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记录常压低氧环境中动物氧耗量的方法。方法:本实验装置由动物舱、补水控制系统、天平、软管、装有体重记录软件的电脑等组成。为了实现常压低氧,用水补充动物消耗的氧气以保持动物舱内压力恒定,这个过程由气液联动装置控制;补充的水量由天平测量并同步输出信号至excel文档中。用注射器抽气校准方法检测了装置的准确性和精度。利用该装置观察了6只急性重复低氧小鼠(处理组)和6只未经低氧处理的小鼠(对照组)的常压低氧过程的氧耗量特征。结果:不同体积抽气量与相应补水量两组数据配对t检验P=1;重复抽1 ml氧气6次的补水量变异系数为4%。处理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58.8±6.8)min,显著高于对照组(46.0±8.7)min(P〈0.05)。处理组小鼠的总氧耗量为(85.1±8.5)ml,显著高于对照组(73.6±5.4)ml(P〈0.05)。结论:处理组小鼠摄取氧总量增多从而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氧耗量测定装置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用于低氧研究中氧耗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FPR2在内外源性配体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构建成功的XN0422/SGC7901-mock细胞和XN0422/SGC7901-sh FPR2低表达细胞,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和比较FPR2的内外源性配体-HP(2-20)/ANXA1对XN0422/SGC7901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HP(2-20)/ANXA1处理的XN0422/SGC7901-mock和XN0422/SGC7901-sh FPR2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均相较于DMSO处理的XN0422/SGC7901-mock和XN0422/SGC7901-sh FPR2细胞明显增强(P0.05),且XN0422/SGC7901-mock组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优于XN0422/SGC7901-sh FPR2组细胞(P0.05)。结论:HP2-20和Ac2-26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而这一作用与FPR2有关。  相似文献   
13.
泥鳅和白鲢胚胎不同发育时期耗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鳅和白鲢胚胎发育时的耗氧量是随着发育进程而以指数函数方式在增长,其耗氧曲线显示出卵裂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肉效应期以及出膜期是5个呼吸代谢水平较高的时期,其中又以原肠期与出膜期对孵化环境溶氧的需求尤为突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纳入氧的快慢与强弱,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新陈代谢的速度以及营养物质不断地被氧化、消耗和能量传递的状况。因此,鱼类胚胎发育时耗氧的高低,无疑是其胚胎发育状况的一种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非均相体系电子传递动力m = Es*/s+ - ECB (m<0 的原理, 构建出相匹配的HA-CdS和HB-CdS复合体(以下简称Hys-CdS, Hys代表HA, HB). 在该体系中, 1Hys*向CdS导带传递电子是热力学允许的. 通过荧光淬灭实验, 测出它们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Kapp)分别为940 (mol/L)-1(HA-CdS), 934 (mol/L) -1(HB-CdS), 表明Hys与CdS间存在较强烈的吸附效应. 荧光寿命测定得1Hys*向CdS导带传递电子的速率常数Ket分别为5.16×109 s-1(HA-CdS), 5.10×109 s-1(HB-CdS). 以一种稳定的氮氧自由基TEMPO(2, 2, 6, 6-tetramethyl-1-piperdinyloxy)作为电子受体, 当它接受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 其EPR(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信号便会消失, 据此, 应用消自旋的EPR技术, 定量研究了苝醌类光敏剂Hys与纳米半导体CdS间光生电子传递动力学, 确定了受Hys光敏化作用的CdS纳米半导体表面光还原速率方程和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 结果发现, 本体系中TEMPO接受电子的反应级数均为0, 而不同于均相体系中的反应级数, 特别是在相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 通过比较单独的CdS与Hys-CdS复合体的光还原速率常数还发现, 后者的光还原效率比前者均大, 约为350倍, 表明Hys对CdS纳米半导体具有显著的光敏化作用. 这提示在太阳能应用中, Hys是一种很有效的光敏化剂.  相似文献   
15.
从猪水泡病病毒(SVDV)细胞培养物的PEG浓缩毒中提取病毒RNA,经RT-PCR和套式PCR扩增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基因,将扩增产物1.6kb插入pUC18载体中,经亚克隆后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序列,与已发表的SVDV分离物该区序列作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6%-97%,氨基酸同源性为98%,参与构成SVDV中和性抗原位点的几个氨基酸残基均很保守;与已发表的柯萨奇B5病毒的对应序列比较,两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7%,而推导的氨基酸顺序同源性竞高达92%。本文结果有助于SV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为其和柯萨奇B5病毒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数据,为SVDV新型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印楝愈伤组织形成及其印楝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ss)不同器官作外植体,研究培养基和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其印楝素(Azadirachtin)生物合成的影响.印楝的不同器官(根、叶、茎及皮)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均有合成印楝素的能力.其中以叶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印楝素含量为最高.含有较低按盐的B5培养基有利于细胞生长,含有较高铵盐的MS培养基有利于印楝素积累,不含铰盐的White培养基对两者均不利.愈伤组织继代2—3代,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和印楝素合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多梳基因家族的Bmi-1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本研究主要是检测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45例胃癌中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其相关性。结果:Bmi-1基因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为88.9%(40/45),癌旁组织为17.7%(8/45),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Bmi-1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胃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检测Bmi-1的表达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血管舒缩功能变化及哌唑嗪、山莨菪碱扩张血管作用变化特征,评价VitE在低温条件下的内皮保护作用,探讨上述药物在冻伤预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血管条技术,观察小鼠尾动脉血管在8℃、16℃、25℃、37℃四个温度条件下的收缩及舒张反应特点,比较哌唑嗪、山莨菪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扩血管作用差异。在冷暴露处理的同时预敷Vit E,观察其对低温条件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①不同温度条件下苯肾上腺素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温度越低,收缩幅度越小;②硝普钠浓度依赖的扩血管作用随着温度的降低明显增强;③与硝普钠作用特点类似,哌唑嗪、山莨菪碱在低温条件下的扩血管作用强于37℃组;④低温能够降低乙酰胆碱内皮依赖的扩血管作用,Vit E能够剂量依赖地对抗低温的影响。结论:随着温度的降低,苯肾上腺素作用下的血管收缩明显减弱,平滑肌靶点扩血管药物的作用显著增强。乙酰胆碱内皮依赖的扩血管作用随温度的下降有所降低,Vit E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低温对乙酰胆碱扩血管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高原肺水肿严重影响高原人群的健康。筛选高原肺水肿易感基因以用于高原肺水肿易感者的评估及防护。方法:利用Affymetrix SNP Array6.0芯片对23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和17个健康对照进行全基因组SNP分型,利用PLINK软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Go和Pathway软件进行分析及作图。结果: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39个相对显著的SNPs位点(P〈10^-4)。通过对这些SNP位点附近27个基因的c0和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调控过程、氮代谢过程和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等。结论:本文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及相关基因可能与高原肺水肿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比较温度对入侵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和其本土近缘种莲子草(A.sessilis(L.)DC.)的营养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实验将生长均衡的这两种植物放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28d。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营养生长的速率和对温度的响应明显不同于莲子草:前者主茎生长的有效积温明显低于后者,分别是11.6d℃和27.0d℃;而新叶萌发的有效积温高于后者,分别是12.1d℃和6.7d℃。入侵种主茎和叶的发育起点温度都比本土种低,分别是10.4℃、11.0℃和12.8℃、14.9℃,表明喜旱莲子草的发育对低温反应不及莲子草敏感。对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测定结果还表明:入侵种比本土种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尤其在25℃时;10-30℃的温度范围内喜旱莲子草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没有显著变化,而莲子草在10℃低温条件下Fv/Fm值显著降低。较快的主茎生长速率、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以及较高的光合能力可能使喜旱莲子草比本地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在其入侵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