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风水林是区域乡土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种源地, 也是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地。以广州市增城钟岭村的风水林为对象, 研究其群落结构和生境特征, 并分析群落内珍稀濒危植物格木和土沉香的种群特征。在800 m2 样地内有维管束植物31种, 隶属于21 科28 属, 以热带分布科和属占优势。林内优势种有5 种。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 个层次, 缺少层间植物。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为主。该风水林内有珍稀濒危植物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和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格木以大个体为主, 缺乏幼苗, 自然更新不良, 而仅有1株土沉香幼苗。为了保护区域内的乡土种种源, 建议将广州市内有珍稀濒危植物生长的风水林设为自然保护小区并进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亚热带地区保存相对完好的鼎湖山、大岭山、白云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比较了各群落的生活型谱、Raukiaer 叶特征、群落果实类型和植物观赏特性等主要性状特征。结果表明, 这3 个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单叶、革质、全缘、中叶比例较高; 3 个群落由于演替时间的不同, 生活型谱有所差异, 鼎湖山云南银柴-香楠群落内中高位芽植物数量最多, 大岭山华润楠-慧竹群落以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植物为优势, 而白云山荷木-九节群落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优势; 不同叶特征植物比例也有所不同, 鼎湖山云南银柴-香楠群落中具中型叶、纸质叶等中生植物特征比例高于其他两个群落; 3 个群落中肉质果植物占优势, 果实以被动扩散为主; 3 个群落中在花、果、叶和其它部位(根、茎及树型姿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植物分别有69、56、41 和34 种。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对南亚热带地带性城市森林群落建设提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该森林能为该地区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该文利用1992-2015年共24年的长期定点监测数据, 从群落种类组成、生物量、径级、密度等数量特征方面研究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1)到2015年该森林群落林分个体密度增加了42.7%, 总生物量减少了5.1%; 24年间基于生物量的β多样性指数群落差异为37.4%, 基于个体数的差异则高达65.6%; 2)灌木和小乔木的个体数剧增, 生物量增大, 中乔木和大乔木的个体数变化虽不显著, 但生物量显著降低; 3)小径级(胸径<15 cm)个体数呈显著增加趋势, 其他径级个体数也有显著变化, 但各径级生物量变化基本不显著; 4)香楠(Aidia canthioides)、鼎湖血桐(Macaranga sampsonii)、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等物种个体数急剧增加, 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等树种生物量大量减少, 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窄叶半枫荷(Pterospermum lanceifolium)等树种生物量增加, 这些物种是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贡献者。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在1992-201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演替、虫害和气候变化等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鼎湖山站DHF)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要成员, 也是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台站(CNERN), 主要研究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格局和过程。根据鼎湖山站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实践, 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智慧型野外台站建设的组成与结构, 重点介绍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据监测、数据管理、信息服务与管理, 基于3S 技术的数字化台站建设等内容, 为野外台站的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法,于2010年干湿季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4种优势树种马尾松、锥栗、木荷和广东润楠的树干液流密度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气温、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湿季,4种优势树种的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昼高夜低”的典型单峰曲线,阔叶树锥栗、木荷和广东润楠的平均液流速率和峰值以及日液流量均显著大于针叶树马尾松;马尾松、锥栗、木荷和广东润楠的最大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29.48、38.54、51.67、58.32g H2O·m-2·s-1.优势树种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存在时滞;液流速率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和气温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湿季以光合有效辐射为主导因子,干季以气温为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6.
茂名北排油页岩废渣场的土壤与植被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茂名北排油页岩废渣堆放场是一块面积达670hm2的工业生产废弃地,废渣场土壤干旱,养分贫瘠,重金属含量略为偏高,不利植物入侵与定居。这片因人为因素形成的次生裸地经过20多年的自然恢复,入侵定居植物只有24科59属66种,且大多数均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等科的草本植物种类;草本植物有13科38属44种,占总种数的67%,占总覆盖度的80%以上。群落结构及组成种类简单,处于群落次生演替的前期阶段,表明废渣场次生裸地的植被恢复是非常缓慢的。为尽早达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等目的,必须辅以人工措施,加速植被的恢复进程。最后提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对广东省佛山市大气监测的结果表明,酸性硫化物和毒性氟化物是陶瓷工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采用现场盆栽试验方法。比较分析了生长在佛山市陶瓷城附近高浓度SO2和氟化物大气污染环境下的35种园林绿化植物的株高、基径、冠幅等生长指标的差异,并采用综合生长指标评价方法对参试植物进行相应的抗性分级,选出8种抗性植物(铁冬青、菩提榕、环榕、仪花、小叶榕、红花油茶、幌伞枫、白桂木),17种中等抗性植物(小叶胭脂、腊肠树、毛黄肉楠、红桂木、茶花、吊瓜、火焰木、铁力木、柳叶楠、猫尾木、灰莉、密花树、海南红豆、复羽叶栾树、灰木莲、大头茶、印度紫檀),8种敏感植物(华润楠、海南木莲、格木、日本杜英、蓝花楹、观光木、蝴蝶树、白木香、乐昌含笑、无忧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物种在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生长及养分利用策略,研究选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种具代表性的典型乔木树种幼苗(1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和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箱式增温的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年平均气温升高2.26℃,P<0.05),研究了4种幼苗生长以及各器官中C、N、P化学计量特征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对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促进了红锥和海南红豆(除2017年6月)的生长,但降低了木荷(增温1年后)和红枝蒲桃的生长(P<0.05)。增温显著降低了木荷细根、红锥茎干和海南红豆枝的P含量(P<0.05),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91%、18.70%和46.07%。增温增加了固氮物种海南红豆细根N含量,但降低了其叶片N含量(P<0.05),增温对其它树种N含量无显著影响。木荷茎干N∶P和海南红豆的细根N∶P在增温下分别升高了30.42%和90.29%(P<0.05)。此外,增温显著升高了木荷和红枝蒲桃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增温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木荷和红枝蒲桃在增温条件下生长受限,但促进了红锥和海南红豆的生长,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改变该生态系统的养分竞争平衡,进而可能会改变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处理炼油废水的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来自茂名石化公司的炼油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 ,超过广东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未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4种草本植物 ,香根草、芦苇、宽叶香蒲和蒲草被用来测试建植人工湿地的效果以及所建植的人工湿地处理炼油废水的效果。在为期 2个月的处理过程中 ,人工湿地在前期对炼油废水的净化效率很高 ,它们对第一批高浓度废水中氨氮、COD、B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是 97.7%、78.2 %、91 .4%和 95 .3% ,对第一批低浓度污水分别是 97.1 %、71 .5 %、73.7%和 89.8%。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湿地的净化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然后逐渐趋于稳定。湿地对氨氮、COD、BOD和油类的去除效率始终表现为氨氮 >油类 >BOD>COD,但植物对它们的净去除量却是 COD>BOD>氨氮和油类。湿地建植之初 ,植物的净化功能很弱 ,但随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然而 ,不同植物种对废水的净化率很接近 ,基本上无显著性差异。被测试的 4种植物在污水湿地中的生长表现都好过在清水湿地中的 ,但香根草、芦苇和宽叶香蒲在高浓度废水的分蘖数比在低浓度的废水少些 ,而蒲草相反 ,表明高浓度污水相对于低浓度污水而言已经对前面 3个种产生了伤害 ,却仍促进蒲草生长。在清水培养阶段 ,香根草产生分蘖的速度是 4个种中最低的 ;进入污水培养阶  相似文献   
20.
抗SO2绿化植物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盆栽于广州市华南植物园内的72种城市绿化植物的叶片经模拟SO2(20mmol/L NaHSO3浸泡)处理后,研究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还比较了其中31种植物叶片的细胞液pH值和对碱缓冲能力的大小。通过对这些生理参数的分析,初步筛选出了一批抗污能力较强的树种,如:傅园榕(Ficus microcarpa var.fuyuensis)、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sp.lingnanensis)、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石笔木(Tutcheria spectabilis)等,和抗性较差的树种,如:印度第伦桃(Dillenia indica)、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灰莉(Fagraea ceilanic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