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PHB解聚酶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青霉(Penieillium sp.)DS9713a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酶活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5株,其中DS9713a-CS01突变株的PHB解聚酶活力高于对照97.42%,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从不同环境和地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 3种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 (PHB)的菌株 ,编号分别为DS970 1、DS971 0和DS971 3。对其所产生的PHB解聚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 3种菌株所产生的PHB解聚酶均是胞外酶 ,同时又都是诱导酶。不同菌株分泌PHB解聚酶的规律不同 ,但酶活力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为 96h。 3种粗酶液的表观最适反应温度均为 40℃~ 45℃ ,对粗酶液的最适反应pH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3.
聚β-羟基丁酸酯解聚酶相关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不同环境和地域的活性污染泥中分离筛选出3种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菌株,编号分别为DS9701、DS9710和DS9713。对其所产生的PHB解聚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3种菌株产所产生的PHB解聚酶均是胞外酶,同时又都是诱导酶。不同蓖株分泌PHB解聚酶的规律不同,但酶活力达到高的时间均为96h。3种粗酶液的表观最适反应温度为40℃-45℃,对粗酶液的最适反应pH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4.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新生Wister大鼠胰岛β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L-型钙离子通道门控特性的影响,即分别用2.8、5.5、16.7和22.2 mmol/L的葡萄糖刺激单个贴壁胰岛β细胞,以Ba2+作为载流子,分析比较葡萄糖对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糖(2.8 mmol/L)情况下,大鼠胰岛β细胞电压依赖性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静息膜电位约为-70 mV,钙离子内流不明显,且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关系。在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的条件下,大鼠胰岛β细胞电压依赖性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在-40 mV激活, +20 mV左右达峰值;高糖(16.7 mmol/L)作用胰岛β细胞后,电压依赖性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约-40 mV激活,+10 mV左右达峰值,即峰值电位向负方向移动约10 mV;葡萄糖浓度达22.2 mmol/L时,电活动呈持续性去极化,峰值电位增加不明显,提示葡萄糖降低胰岛β细胞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电流的激活电位阈值,促进其开放,钙电流峰值电位增加,随着高糖作用时间的延长,胰岛β细胞容积变大,细胞膜破坏。提示高浓度葡萄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浓度过高则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通过观察葡萄糖刺激的胰岛β细胞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糖毒性作用的可能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5.
依据研究型实验教学的特点及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探索将“五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并以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为例,重点论述该“五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即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及实验设计,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之后进行开放式实验实施,最后以课堂展示及课后总结的形式进行实验反思。进一步分析该模式的实施效果,探讨其优势及不足,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以期更好地达成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千层塔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胶孢炭疽Cg01可合成石杉碱甲(huperzine A, HupA),但产量较低,且随着继代的增加,产量下降,菌株退化严重。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提高HupA的产量,改善退化菌株的品质,并从表观遗传修饰的角度探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机理。【方法】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源、添加生物诱导子,根据胶孢炭疽Cg01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及HupA产量等筛选复壮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检测HupA的产量,筛选提高HupA产量的小分子抑制剂;检测相关表观遗传修饰基因的表达。【结果】添加同源刺激物千层塔茎叶汁,对胶孢炭疽Cg01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形态特征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HupA的产量,传代至第5代时为对照组的1.67倍(125.7 μg/L)。添加千层塔茎叶汁能显著降低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Cg12377、组蛋白去乙酰化酶Cg15620、DNA甲基化转移酶Cg02440基因的表达,提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Cg02312基因的表达。UNC0224对内生真菌胶孢炭疽菌的HupA产量无显著影响;2‒15 μmol/L BRD4770能显著提高HupA的产量(169.57‒152.10 μg/L)。BRD4770组处理后,相关表观遗传基因Cg12377Cg02440Cg02312Cg15620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结论】添加千层塔茎叶汁培养胶孢炭疽Cg01可维持其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添加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BRD4770可提高HupA的产量。本研究为解决内生真菌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菌株退化问题提供了参考,并为组蛋白甲基化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背景】灵芝被纳入我国“药食同源”试点名单,腺苷作为其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在免疫调节、抗炎、抗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调控腺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来提高灵芝腺苷产量。【方法】将不同培养时间阶段腺苷合成酶基因(包括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甲酰转移酶GlATIC、嘌呤核苷磷酸化酶GlPNP、腺苷激酶GlADK)的表达量与腺苷含量相关联,筛选出与灵芝腺苷含量呈正相关的关键酶基因。克隆关键酶基因并在灵芝中过表达,探究关键酶基因过表达对灵芝腺苷积累的影响。【结果】GlPNP的表达与灵芝腺苷含量呈正相关。GlPNP的cDNA全长为969 bp,预测GlPNP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34.6 kDa,呈三聚体的四元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菌株中GlPNP的表达量在第4天比野生型菌株(WT)上调了2.9-3.9倍,与含空载体的菌株(CK)相比,腺苷含量分别提高了78%和63%。【结论】过表达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是提高灵芝腺苷产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