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10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植物抗冻性测定技术的原理和比较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植物抗冻性是植物忍耐冰点以下低温的能力。通过田间生长试验能测定植物的越冬性,但越冬性不等于抗冻性。冰冻处理结合活力测定才是测定抗冻性的可靠方法。 Dexter等首先提出用电导法测定植物的抗冻性。五十多年来,植物抗冻性测定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这些方法大致分为测定冰冻处理后植株或器官恢复生长的能力;细胞膜特性的改变和膜结构功能的变化引起细胞代谢的改变等三类,兹分述如下。至于具体方法,请参阅表1所列资料。  相似文献   
22.
低温下稻苗叶片中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抗冷性强的粳稻青林9号和抗冷性弱的籼稻IR_(24)在低温处理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高分子蛋白迅速减少,低分子蛋白相对增加;游离氨基酸和游离氨大量积累;膜透性增大,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这些过程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高等植物体内特殊形态多胺的代谢及调节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概述了高等植物体内结合态与束缚态多胺、稀有多胺及多胺生物碱代谢的最新研究进展,各种特殊形态多胺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24.
植物叶黄素循环的组成、功能和调节(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几年来植物体内叶黄素循环的组成、功能、堇菜黄素脱环氧化酶和玉米黄素环氧化酶的结构、生化性质和调节,以及叶黄素的可转变性、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5.
以籼型(Oryza sativa L.)杂交组合汕优63为对照,以中粳9516、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亚种间三系杂交稻冈优881和两系杂交组合X07S/紫恢100为材料,研究其在生育后期(抽穗-成熟)自然条件下剑叶的叶绿素衰减、CO2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膜脂过氧化表现.结果表明: 水稻在生育后期伴随叶绿素衰减,其叶内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非环式电子传递效率ΦPSⅡ、电子流传递速率ETR都有相应地下降,这种光能转化的障碍使多余的光能传递给PSⅡ的还原侧,产生O(-)/(*)2累积,发生膜脂过氧化和MDA的积累,引起光合色素及光合膜的破坏,发生光氧化早衰.这种现象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耐光氧化的粳稻9516,其叶内的 Fv/Fm、ΦPSⅡ、ETR、qP下降较少,具有较稳定的光能转化能力,不易早衰,具有较高的结实率;而对光氧化敏感的籼稻汕优63其叶内的Fv/Fm、ΦPSⅡ、ETR,光化学猝灭参数qP下降较多,易发生膜脂过氧化,导致叶片早衰,影响水稻灌浆结实和产量;而二系的和三系的杂交稻的耐光氧化特性和早衰表现居于中间.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角度出发,在目前株型良好的基础上,兼顾杂种优势和防止早衰两方面考虑,在母本中利用粳型或带有粳型基因的不育系是育种上一个值得重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耐盐的大麦和不耐盐的小麦幼苗在 NaCl 胁迫下叶片脂质过氧化作用、膜系统伤害、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盐胁迫初期,叶肉细胞能维持较高的 SOD 活性,脂质过氧化作用较弱,膜系统基本完整;随着胁迫强度加大,SOD 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膜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电解质和紫外吸收物质大量外渗,细胞器破坏,甚至整个叶肉细胞结构崩溃。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超微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细胞内膜系统的紊乱和伤害,而膜系统的伤害可能是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植物中的氯、氯通道和耐氯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氯(Cl)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Cl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及植物对Cl-的吸收和运输机制.概述了Cl-通道和Cl-通道蛋白(CLCs)的种类与特点.探讨了不同植物对Cl-亏缺、过量的不同响应及植物耐Cl-的可能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8.
钙对大麦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CaSO_4,Ca(NO_3)_2 ,CaCl_2三种钙盐缓解大麦幼苗的盐胁迫效应中,以Ca(NO_3)_2最为显著,Ca_(2 )/Na~ =1/10时最佳。钙提高盐胁迫下大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是促进萌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0~300mmol/LNaCl对大麦(Hordeum-vulgare-L.)幼苗生长速率、根系游离和结合态多胺含量以及多胺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mmol/L NaCl处理下精氨酸脱羧酶(ADC)、多胺氧化酶(PAO)以及转谷酰胺酶(Tgase)活性明显提高,而在300 mmol/L NaCl处理下活性下降。与之对应,游离腐胺(Put)含量随处理盐浓度的提高一直呈上升趋势,亚精胺(Spd)和在根系内检测到的未知多胺(Pax)在低浓度盐处理时含量上升,随盐浓度的提高含量下降。盐处理前后精胺(Spm)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浓度盐处理时游离态(Spd+Pax)/Put上升,随盐浓度的提高比值明显下降。结合态Put、Spd和Pax含量以及结合态多胺总量均在低浓度盐处理时上升,随盐浓度的提高含量明显下降。统计分析显示,大麦相对生长速率与游离态(Spd+Pax)/Put和结合态多胺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游离态多胺和结合态多胺的比值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说明盐胁迫下大麦体内游离态Spd、Pax与Put以及结合态形式之间的平衡与大麦耐盐性关系密切,游离态Put向Spd 、Pax以及结合态形式转化均有利于大麦耐盐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大豆属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大豆属ClycineL.的4种类型植物茎材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植物的茎材横切面均为散孔材。野生大豆茎材多为单管孔.少见复管孔;半野生大豆具复管孔,少见多细胞的管孔链;半栽培大豆茎材中复管孔和管孔链较多;而栽培大豆的复管孔和管孔链更多且普遍.野生大豆单列射线多,多列射线少半野生大豆有少数多列射线;半栽培大豆多列射线较多;栽培大豆多列射线细胞组成的射线最多.大豆种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的侵填体分布不同,各种结构的演化途径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结构较原始,栽培大豆最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