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1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研究蛋白激酶Cζ (proteinkinaseCζ ,PKCζ)在小鼠受精卵细胞早期发育过程中对胚胎基因组活化影响 ,采用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 ,观察PKCζ的抑制剂对小鼠受精卵 1 细胞期G1和G2 不同时期小鼠受精卵基因组活化的影响 .小鼠 1 细胞期受精卵蛋白激酶C (PKC)的活性不断增加 ,并在G2 期达到最高 .PKC的抑制剂calphostinC可以明显抑制PKC的活性达 4 7% .同时calphostinC对受精卵 1 细胞期基因组的早期活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在小鼠 1 细胞期受精卵的G2 期 ,具有活性的磷酸化PKCζ的含量明显多于G1期和卵母细胞MⅡ期 ,分别比它们高2 7%和 110 % .PKC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抑制受精卵 1 细胞期基因的转录和活化 (P <0 0 5 ) .实验结果表明 ,PKCζ参与了小鼠受精卵基因组早期转录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初步探讨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PKB/Akt对p21蛋白表达及定位的影响。通过显微操作技术注射野生型、持续激活型及激酶失活型的PKB的mRNA,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21蛋白的细胞定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注射不同形式的PKB mRNA后p21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但是细胞定位发生改变,PKB被激活后,p21蛋白滞留在胞浆中。因而初步认为在小鼠受精卵中,PKB/Akt通过影响p21的细胞定位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生长因子和激素在胚胎早期发育的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定量ELISA,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胰岛素在小鼠受精卵和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发现胰岛素均匀分布在卵细胞的胞浆中.同时也检测到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和p70S6K的表达、活性和定位.在小鼠受精卵中mTOR和p70S6K的表达没有明显不同.二者在G1,G2和M期分布在细胞浆,在S期聚集在原核的周围.在不同时期,mTOR的活性是波动的.利用P1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观察到卵裂率明显减低.当使用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时,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延迟.这些结果表明胰岛素存在于小鼠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卵中,并且胰岛素可能通过激活P13K/PKB/mTOR/S6K的信号传导通路在小鼠的早期胚胎发育中发挥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PKC-α和PKC-δ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中的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激酶C(PKC)作为一类重要的蛋白激酶 ,通过对底物蛋白的Ser Thr残基的磷酸化 ,参与细胞的短期反应与长期反应的调节 ,具有介导细胞生长和增殖 ,调节核基因的表达 ,影响细胞周期等生理作用 ,从而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系 ,如NIH3T3细胞、造血干细胞等细胞系的增殖与分化[1,2 ] .在精子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细胞分化过程中 ,PKC的生理功能仍未十分明确 .睾丸生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精子发生 )是一个独特复杂的细胞分化过程 ,主要分为 3个阶段 :A型精原细胞增殖和B型精原细胞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  相似文献   
15.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结束为生命科学领域展开了全新的一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类基因组的序列,但是隐藏在DNA序列中的功能基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整个机体的意义大部分有待发掘.近些年来形成的“反向生物学”为免疫功能基因的发现、功能的研究及其应用价值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棕榈酰化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其对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和人海藻酸受体.近期研究发现,它们的棕榈酰化修饰对其膜表面分布和内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NMDA受体在其C末端有2个不同的棕榈酰化位点.1个位于C末端近膜区(CysclusterⅠ),它的棕榈酰化可以增高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增加受体膜表面分布,影响神经元中NMDA受体的组构性内化;另1个位于C末端中部(CysclusterⅡ),它受到蛋白质酰基转移酶GODZ的调节,使得受体在高尔基体大量积聚,从而影响受体的膜表面分布.与NMDA受体相似,AMPA受体也存在2个棕榈酰化位点.1个位于在第2跨膜域,受蛋白质酰基转移酶GODZ的调节,能导致AMPA受体在高尔基体的积聚.另1个位点在受体C末端近膜区,它的棕榈酰化能降低AMPA受体和4.1N蛋白的相互作用,并调节受体的内化.这两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棕榈酰化机制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均对受体的运输、膜表面分布和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