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施最为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将天然或近天然的区域划作保护地、建立生态空间体系对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在国际上虽未有“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提法, 但是划定生态保护区域的做法是相似的。作者基于相关文献, 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系统, 以及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生态保护地(区)体系的保护地面积和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大多数国家的生态保护地(区)的面积在5-40%之间, 并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职能部门或成立了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根据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对比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的空缺分析以及保护地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整合与优化我国现有各类保护区域, 通过重要性、敏感性评价对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境保护方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土地优先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 面积比例以占到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以上为宜。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我国现有部门职能分工, 建议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筛选出一株针对屠宰废水有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D6进行单因子絮凝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絮凝条件。絮凝条件包括:微生物絮凝剂D6投加量、pH、金属离子种类、1%CaCl2投加量。试验中发现碱性环境是微生物絮凝剂D6发挥絮凝活性的前提,表明微生物絮凝剂D6分子链的充分伸展对絮凝作用起决定因素,因此微生物絮凝剂D6的絮凝机理为吸附架桥作用。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D6的投加量为25mL·L-1,1%CaCl2投加量55mL·L-1,pH为8。在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率为96.6%,浊度去除率为97.8%,SS去除率为92.6%。  相似文献   
13.
整治区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肥力适宜性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湖北省恩施市“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恩施城郊和利川柏杨基地单元新整治区域的土壤属性和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并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其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土地整治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异和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程度可能与地形地貌特征和整治程度有关;土地整治对土壤pH值的影响较小,但是柏杨土壤酸化严重(pH<5.5).77.6%的城郊土壤具有较低的SFI,而柏杨和清江源分别仅有17.1%和31.4%的土壤具有较低的SFI.柏杨需要重点解决土壤酸化问题,城郊需要重点解决整个区域土壤培肥和肥力均衡化问题,而清江源则需解决SFI较低区域的培肥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代谢网络在代谢功能研究、生物代谢过程控制、疾病诊断分析和药物靶标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生物信息学研究利用序列同源、结构模拟、对接等手段与生化实验有效结合促进了生物体代谢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作者在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26695,H.pylori 26695)代谢网络的工作基础上综合了近年来研究者对H.pylori 26695代谢通路关键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基因组信息,综述了H.pylori 26695特异性的重要代谢通路。本文从基因组水平阐明代谢通路与基因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关键酶对H.pylori 26695生理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了重构一个连续、完整的代谢网络面临的困难及其在药物靶标设计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菠菜和青菜类囊体膜经SDS-PAGE*可分别分离出8条和7条含叶绿素的区带。经Cu螯合剂处理后发现菠菜CPIa、青菜CPI_a、LHCP_2带缺失,菠菜CPIa_1 LHCP_2和青菜CPI减少,两者的LHCP_3明显增加。外源Cu(5mmol/L CuCl_2)可使菠菜CPa_1带缺失。青菜CP_a带缺失,并且使菠菜CPI带的吸收峰由678nm移到672nm,在652nm处有一微弱小肩,并且出现679nm荧光发射峰,表现出LHC-Ⅱ的某些光谱特性。同时使菠菜和青菜的LHCP_1和LHCP_2的吸收峰均由672nm分别移到668nm和669nm,并且使LHCP_2在724nm处产生较强的荧光发射,接近于LHC-Ⅰ的某些光谱特性。由此初步认为,铜可能通过变构作用来调节两个光系统间从作用中心到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以及二者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本身之间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6.
丝膜菌属Cortinarius是真菌界中最大的属,囊括了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黏盖亚属Phlegmacium是丝膜菌属中较大的亚属,该亚属的真菌在湿润条件下菌盖表面具有黏性。本研究运用形态分类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丝膜菌属黏盖亚属的馆藏标本开展分类学研究,共发现24个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12个。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各个物种的相关信息,对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7.
放疗是治疗肿瘤的最常用手段之一,为寻找能够保护肿瘤组织周边正常细胞的放疗保护剂,通过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并成功表达出人隐花色素蛋白Ⅰ(h CRY1)。采用包涵体溶解、梯度透析复性、镍柱亲和纯化以及超滤浓缩的蛋白纯化工艺,1 L菌液可收获10-15 mg纯度超过95%的h CRY1。在Ha Ca T细胞中通过细胞DNA损伤修复中所产生的H2A.X foci荧光强度的定量检测,验证了纯化所得的h CRY1具有射线损伤防护功能;通过对经过h CRY1以及对照蛋白处理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的检测排除了h CRY1的毒副作用对H2A.X foci荧光强度的影响。这些为进一步研究h CRY1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将h CRY1开发成为新的放疗保护剂提供了理论基础。正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4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40005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省肿瘤靶向治疗新药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6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新型多孔生物活性玻璃修复羊腔隙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12只成年绵羊L3-L5,共36个椎体均建立8mm× 15mm腔隙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为Macro Porous Putty(MPS)和Injectable Putty(INJ),对照组为Nova Bone Putty(NBP).按照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配每只羊的三个椎体缺损分别填充NBP、MPS、INJ材料.每种材料均填充12个椎体.术后6周、12周取材,通过术后一般状况、标本大体观察、X线平片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评价新型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成骨作用.结果:①术后各组动物进食及粪便均正常,对外界刺激反应性良好.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②大体观察未发现缺损处有异常纤维组织包块及材料漏出.③术后6周和12周,MPS组和INJ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大于NBP组(P<0.05).④组织学切片VG染色结果显示,术后6周和12周,MPS组和INJ组新生骨量多于NBP组(P<0.05).MPS组和INJ组成骨性能相当(P>0.05).术后12周和术后6周比较,NBP、MPS、INJ三种材料新生骨量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新型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材料MPS和INJ具有可靠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比传统的NBP材料成骨能力更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记述中国元三甲螨属6新纪录种:双元三甲螨Oribotritia anceps NiedbaΙa,2000、狭元三甲螨Oribotritia angusta Mahunka,1982、亚洲元三甲螨Oribotritia asiatica Hammer,1977、父岛元三甲螨Oribotritia chichijimensis Aoki,1980、大元三甲螨Oribotritia gigas Bayoumiet Mahunka,1979、尼泊尔元三甲螨Oribotritia nepalensis NiedbaΙa,2000,并给出了6新纪录种的特征图。研究标本除注明保存在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动物分类与生态学系(DATE)外,其余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是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的功能主体,活性污泥中菌群的种类、数量及活性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与效果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主要功能细菌(絮凝菌、脱氮菌、除磷菌等)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生态特征,并对目前主流的菌群鉴定方式进行总结,最后从运行条件、定向驯化及生物强化3个方面对菌群调控进行论述,以期为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