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41.
目的:探讨睾丸特异性表达基因SPEM1突变与畸精子症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从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临床上不明原因的畸精症患者113份外周血标本以及100份正常生育能力男子的外周血标本,抽提其DNA.然后采用PCR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以及测序等手段对全部DNA样本进行该基因的突变筛查.结果:在畸精症患者中发现1个新的未见报道的多态性位点;尚未发现有基因突变或微缺失.结论:SPEM1基因突变或缺失不是引起本组畸精子症病人的主要致病基因.该基因在对畸精子症所致不育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2.
运用“数据库消减杂交”(digital differential display)方法来筛选人类睾丸特异表达新基因,获得了有差异显示的代表新基因的克隆重叠群。挑选其中一个克隆重叠群HS.326528进行多组织RT—PCR,初步获得该重叠群在人睾丸中有高表达。从该重叠群的IMAGE出发,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快速克隆了一个人类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全长1044bp,开放阅读框为214~529bp,定位于15q26.2,编码由10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1.7kD、等电点为10.09的一个碱性蛋白,该蛋白与已知蛋白无明显的同源性,克隆实验证明该基因的阅读框完全正确,RT—PCR和Northern blot显示该基因在人类睾丸中特异表达,实时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成人睾丸中高表达,在精子中有中度表达,在胚胎睾丸中低表达,推测该基因与精子的生成有关,命名为SRG8(homo sapiens spermatogenesis—related gene 8)(GenBank登录号:AY489187),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流式结果分析表明,SRG8基因能够促使HeLa细胞由S期向G2期的转变,从而加速细胞的分裂。这些结果表明SRG8基因可能在睾丸的发育及精子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3.
周畅  李麓芸  卢光琇 《遗传学报》2005,32(2):155-162
运用NCBI中的数据库消减杂交(Digital Differential Display,DDD)分析方法,从小鼠睾丸组织中分离了一个含有C2HC/C3H结构的新型锌指蛋白基因——ZIM74(GenBank登录号:AY350709)。通过推导和进一步的RT-PCR实验证实:该基因含4个外显子,gDNA在染色体上跨度29869bp,定位于小鼠染色体18D1。cDNA编码一个含347个氨基酸的新蛋白,带有C2HC/C3H结构域。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2.37kb大小的唯一转录本,主要在睾丸中强表达,卵巢中有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该基因无表达。结果提示:Zfp474基因对精于发生和卵母细胞的发育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4.
里氏木霉内切葡萄糖苷酶Ⅳ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内切葡萄糖苷酶Ⅳ(EGⅣ)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中的表达。采用RT-PCR的方法从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中分离到eg4基因。将eg4基因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PICZαA-eg4。将该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化毕赤酵母GS115,eg4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被整合到毕赤酵母的染色体上,并处于酵母α因子的下游,得到重组菌株P.pastoris-EGⅣ1。在甲醇  相似文献   
245.
用双色荧光愿位杂交和PCR技术鉴定无精症患者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傅俊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 湖南长沙410078 @李麓芸$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 湖南长沙410078 @卢光琇$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 湖南长沙410078  相似文献   
246.
以卵胞浆单精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废弃的未成熟人类卵母细胞(生发泡期卵母细胞(the germinal vesicle,GV)和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the metaphase,MI))为材料,使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培养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分别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注射后45、60、84 h观察卵母细胞成熟情况.分别使用钙离子载体(calcium ionophore,CI)A23187联合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法或精子提取物卵胞质内注射(sperm extracts intracytoplasmic injection,SEII)法两种不同的激活方法对体外成熟MII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评价其体外发育潜能.MI卵子体外成熟率要显著高于GV(75.2%vs 30.6%)(P<0.01).与CI/6-DMAP法相比使用SEII/6-DMAP法在激活率(87.5%vs 70.2%)上要明显高于CI/6-DMAP法(P<0.05),但在卵裂率(65.7%vs 72.5%)和桑囊率(0%vs 5.0%)上SEII/6-DMAP法要低于CI/6-DMAP法.注射hCG 45 h组的卵母细胞激活率(91.3%vs 57.9%)、卵裂率(85.7%vs 57.9%)及桑囊率(9.5%vs 0%)均显著高于注射hCG 60 h组(P<0.01).56.8%(117/206)的ICSI废弃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可以在体外发育成熟,激活后具有一定的发育潜能,卵龄对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发育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47.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沈守云  闫文德  田大伦  伍倩  梁小翠 《生态学报》2011,31(24):7625-7631
洪湖湿地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湿地生态区域,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洪湖湿地5种类型土壤进行有机碳及养分含量进行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及碳储量估算提供重要基础.结果表明,(1)洪湖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容重增加递减.(2)洪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湖中淤泥>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林地>农田,其中湖底淤泥的有机碳平均含量6.74%,农田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241%.此外,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湖底淤泥N的平均含量(4.623±0.535) g/kg、Ca的平均含量(26.262±4.201) g/kg,与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及林地有显著性差异.农田P的平均含量(2.876±1.253) g/kg-、K的平均含量(7.205±0.159) g/kg,与湖底淤泥、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及林地有显著性差异.(4)湖底淤泥中Cu的平均含量(40.19±3.04) mg/kg,Fe的平均含量(8560.90±80.98) mg/kg,Co的平均含量((29.66±0.67) mg/kg),Cu、Fe和Co的平均含量都显著小于洪泛平原湿地、农田及林地,Pb的平均含量(35.13±2.40) mg/kg,Mn的平均含量(749.65±54.07) mg/kg,这两个元素的含量均与农田及林地有显著性的差异.湖底淤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小于其余4种湿地类型土壤.  相似文献   
248.
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的差别是认识生命本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应关系的概念及总的对应式,认为对应关系是生命系统分子间的基本关系,决定了生命系统的主要性质,是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的重要差别. 对应关系按照分子集合的数量可分为简单对应关系和复杂对应关系. 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对应转换、对应催化、对应转运、对应转导、对应免疫等多种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通过功能上的相互作用还形成了相互协作的具有调控作用的对应关系网络.本文重点介绍了前4种基本的对应关系及相应的对应式,并就对应关系的形成与蛋白质多样性的关系、对生命系统的意义及存在的其它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49.
高GC含量DNA模板的PCR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GC含量DNA的PCR扩增条件,为扩增达托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及拼接奠定基础。方法:在PCR扩增体系中,使用高保真的聚合酶及添加不同浓度的DMSO、7-deaza-dGTP等增强剂,并选择合适的PCR循环程序,优化富含GC的DNA的PCR扩增条件。结果:向反应体系中额外添加1%~4%的DMSO可以显著提高富含GC的DNA的PCR扩增产物量,但会降低其特异性;7-deaza-dGTP可以提高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及保真度,但产量会有所下降。应用touch down PCR并在体系中添加7-deaza-dGTP能够提高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产率,增加扩增的保真度。结论:应用优化的PCR扩增条件将所有达托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段扩增出来,并可扩增出长达6 kb的片段,且序列完全正确,可以进行后续拼接。  相似文献   
250.
以黄海捕捞的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为实验样本,共100尾,体全长7.00~14.50 cm,体重7.96~136.54 g。对其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绘图描述,分析其鱼体侧面和头部、第二背鳍鳍条和鳞片的形态特征。对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和线性回归分析。对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和胸鳍鳍条数量进行统计。观察发现,(1)体表被形态多样的绒状鳞片,鳞片为形似盾鳞的骨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腹鳍棘与腹部之间具有一可收缩的皮质三角形结构,体表布满黑色条纹与黑色斑点,以眼部为中心向外延伸出6条主侧线(背侧线、框上线、框下线、前鳃盖线、下颌线、上颞线)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线性相关性最好的是全长(TL)/体长(SL),其比值变动范围最小,雌雄差异小,相关方程为:SL=0.8239TL﹣0.0471(R2=0.9763);线性相关性最差的是头长/吻长,其比值不仅变动最大,而且雌雄的差异最大。(3)体长(SL)与体重(W)的关系为:W=2.3743e0.2803SL(R2=0.96);雄性:W=2.5406e0.2737SL(R2=0.96),雌性:W=2.0328e0.2954SL(R2=0.95)。(4)鱼鳍鳍条数量:第一背鳍为两根背鳍棘,第二背鳍30~34;臀鳍29~34;胸鳍12;尾鳍13;腹鳍为一个腹鳍棘。雌雄第二背鳍的第二根鳍条长度存在差异,雄性长度比雌性长约1/6~1/5。丝背细鳞鲀在黄海的出现,说明该鱼种洄游分布范围已经扩大到黄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