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600篇
  204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利用PCR技术将本室克隆到的强启动功能片段取代麦迪霉素丙酰化酶基因(mpt)的启动子或与mpt基因自身启动子串连,获得含mPt重组质粒pCHFPE3和pCHFPE2。用含有这两个质粒的Streptomyces lividans TK24对螺旋霉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结果表明,与含有原启动子的mpt.S.lividans TK24(p.WFPE)相比,丙酰螺旋霉素的组分比例分别提高了89.02%和58.53%。含重组质粒pCHFPE2的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发酵产物中丙酰螺旋霉素的组分也有较大辐度的提高。说明利用该强启动功能片段可以提高麦迪霉素丙酰化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旱地农田不同耕作系统的能量/碳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加强农田土壤保持耕作管理,科学认识和调控农田耕作系统能流碳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能力,对于减缓农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方半湿润偏旱区山西寿阳旱作春玉米土壤保持耕作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田间定位观测数据、辅助能投入参数,土壤呼吸田间原位测定,以及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碳平衡分析及碳循环过程模拟方法,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耕作(CT传统、RT少耕和NT免耕)系统能量/碳平衡及能-碳关联影响。与CT比较,采用RT和NT措施下工业能耗CO2-C损失降低约4%—12%(相当11—35 kg CO2-C?hm-2?a-1)。在RT和NT系统下耗能系数可降低约6%—10%,能量生产效率可提高约7%—12%。2006—2007年由田间原位测定土壤呼吸CO2-C释放通量估算,在玉米休闲期(尤其是秋耕处理后),NT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一般为最低(NT NT(2005380)>CT(1987375)。不同耕作下的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趋势基本吻合,如2006-2007年玉米产量(kg?hm-2?a-1)平均为,RT(5614268)>NT(5533564)>CT(5487278)。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之间呈密切相关(R2=0.88)。本研究结果得出,RT和NT对农田耕作系统的影响呈碳汇效应,且一般为NT >RT;而CT处理表现为碳源。RT和NT通过增加土壤碳投入是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高糖刺激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 normal glucose);高糖组(30 mmol/L high glucose);高糖+IL-1β(5ng/ml)组。分别于处理后24h、48h、72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 CK-1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结果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合成增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标志物CK-18的表达逐渐减少;IL-1β与高糖同时刺激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多,而其自身标志物CK-18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炎症因子IL-1β能增强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与维生素 E 对抗花萼海绵诱癌素毒性作用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的研究发现,褪黑素对花萼海绵诱癌素 (calyculin A , CA) 引起的骨架蛋白神经细丝异常过度磷酸化有保护作用 . 为进一步探讨褪黑素对骨架蛋白τ异常过度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分别用 CA, CA+ 褪黑素或 CA+ 维生素 E 处理鼠野生型成神经瘤细胞 (N2awt) ,采用 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τ蛋白磷酸化水平,用 32P- 特异底物标记技术检测 GSK-3 和 PP-2A 活性,并进一步测定了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细胞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 结果显示:褪黑素不仅对 CA 引起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强于经典抗氧化剂维生素 E ,而且对τ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也强于经典抗氧化剂维生素 E ;褪黑素可同时激活 PP-2A 又抑制 GSK-3 ,而维生素 E 同时抑制两种酶的活性 . 研究提示:褪黑素既通过抗氧化作用,也通过调节细胞内磷酸化平衡对抗 CA 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  相似文献   
15.
怀地黄脱毒种苗大田生长性状及产量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脱毒种苗大田生长、产量和品质状况,对大田中不同时期脱毒苗和非脱毒苗的形态指标、生理特性、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脱毒苗的株高、冠幅、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功能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非脱毒苗,块根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增产幅度在77.35%以上,药用成分梓醇含量提高了32.90%。  相似文献   
16.
正常草原兔尾鼠的血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草原兔尾鼠是一种新开发的实验动物。本文首次报道了在人工驯养和繁殖条件下,测定了119只该鼠正常血象值及血细胞大小。血象结果,性别间、不同采血时间亦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仅血小板值有显著性差异,高年龄组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可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危害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常见的病毒之一,该病毒的传播对全球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表达具有高效抗病毒活性的羊α干扰素(OviIFN-α),将OviIFN-α基因序列根据家蚕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合成,构建pVL1...  相似文献   
18.
在海拔2300m选择健康成年男性5人,急进抵海拔4660m,用多导监测仪分别在两地连续7h监测夜间睡眠、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自身对比。结果发现:(1)急进高海拔后,总睡眠时间、有效睡眠指数、Ⅲ~Ⅳ期深睡眠均较中度高原减少(p<0.01);总觉醒时间、Ⅰ~Ⅱ期浅睡眠高海拔较中度高原增多(p<0.05):(2)急进高海拔后,有3名健康人出现周期性呼吸,其中1名健康者出现周期性呼吸119次,伴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最低Sao_2为78%;(3)同海拔高度夜间睡眠时与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中度高原下降4.2%,高海拔下降11.2%(p<0.01);高海拔与中度高原夜间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下降7.4%,睡眠时下降14.4%(p<0.001)。结果提示:(1)睡眠加重了高原人原有的低氧血症;(2)低氧血症导致睡眠结构的紊乱和睡眠质量的降低;(3)睡眠中出现的周期性呼吸,应视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4)频发的周期性呼吸或睡眠呼吸暂停将影响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受资源禀赋、科技进步、城镇化、农地制度、农业政策以及农户家庭特征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正处于历史上最为关键的转变时期。本文基于农户经营规模变迁的理论框架,系统研究现阶段影响农户经营规模的各项因素及机理,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户经营规模的变迁走向,从另一个角度把握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推动现阶段小农户顺利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9年4至6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和样方法研究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头雁(Anser indicus)巢址选择。研究期间共发现斑头雁巢332个,斑头雁在繁殖期有3种营巢生境,即浅水沼泽、湖心小岛以及山崖,其巢址类型有草垛巢、地面巢和山崖裸岩巢3种。浅水沼泽、湖心小岛以及山崖3种营巢生境中窝卵数分别为(4.7±2.7)枚(n=204)、(4.2±1.9)枚(n=108)及(3.1±0.6)枚(n=20),孵化成功率分别为48.65%(n=199)、45.27%(n=148)及24.00%(n=25),繁殖成功率分别为66.67%(n=42)、74.28%(n=35)及36.36%(n=11)。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浅水沼泽生境中斑头雁巢址选择的主要环境因素依次为水源因素、隐蔽因素、干扰因素和食物因素;影响湖心小岛生境中斑头雁巢址选择的主要环境因素依次为隐蔽因素、食物因素、干扰因素;影响山崖生境中斑头雁巢址选择的主要环境因素依次为地形因素、食物及水源因素、干扰因素。本研究表明,斑头雁在不同营巢生境中,巢址选择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并不相同,主要依赖生境特征及周围环境因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