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果胶为碳源, 对津巴布韦片烟烟叶表面产果胶酶细菌进行分离, 采用16S 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和测序方法, 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 对所分离产果胶酶菌株进行鉴定, 同时研究培养时间、温度、起始pH、接种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津巴布韦片烟烟叶表面分离得到的产果胶酶菌株主要为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产碱菌属的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在所分离的菌株中, 枯草芽孢杆菌T10酶活力最高, 以6%的接种量, 在温度为35 °C、起始pH为7.5条件下培养48?56 h, 其果胶酶酶活为571 U/mg, 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酶活为297 U/mg。  相似文献   
42.
竹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微  陶建平  宋利霞  冉春燕   《广西植物》2006,26(4):412-417
综述了竹类种群生理生态学、种群动态、繁殖特性、无性系种群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群落水平上竹类种群对森林更新的影响。并从竹类种群克隆多样性与微进化、生长适应机理、开花机制,以及竹类种群与林窗更新等四个方面展望未来竹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3.
中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部分常绿木本物种具有明显的二次抽枝现象, 即在春天完成第一次抽枝, 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又开始新一轮抽枝。但是关于这些植物第二次抽枝的进程, 迄今鲜有报道, 限制了人们对这些植物生活史对策的理解。该文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有二次抽枝的5种植物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窄基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 var. attenuata)、杨梅(Myrica rubr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为研究对象, 调查并比较了第一次抽枝和第二次抽枝在昆虫取食压力、展叶动态和小枝投资大小3个方面的差异, 探讨第二次抽枝动态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 1)昆虫取食压力上, 杨梅、栲树2种植物第二次抽枝的叶片虫食率显著高于第一次抽枝, 光叶山矾、檵木和窄基红褐柃3种植物第一、二次抽枝的叶片虫食率没有差异; 2)在现叶速率(叶片数量的增加速率)上, 同一物种第一、二次抽枝的叶片数量增长模式相同, 光叶山矾、檵木、窄基红褐柃和杨梅4个物种呈持续式增长, 栲树则呈爆发式增长, 但是完成现叶所需时间并不完全相同, 光叶山矾、窄基红褐柃和杨梅第二次抽枝完成现叶比第一次少6-9天, 檵木和栲树第一、二次抽枝完成现叶所需时间则无差异; 3)在展叶速率上, 光叶山矾、檵木和窄基红褐柃第二次抽枝显著高于第一次抽枝, 但第一次抽枝较晚的杨梅和栲树第一、二次抽枝之间没有差异; 4)调查的5种植物, 第二次抽枝的投资总量均小于第一次抽枝, 光叶山矾、窄基红褐柃、杨梅和栲树4种植物, 第二次抽枝形成的小枝在叶片数量、单叶面积、小枝长度和小枝直径上都显著小于第一次抽枝, 檵木第二次抽枝形成的小枝在叶片数量和小枝长度上没有差异, 单叶面积和小枝直径则显著小于第一次抽枝。总体上看, 所研究物种第二次抽枝中的叶片虫食率、现叶速率和展叶速率都不小于第一次抽枝, 而第二次抽枝小枝投资总量较小, 这些可能是物种对相对较大的昆虫取食压力和即将来临的冬天不利条件等的适应。  相似文献   
44.
共情是人类的高级情感能力之一,能够抑制攻击倾向,激发亲社会行为.良好的共情能力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对个体自身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一直以来,行为学测评技术在共情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随着现代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共情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人类共情领域认知神经机...  相似文献   
45.
我室近年来积累了一批健康BALB/C小鼠外周血液指标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资料,今对其中540例较完整的进行整理,并和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供实验中参考。材料和方法本校实验动物所饲养繁殖的健康BALB/C品系小鼠5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5克。自尾静脉采血检查外周血的血小板数、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进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计算其血液绝对指数以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用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血红蛋白的测定用72—Ⅰ型分光光度计;血涂片用瑞氏染色计数200个白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用1.5%煌焦油蓝溶液和…  相似文献   
46.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类常见的出生缺陷,严重威胁着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沉重负担,可引起孕妇流产、婴儿死亡和终生残疾。NTDs可分为无脑儿、脑膨出和脊柱裂三种类型,其病因和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多数研究认为,NTDs是一种由基因的多态性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严重的基因突变,还不能用一种单一原因来解释该病的发生。目前的研究热点是易感基因与NTDs的关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最近已被认为是导致NTDs发生的重要候选基因。eNOS基因的点突变或成串突变可以导致酶活性的变化,使eNOS的表达上调,引起NO分泌的异常,促进神经元的凋亡,进而导致大脑的发育异常。本文从eNOS基因多态性与NTDs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索天阳复脉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临床疗效及其对JNK和p-JN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7周的db/db雄性小鼠12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硫辛酸组和天阳复脉汤高、中、低剂量组等五组,每组24只。选取同窝生7周龄db/m雄性小鼠24只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而硫辛酸组灌胃给药,剂量为78 mg/kg,高剂量组为6.8 g/kg、中剂量组为3.4 g/kg、低剂量组为1.7 g/kg。对比和评估六组小鼠足底热敏反应时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因子及JNK及p-JNK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硫辛酸组和天阳复脉汤组小鼠足底热敏反应时间均显著缩短,MNCV速度均显著提高,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JNK和p-JN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阳复脉汤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可有效增加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缩短其足底热敏反应时间,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进而下调JNK和p-JNK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核因子NF-κB与slu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测定50例NSCLC组织及2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κBP65、slug、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2)采用RT-PCR测定其中25例NSCLC组织及1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κBP65、slug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NF-κBP65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2.370,P<0.05),NF-κBP65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4.967,P<0.01);Slug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4.443,P<0.01),Slug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6.483,P<0.01).在NF-kBP65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x2=5.024,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上升(x2=4.723,P<0.05);Slug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x2=5.984,P<0.05),Vimentin表达上调(x2=5.028,P<0.05).另外,NF-kBP65与Slug在蛋白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3,P<0.01),在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5).NF-κB与分化程度(x2=5.024,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x2=7.933,P<0.01)及肿瘤的分期(x2=5.614,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Slug与淋巴结转移(x2=6.174,P<0.05)及肿瘤的分期(x2=7.317,P<0.01)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NF-κB、slug在NSCLC中表达增强,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并且NF-κB与Slug可能协同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诱使NSCLC的EMT发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SCLC的EMT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构建弗氏志贺菌cZp8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纯化带T7标签的ClpB蛋白。方法与结果:PCR扩增得到线性化表达载体pET24a与2574bp的c加曰基因片段,利用不依赖连接反应的克隆法(LIC)进行克隆,得到重组质粒pET-ClpB,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一系列条件优化,确定可溶性表达条件为在30℃下、用1mmol/LIPTG诱导2h;利用抗T7单克隆抗体琼脂糖珠进行亲和纯化,得到了纯度很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5×10^3的ClpB-T7融合蛋白。结论:实现了ClpB-T7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并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50.
【目的】蚊虫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嗅觉系统, 例如寻找宿主和产卵场所等。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疟媒介之一, 但有关中华按蚊嗅觉信号传递过程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分析中华按蚊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按蚊嗅觉传递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中华按蚊的转录组数据克隆气味结合蛋白基因, 采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和在吸血前后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到一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 命名为AsinOBP1 (GenBank登录号为KJ958382)。AsinOBP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435 bp, 编码144个氨基酸, 具有典型的6个半胱氨酸位点。RT-PCR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 AsinOBP1在检测的所有成虫触角、下颚须、喙和头部组织中都有表达, 而在足和去掉头部以外的躯体组织中不表达。定量分析发现AsinOBP1在雌蚊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最高, 吸食血液后, AsinOBP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仅用小鼠气味处理后, AsinOBP1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结论】研究结果说明AsinOBP1可能是嗅觉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 与雌蚊寻找宿主等行为有关, 其功能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