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动物体型性别二态性(Sexual size dimorphism,SSD)是存在于动物界的普遍现象,作用于某一性别体型的选择压力与作用于另一性别体型的选择压力大小或方向的不同被认为是SSD 产生的原因。伦施法则认为,在雄性体型比雌性体型大的动物类群中,SSD 随体型增大而增大,相反地,在雌性体型比雄性体型大的生物类群中随体型增大而减小。本文从动物体型性别二态性产生的原因及规律方面概述了其研究现状,以及蝙蝠性别二态性研究的进展,并提出关于蝙蝠体型性别二态性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2.
皮氏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氏菊头蝠 (Rhinolophuspearsoni)雌性成体 5只和幼体 2只采自贵州省贞丰县珉谷镇。采用超声波探测仪 (D980 ,ULTRASOUNDDETECTOR)接收皮氏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 ,转换到原频率的 1 / 1 0后导入计算机 ,然后用专业声谱分析软件 (Batsound 3 1 0 )进行分析。成蝠在飞行和悬挂状态下的声波结构相似 ,只是声波各项参数值略有不同 :它们发射FM CF FM型声波 ,具有 2~ 3个谐波 ,主频率在飞行时为 5 6 80± 0 6 2kHz ,悬挂时为 5 8 0 5± 0 2 4kHz ;声脉冲时间和间隔在飞行时分别为 3 4 6 2± 5 2 9ms和 86 5 0± 1 9 72ms ,悬挂时分别为 4 1 0 8± 5 87ms和 1 1 7 2 9± 6 6 4 4ms ;能率环飞行时为 ( 4 4 0 6± 1 2 5 8) % ,悬挂时为 ( 4 6 0 0±2 4 2 5 ) %。幼蝠声波为CF FM型 ,谐波数为 5~ 8个 ,主频率明显低于成体 ,FM带宽窄于成体 ,声脉冲时间和间隔短于成体 ,能率环低于成体。皮氏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与年龄有关 ,这可能因成体的声波主要是探测食物和周围环境的详细信息 ,而幼体主要是与母蝠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53.
吉林省熊类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境内熊类主要是黑熊和棕熊,黑熊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山脉、张广岭山脉和老岭山脉,分布密度大约0.01-0.133只/km^2。棕熊主要 分布在老爷岭、摩天岭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周围,目前野生棕熊在吉林省的数量不足50只。野生黑熊和棕熊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4.
五种蝙蝠形态与回声定位叫声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三叶蹄蝠(Aselliscus uheeleri)、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和大足鼠耳蝠(M.riketti)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叫声的性别差异性,明确同种蝙蝠雌雄个体对食物、栖息地等资源利用的细微差异,我们利用超声波探测仪、Batsound分析软件及SPSS11.0统计软件对5种95只蝙蝠进行了录音、声波分析和统计分析。5种蝙蝠形态性别差异性不显著,角菊头蝠、三叶蹄蝠、大蹄蝠和大足鼠耳蝠叫声频率性别差异性显著,大鼠耳蝠叫声频率性别差异性不显著。角菊头蝠雌性叫声的基频、分音、主频率高于雄性,声脉冲时间、间隔时间大于雄性,调频(FM)带宽小于雄性;三叶蹄蝠、大蹄蝠叫声的基频、主频率雄性高于雌性,调频带宽雌性小于雄性;大足鼠耳蝠叫声的主频率雄性高于雌性,FM带宽雌性大于雄性[动物学报49(6):742~747,2003]。  相似文献   
5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糖值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糖值的水平与死亡的关系。方法 检测38例非糖尿病病人在手术后48小时内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值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观察两组间与死亡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糖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血糖脑出血术后出现高血糖现象,病人死亡率明现增加,故应尽量避免各种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并尽早尽快的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6.
在自建的野外实验事内,录制雌雄成体高颅鼠耳蝠Myotis siligorensis不同行为状态(飞行、爬行、手持)回声定位声波,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不同状态及不同性别的回声定位声波参数进行均值多重比较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 表明,高颅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为长的宽频带调频(FM)声波,有1~3个谐波,但能量主要集中在第一谐波.不同行为状态下,高颅鼠耳蝠声脉冲持续时间、声脉冲间隔和能率环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谐波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主频率、带宽差异不显著;第一谐波终止频率、带宽、声脉冲持续时间和能率环的性别差异显著(P<0.05),具有性别二态性.高颅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体现了其在捕食策略和捕食生境方面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57.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首次测定大趾鼠耳蝠(Myotis macrodactylus)10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趾鼠耳蝠的控制区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可分为一个中央保守区(包括F、E、D、C、B元件)和两个外围结构域:延伸的终止结合序列区(包括ETAS1和ETAS2元件)和保守序列区(包括CSB1、CSB2和CSB3元件),其中最为保守的是中央保守区(核苷酸变异度为1.8%)。大趾鼠耳蝠控制区核苷酸全序列具有丰富的长度多态性(1778~2048bp),主要是由在碱基组成、重复数目和排列方式上异质的串联重复序列造成的。在ETAS内发现了TACAT及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支持滑移错配模式(slipped mispairing model)。本研究为该物种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遗传数据。  相似文献   
58.
叶根先  施利民  孙克萍  朱旭  冯江 《生态学报》2009,29(10):5330-5338
研究了同域分布的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与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的食性、形态、回声定位声波及捕食时间.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均属于中等体型的菊头蝠,前臂长分别为(51.25±0.22) mm和(52.40±0.37) mm;悬挂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均为典型的调频-恒频-调频(FM-CM-FM)型叫声,峰频分别为(82.07±0.17) kHz和(84.41±0.48) kHz.粪便分析显示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分别捕食9目和7目昆虫,均以鳞翅目(Lepi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为主要食物(体积百分比总和> 90%),捕食鳞翅目昆虫的体积百分比差异显著,对猎物大小(以鞘翅目昆虫体长衡量)的选择无显著差异.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38和2.28,重叠度达0.91,营养生态位未发生明显分化,但充足的食物资源促进了二者的共存.另外,2种菊头蝠的感官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未发生明显分化.由2种菊头蝠的翼载和峰频的差异推测二者发生了空间生态位和捕食微生境的分化,这也可能促进了二者的共存.  相似文献   
59.
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回声定位声波、形态及捕食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不同状态(飞行,悬挂)下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形态特征和生态特征(捕食策略,捕食地和食物类型)。结果表明,普氏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为CF-FM型,在不同状态下,主频率有一定的差异,飞行状态的主频率略低于悬挂状态,表明普氏蹄蝠是利用多谱勒补偿效应来适应飞行速度引起的主频率变化,以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有效的捕食;同时飞行状态下声脉冲时间,声脉冲间隔时间及FM带宽略低于悬挂状态,而声脉冲重复率和能率环略主于悬挂状态,表明普氏蹄蝠在不同状态下利用不同特征的声波进行捕食,由回声定位声波推断和野外观察可知,普氏蹄蝠可能在树冠周围以盘旋方式(在昆虫高峰期)或以捕蝇器式(在昆虫高峰期这后)捕食中等偏大的振翅昆虫(如甲虫)。  相似文献   
60.
朱旭  王静  孙克萍  江廷磊  姜云垒  冯江 《生态学报》2008,28(11):5248-5258
2007年在吉林省罗通山自然保护区,利用超声波探测仪(Avisoft-SASLAB PRO)录制并分析不同生境中马铁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显示马铁菊头蝠在不同类型生境中活动;各生境中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存在显著差异(one-way ANOVA,P〈0.05)。从环境因子中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与其回声定位声波相关的植被、气候和地形因子,探讨回声定位声波与这些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M1和FM2带宽与乔木高(r=-0.948,-0.825;P〈0.05)、FM1起始频率和FM2终止频率与林冠面积(r=-0.967,-0.958;P〈0.05)、FM1起始频率、FM2终止频率和峰频与湿度(r=-0.776、-0.875和-0.794,P〈0.05)、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间隔与平均灌木高均呈显著负相关(r=-0.911,-0.990;P〈0.05),峰频与植被株数(r=0.756,P〈0.05)、脉冲持续时间与冠下高呈显著正相关(r=0.870,P〈0.05)。表明各种环境因子(植被因子、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回声定位声波,回声定位声波具有表型可塑性和生境适应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马铁菊头蝠生境利用的程度和可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