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迅速发展,研究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对精子发生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转基因动物研发、基因治疗和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以及珍稀物种的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溶酶体相关细胞器生物合成复合体1亚基1 (biogenesis of 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s complex 1subunit 1, BLOC1S1)具有抗布鲁氏菌的潜能,研究BLOC1S1对山羊SSCs的影响不仅能探究BLOC1S1促进SSCs增殖的能力,还能为其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构建BLOC1S1过表达载体,通过慢病毒包装、转染与嘌呤霉素筛选成功构建了山羊精原干细胞BLOC1S1过表达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检测BLOC1S1的过表达效率为18倍,同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染色等实验结果表明,BLOC1S1能显著增加山羊SSCs...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小金蝠蛾Thitarodes xiaojinensis幼虫血细胞类型,统计各类血细胞所占比例并检测其细胞免疫能力。【方法】利用光学相差显微镜观察小金蝠蛾7龄幼虫血细胞,并根据鳞翅目昆虫血细胞特有形态对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进行鉴定;利用96孔板对小金蝠蛾各类血细胞进行计数并计算各类血细胞所占的比例;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及Congo Red染色的DEAE-Sephadex A-25凝胶珠刺激小金蝠蛾7龄幼虫,检验其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由粒细胞、浆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色细胞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62.5%,26.6%,10.1%和0.8%,未发现典型的原血细胞。酿酒酵母刺激结果显示,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可以发生吞噬以及结节反应。Congo Red染色的DEAE-Sephadex A-25凝胶珠刺激结果显示,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可以发生包囊反应。【结论】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组成及其形态与其他鳞翅目昆虫一致,其中粒细胞所占的比例最高。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对酿酒酵母刺激敏感,可发生吞噬和结节反应,对Congo Red染色的DEAE-Sephadex A-25凝胶珠刺激敏感,可发生包囊反应。小金蝠蛾细胞免疫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94.
在吉林省四平地区对6种优势蝗虫进行野外罩养,从成虫出现到死亡期间,对蝗虫精巢发育动态变化进行解剖学测量、统计分析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蝗虫成虫刚出现时精巢发育水平较高,精巢长度显著增长但宽度增长差异不显著,随着虫体发育精巢体积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不同种蝗虫精巢发育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成虫出现时其精巢发育水平依次为长翅素木蝗>黄胫小车蝗>绿牧草蝗>素色异爪蝗>条纹异爪蝗>异翅负蝗,并且各蝗虫类群精巢发育的体积动态变化各不相同,体现出各蝗虫类群精巢生理功能的强弱。组织学观察显示,蝗虫发育不同时期精巢内以不同类型的精母细胞为主,精巢体积增长是精母细胞增长和成熟精子积累的结果,精巢体积下降为交配活动导致的大量精子外排以及其生理机能减退所至。 相似文献
95.
目的:CD19单链抗体可变区(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 Fv能特异性识别结合B细胞表面的CD19分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调节性B细胞(Breg)的主要特征之一。旨在构建CD19sc Fv和IL-10受体1(IL-10R1)胞外段的重组融合蛋白,拟用该融合蛋白捕捉和封闭Breg细胞分泌的IL-10。方法:CD19sc Fv和IL-10R1胞外段克隆到p ET-28a原核质粒上,E.coli BL21(DE3)工程菌表达蛋白通过镍柱富集和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Pull down实验验证蛋白与CD19分子和IL-10细胞因子的结合。结果:成功表达CD19sc Fv-IL-10R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在体外同时结合CD19和IL-10分子。结论:CD19sc Fv-IL-10R1融合蛋白在体外可以同时结合CD19分子和IL-10分子,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可作为特异性抑制Breg的生物小分子。 相似文献
96.
视黄酸对维持正常的雄性睾丸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在雄性生殖腺发育过程中有一组基因,它们可以被视黄酸特异性的诱导活化,称为Stra(Stimulated by Retinoic Acid)基因。从鼠源分离得到的Stra8 基因编码一种细胞质蛋白,该基因只特异性的在成熟雄性生殖细胞中表达,其功能被认为与精子形成有关。为研究Stra8 基因的表达特性,我们从小鼠的基因组中克隆了Stra8 基因的启动子序列(1.4kb)。将Stra8 基因的1.4kb启动子序列克隆到pEGFP-1载体的EGFP基因之前,构建成由Stra8 基因1.4kb启动子序列调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pStra8-EGFP载体。将其分别转化到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如小鼠ES-129细胞、人胎儿胰腺干细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小鼠精原干细胞等,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只在小鼠精原干细胞中表达,表明Stra8基因是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将pStra8-EGFP转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G418筛选2周后,用视黄酸诱导,12h培养后,有一部分转化pStra8-EGFP载体的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RT-PCR证明这些细胞中有精原干细胞特异表达基因Stra8 的转录,还有生殖细胞特异表达基因CyclinA8 和Oct4的转录,这些结果说明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经视黄酸的诱导可以向生殖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7.
赵景联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2):74-77
华山松籽有机溶剂萃取出油率为41%。油的相对密度(25℃)0.9243、折光率(25℃)1.4770、皂化值153.4、酸值0.24、碘值142.1,过氧化值9.9。油的主要脂肪酸有:亚油酸(44.60%)、油酸(22.42%)、亚麻油酸(19.14%)、异油酸(4.68%)、棕榈酸(4.62%)、硬脂酸(1.87%)、花生酸(2.02%)和其他酸(2.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90.9%)。与药用沙棘籽油进行了性质和脂肪酸组成比较,初步证明其质量指标优于沙棘油,脂肪酸组成与沙棘油相似。推断华山松籽油可作为医疗保健、食品工业等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8.
99.
有关钙质超微化石 Florisphaera profunda的古海洋学意义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orisphaera profunda是古海洋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钙质超微化石。利用F.profunda百分含量可以研究海水上层结构变化、海水初级生产力的演变并进而推断古气候变化及其机制。这一方法在世界诸大洋第四纪古海洋、古气候研究中都已有成功的先例。本文综述了利用F.profunda百分含量研究古海洋、古气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主要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0.
核移植与治疗性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核移植与治疗性克隆在畜牧业生产以及生物医学上具有广阔和诱人的应用前景。文章分析指出卵母细胞质量与供核细胞重新编程是影响体细胞核移植效率及克隆动物异常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治疗性克隆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出路:治疗性克隆以核移植技术为基础,核移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性克隆的临床应用;核移植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效率的高低以及向重要功能细胞定向分化是治疗性克隆的前提;成体干细胞可用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但不能完全替代克隆性治疗;伦理问题也阻碍治疗性克隆的发展。核移植及治疗性克隆技术要想尽快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造福于人类,需要不断完善各技术环节和加强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Abstract: Nuclear transfer and therapeutic cloning have widespread and attractive prospects in animal agriculture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We reviewed that the quality of oocytes and nuclear reprogramming of somatic donor cells were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common abnormalities in cloned animals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cloning and showed the problems and outlets in therapeutic cloning, such as some basic problems in nuclear transfer affecte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rapeutic cloning. Study on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nuclear transfer embryonic stem (ntES) cells and 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of ntES cells into important functional cells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coul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dult stem cells could help to cure some great diseases, but could not replace therapeutic cloning. Ethics also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cloning.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many techniques and reinforce the research of some basic theories, then somatic nuclear transfer and therapeutic cloning may apply to agriculture reproduction and benefit to human life bett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