐胁迫下的中棉所29与对照相比,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提高,暗示中棉所29有提高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以应对盐胁迫的潜在机制,棉花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的提高可能与棉花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甲基化序列的初步克隆及比对分析表明,盐胁迫前后多个ATP合成相关基因甲基化程度维持在同一水平,其表达不受甲基化影响,这也可能是中棉所29耐盐性较强,在一定时间盐处理后能维持正常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究营养干预对儿童群体中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症状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检查出的缺铁性贫血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营养干预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营养干预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营养干预,治疗时长为3个月,观察统计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营养干预组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营养干预组患儿各项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