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21.
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2.
抗寒剂在九江地区早稻育秧中的应用效果张平,许凯声,黄万美,袁明凌,张玉萍,周冬青,程功玲,黄三团,孔德虞(江西九江市农牧局,332000)(江西省都昌县农科所,332600)(星子县粮油站,332800)APPLICATIONEFFECTSOFTHE...  相似文献   
22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其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且经病理确诊的73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同期65例体检筛查宫颈正常者(正常宫颈组)的临床病例资料。两组均采用直接涂片法、革兰染色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滴虫、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淋菌、假丝酵母菌、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阴道唾液酸甘酶活性、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等。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CD16+CD56+)水平。观察各组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及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6+CD56+水平。另对比宫颈癌组中感染致病微生物者、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与未感染致病微生物者、阴道微环境正常者的CD3+、CD4+、CD8+、CD4+/CD8+、CD16+CD5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宫颈癌组阴道乳酸杆菌定植密度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滴虫、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细菌性阴道病、HPV感染检出率及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宫颈癌组乳酸杆菌定植密度低于正常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淋菌、假丝酵母菌感染检出率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D3+、CD4+、CD4+/CD8+、CD16+CD56+水平均低于正常宫颈组,CD8+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中滴虫、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细菌性阴道病、HPV感染者及阴道微生态失调者CD3+、CD4+、CD4+/CD8+、CD16+CD56+均低于未感染者、阴道微环境正常者,CD8+高于未感染者、阴道微环境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乳酸杆菌定植密度与CD3+、CD4+、CD4+/CD8+、CD16+CD56+呈正相关性(P<0.05),与CD8+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道致病微生物感染率较健康人群高,同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增加罹患宫颈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24.
阴天或经黑暗处理1小时后的叶片有约70分钟的光合诱导期,其形状呈逻辑斯谛曲线。光合诱导期的产生与气孔开启的滞后和RPP途径有关。温州蜜柑叶片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都较低,分别为18000lx和120~750lx,而且其光合作用易受强光的抑制,说明温州蜜柑是一种耐阴的果树。  相似文献   
225.
硫酰氟是我国1976年引进的熏蒸杀虫剂,美国用于防治干木白蚁,被誉为“特效药”,对其他白蚁的防治效果,国内、外均未见报道。1979~1981年,我们用浙江化工研究所生产的硫酰氟对我国常见的4种白蚁进行室内测试,并对严重危害我国南方堤围土坝的黑翅土白蚁进行了野外实际效果的考察,结果如下: 室内测试的4种白蚁是:土栖性的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土木栖性的家白蚁  相似文献   
226.
О.В.勒柏辛斯卡娅在"苏联临床医学杂志"1953年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用苏打水洗澡的医疗原理的文章.以后在同一杂志上又刊登过一篇莫徹列夫斯基(А.Я.Мочилевский)和列夫施茨(И.А.Левшиц)的批评文章(见该杂志1953年第3期)以及О.В.勒柏辛斯卡娅对这些批评的回答(见该杂志1954年第4期).我们决定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研究О.В.勒柏辛斯卡娅所提出的苏打浴的作用问题,但是当我们研究苏打对人体所起作用的生理机制以  相似文献   
227.
228.
2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