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66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地黄为材料,通过分析地黄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了地黄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PS)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RgGGPPS1,GenBank登录号为KU258808。同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原核表达、纯化以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1)RgGGPPS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87 bp,编码328个氨基酸。(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gGGPPS1蛋白含有2个富含天冬氨酸的基序(DDXXXXDD和DDXXD),与芝麻等双子叶植物中的GGPPS蛋白相似性较高。(3)利用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 32a RgGGPPS1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成功表达RgGGPPS1重组蛋白,采用Ni2+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RgGGPPS1重组蛋白。(4)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gGGPPS1基因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叶、茎中表达量较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gGGPPS1基因在地黄环烯醚萜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内皮素-1对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ET)是至今所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肽,近年来发现ET-1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本研究表明ET-1对缺氧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有剂量依赖的增殖作用,缺氧可促进PASMC的DNA合成且增加ET-1的丝裂原作用。ET-1的丝裂原作用主要由其A型受体(ETR_A)所介导,ETR_A的特异拮抗剂BQ123可显著抑制缺氧以及缺氧与ET-1协同所产生的增殖作用,而且发现ETR_A在缺氧培养的PASM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PASMC。本研究表明ET-1参与了缺氧性肺动脉结构重组,而缺氧可增强PASMC对ET-1的增殖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3.
田菁胶是我国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它广泛用作石油工业(提高石油产量)的压裂剂,选矿工业(提高选矿回收率和品位)的絮凝剂,采矿浆状炸药(增强防水炸药抗水性能)的胶凝剂以及纺织印染工业代粮浆纱浆布、上浆印花……等,特别是作为石油工业(水基冻胶压裂液的压裂剂,具有粘度高,携砂能力强,摩阻低,滤失量低等特点,从而在油井  相似文献   
104.
<正>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它在芽孢形成时产生对昆虫有毒的晶体蛋白质毒素。通常一个孢囊只产生一个晶体。1979年1月在进行乳状菌的人工培养研究中,从感染乳状病菌的铜绿丽金龟幼虫Anomala corpulenta Mots.的体液上取样进行平板分离,在此过程中分离到一个孢囊有多个晶体的苏云金杆菌新菌株。我们按Lysekno等的观点,以寄主加以编号,标以B.T.AC19。 这个菌株对粘虫Leucania separata有比较高的毒力,对野蚕的效果也比较好。现将该菌株的晶体产生的特点以及其对一些昆虫的杀虫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重组胶原蛋白(RHC)用于表皮创伤修护的作用机理,按照国标方法对RHC促进细胞生长、细胞迁移、细胞黏附、促进组织吸收胶原蛋白的各项能力展开研究。结果显示,RHC促进细胞生长的起效量为0.0025%;以0.1%浓度为例,RHC在2 h内即有显著的细胞修复能力,24 h RHC细胞修复比海洋胶原蛋白高21.1%;RHC浓度越大,细胞黏附增强,0.05%的RHC细胞黏附率大于40%,表现出优良的细胞黏附性能;透皮性实验显示RHC促进组织对胶原蛋白的吸收能力优于市售普通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06.
人NK细胞对猪/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差异粘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1Cr标记法和^3H-TdR摄入法研究了人外周血NK细胞(PBNK)和人NK细胞系--NK92对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粘附作用。结果表明,NK92和PBNK对PA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对HUVEC的粘附率;rhTNF-α预刺激PAEC/HUVEC后,PBNK的粘附率呈现TNF-α剂量依赖性的增高;rhIFN-γ预刺激NK92/PBNK后,两者对PAEC粘附率的增幅均高于对HUVEC的增幅;CD11a(LFA-1)单抗可以以不同程度地抑制PBNK对静息和TNF-α激活的PAEC的粘附作用。这些结果显示,NK细胞在细胞介导的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胡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光合作用及其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第三纪孑遗植物, 在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异形叶, 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盐性, 是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的主要建群种,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胡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调查观测, 分析了胡杨幼苗期、幼树期和成熟期叶片的形态变化规律及其性状特征,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胡杨幼苗期、幼树期和成熟期不同形态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 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 (1)在胡杨生长发育过程中, 其叶片形态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随着胡杨树龄的增长, 其叶片的长/宽比值、比叶面积和叶片厚度逐渐减小, 而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和叶干重数据增大。(2)胡杨成熟期阔卵圆形叶具有较高光合活性, 通过提高Pnmax以增强光能利用率, 使其在干旱荒漠区高温、强光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与光合速率; 幼树期条形叶具有较宽的光能利用区间, 能够在弱光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幼苗期条形叶具有较低的α与相对较高的LCP、LSP及Pnmax, 主要归因于其较高的比叶面积, 高效光捕获面积使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上述结果是胡杨在不同光环境下形成的适应性反应和生理生态机制。(3)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适于胡杨不同形态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建立稳定表达人RANTES基因的夏枯草细胞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中药细胞中表达人源有用基因 ,以增强其特异药理活性 ,将克隆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mRNA的RANTES基因经Ti质粒衍生的中间表达载体pROKII导入携带pAL44 0 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LBA44 0 4菌株中 ,并采用叶盘共培养法转化离体培养夏枯草细胞 ,经Southern杂交确认RANTES基因在转化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 ,用RT -PCR扩增、Western印迹杂交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分析转化细胞中RANTES基因的表达 ,以PBL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作为重组RANTES对细胞趋化性诱导的检测指标。结果表明 ,RANTES基因已在转基因夏枯草细胞中整合 ,并已形成稳定表达RANTES基因的细胞克隆 ,为进一步培育具有特异药理活性的转基因夏枯草植株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索融合有Usp45信号肽和3Lys M锚定序列的EGFP蛋白能否通过p32启动子组成型展示于乳酸乳球菌MG1363表面。方法融合PCR法分别将p32启动子与Usp45信号肽、3Lys M与egfp基因融合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鉴定正确后命名为18T-p Usp45、18T-3Lys M-egfp,分别将上述片段切下依次插入p MG36e构建p MG36e-p Usp45-3Lys M-egfp。将其转化入乳酸乳球菌MG1363,荧光显微镜观察及SDSPAGE、Western-blot检测。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菌p MG36e-p Usp45-3Lys M-egfp/MG1363,荧光显微镜、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能在MG1363中组成型表达,且分泌至胞外并锚定在细胞壁上。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组成型表面展示载体p MG36e-p Usp45-3Lys M-egfp,重组蛋白能分泌至胞外且展示在MG1363细胞壁上。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探讨纳布啡鞘内注射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DNP)模型大鼠行为能力及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1,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n=48)随机平方为三组-模型组、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每组16只。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分别给予纳布啡鞘内注射0.5 μg/10 μL与1.0 μg/10 μL,模型组给予注射等剂量的0.9 %氯化钠溶液,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第7 d、第14 d,采用血糖仪测定与记录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并进行机械痛阈检测;治疗第14 d、第28 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与TNF-α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TRPV1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模型组、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空腹血糖水平都高于20.00 mmol/L,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机械痛阈高于模型组(P<0.05),也高于治疗前(P<0.05),纳布啡2组与纳布啡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治疗第14 d、第28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纳布啡2组明显低于纳布啡1组(P<0.05)。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治疗第14 d、第28 d的背根神经节TRPV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纳布啡2组明显低于纳布啡1组(P<0.05)。结论:纳布啡鞘内注射在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的应用能改善行为能力,抑制背根神经节TRPV1的表达,还可抑制血清IL-6与TNF-α的释放,从而发挥镇痛治疗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