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从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盆距兰Gastrochilus、隔距兰Cleisostoma、毛兰Eria、贝母兰Coelogyne和万代兰Vanda的根、茎、叶分离得到172株非菌根内生真菌,根据ITS1-5.8S-ITS2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盘菌亚门的4纲11目29属,其中炭角菌目、肉座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真菌的相对频率最高;XylariaFusariumPhoma为主要优势属,相对频率分别为23.3%、14.5%和10.5%,它们的组织专化性不同,其中Xylaria在根、茎和叶均有分布,而FusariumPhoma都分离自根部。不同组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种类组成差异明显,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083、1.0312和0.6557,表明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茎、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其中根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FusariumXylariaPhoma,茎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XylariaPestalotiopsisColletotrichum,叶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ColletotrichumPallidocercosporaPantosporaPhyllosticta。从附生兰种类来看,盆距兰、隔距兰、毛兰、贝母兰和万代兰内生真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689、2.2635、2.0115、1.9197、1.7139,表明盆距兰和隔距兰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毛兰、贝母兰和万代兰。  相似文献   
152.
郭鹏  刘少英  冯今朝  何苗 《四川动物》2008,27(3):321-321
From 2004 to 2006, several field trips in western Sichuan, China were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Thermophis snakes were collected in Litang County. After detailed morphological studies, we found that these Thermophis specimens we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ose from Xizang (Tibet). We believed that Litang snakes should be a new species and describe it as below.  相似文献   
153.
秦岭产珠子参叶的达玛烷型皂甙研究(1)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陕西省秦岭产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A.Meyer var.major(Burk.)Wu etFeng)的叶中分离到十个新的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经光谱测定和化学降解,其中四个的化学结构分别为珠子参甙(majoroside)F_1(1)、F_2(2)、F_3(3)和F_4(4)。同时,还分离到已知的人参甙(ginsenoside)Rd(5)、Re(6)、Rg_1(7)、Rg_2(8)和F_2(9)。  相似文献   
154.
<正>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它在芽孢形成时产生对昆虫有毒的晶体蛋白质毒素。通常一个孢囊只产生一个晶体。1979年1月在进行乳状菌的人工培养研究中,从感染乳状病菌的铜绿丽金龟幼虫Anomala corpulenta Mots.的体液上取样进行平板分离,在此过程中分离到一个孢囊有多个晶体的苏云金杆菌新菌株。我们按Lysekno等的观点,以寄主加以编号,标以B.T.AC19。 这个菌株对粘虫Leucania separata有比较高的毒力,对野蚕的效果也比较好。现将该菌株的晶体产生的特点以及其对一些昆虫的杀虫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5.
合胞素(Syncytin)是一类由人俘获的逆转录病毒囊膜蛋白,与胎盘的形态发生中细胞滋养层到合胞滋养层的分化过程十分相关。Syncytin与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囊膜蛋白(Env)在结构上具有相似的特点,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膜融合机制。本文通过PCR对融合核心部位七肽重复区HR1和HR2之间linker中自然存在的一对保守的分子内二硫键进行定点突变,表达纯化该突变蛋白,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及稳定性探讨,通过与未突变蛋白的性质比较确证该分子内二硫键在蛋白结构的正确形成及稳定性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索融合有Usp45信号肽和3Lys M锚定序列的EGFP蛋白能否通过p32启动子组成型展示于乳酸乳球菌MG1363表面。方法融合PCR法分别将p32启动子与Usp45信号肽、3Lys M与egfp基因融合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鉴定正确后命名为18T-p Usp45、18T-3Lys M-egfp,分别将上述片段切下依次插入p MG36e构建p MG36e-p Usp45-3Lys M-egfp。将其转化入乳酸乳球菌MG1363,荧光显微镜观察及SDSPAGE、Western-blot检测。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菌p MG36e-p Usp45-3Lys M-egfp/MG1363,荧光显微镜、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能在MG1363中组成型表达,且分泌至胞外并锚定在细胞壁上。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组成型表面展示载体p MG36e-p Usp45-3Lys M-egfp,重组蛋白能分泌至胞外且展示在MG1363细胞壁上。  相似文献   
157.
[背景]化学防治污染日益严重,作物抗性、农药残留、病害再生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筛选新型生防菌株及研究其抗菌物质已成为热点.[目的]筛选出一株对禾旋孢腔菌等植物病原菌具有生防功能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挖掘其调控合成细菌素、抗菌肽(RiPPs)的基因簇.[方法]通过分离筛选、对峙培养等方法筛选出菌株,通过全细胞脂肪酸和Biol...  相似文献   
158.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被广泛关注。以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SIMCA-P软件平台,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1980—201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揭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三生"空间结构演化和地域分异显著。生产、生活空间集中分布于河西走廊、陇中和陇东黄土高原并呈扩张态势;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以北地带且整体呈缩减趋势;生产、生活空间的增长源于对生态空间的侵占。(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趋势并存,整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演化过程;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空间格局演化具有明显的集聚性。(3)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等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人口增加、社会消费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压力;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面性。  相似文献   
159.
中国陆栖蚯蚓各属的分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世界陆栖蚯蚓有12科、181属、1800多种(1977年统计)。我国有7科、22属、178种与15个亚种。 链胃科 Moniligastridae共5属。我国产2属16种与亚种。 巨蚓科Megascolecidae共20属。我国产7属149种与亚种。 寒(虫宪)科 Ocnerodrilidae 共21属。我国产3属3种。  相似文献   
160.
小果青钱柳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炳声  冯雪舟  徐连根   《广西植物》1988,(4):319-323
<正> 钟补求教授于1936年根据采自安徽黄山的模式标本而发表小果青钱柳Pterocarya mi-cropaliurus Tsoong新种时指出,该种与青钱柳的主要区别在于:(1)果实(包括果翅)较小,直径不超过2.5匣米,而在青钱柳则为3—7匣米;(2)果序较短,长约为青钱柳之半;(3)小叶数目较多,通常9—11枚,且较青钱柳为狭小;(4)小叶的锯齿较密较尖,最大的小叶通常每边有60个以上的锯齿,而在青钱柳则通常不到40个。但根据《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一卷(以下简称《植物志》),小果青钱柳应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的异名。该《植物志》写道:“本种的小叶大小及数目、果翅的形状及大小变异极大,某些极端类型看来好象可以划分成各别的种,但都存在有中间类型,并且也无一定的地理分布限定,因此它必然是一个自然的种”。为此,我们对有关的腊叶材料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