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31.
632.
豆科植物可溶性叶蛋白的测定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蛋白资源研究早已被人们所重视。据资料表明,很多植物叶蛋白含量很高,尤其是豆科植物叶蛋白。但是,其中可溶性蛋白(可利用的)与总蛋白质的量不一定成比例关系。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叶蛋白资源,我们在前人对粗蛋白测定的基础上,对豆科植物可溶性叶蛋白进行  相似文献   
633.
神经干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够分化产生成熟脑细胞的多潜能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项新兴趋势,已被证实可恢复疾病动物的神经功能。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发生在RNA分子腺苷酸第六位氮原子上,m6A甲基转移酶(Writers)和去甲基化酶(Erasers)能够可逆性调控RNA分子的m6A甲基化水平,而m6A甲基化结合蛋白(Readers)则可以识别RNA上的m6A修饰,影响RNA的降解、稳定性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m6A修饰在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进展,其水平发生改变。m6A相关酶表达的差异可引起m6A修饰水平的改变。一些神经相关因子受到m6A修饰的调控,在不改变碱基序列的条件下影响着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发挥。现将m6  相似文献   
634.
结合阎甲的生活习性介绍了野外采集阎甲科昆虫的方法,主要分为客观采集法(包括引诱物法、土网筛法、巴氏罐诱法和灯诱法)和特殊生境(树皮下、动物巢穴和储藏物)主观采集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特性和优缺点,认为引诱物法采集效率最高。通过分析各种方法所采集的主要阎甲种类,说明主观采集法的类群针对性强。探讨各种采集方法在不同研究方向的现状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5.
阿拉善荒漠脆弱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反应较敏感,不同放牧方式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植被资源类型、密度、分布、盖度、基质以及动物感知捕食风险等各不相同。同域分布的荒漠啮齿动物在不同干扰下的觅食差异性对于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20年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阿拉善荒漠区同域共存的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五趾跳鼠(Orientallactaga sibirica)和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 3种优势鼠种在3种不同放牧方式下的摄食行为进行观测,结果显示:(1)不同放牧方式下3种啮齿动物优势种的种群密度与摄食行为成正比,放牧增加了五趾跳鼠种群密度,其摄食行为也在放牧强度大的生境中占比更多;子午沙鼠在放牧强度较小且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中种群密度较高,摄食行为也多集中于此;三趾跳鼠在不同放牧方式下种群密度差异不大,相对来说在放牧强度更大的生境中花费的觅食努力更大;(2)相同放牧方式下,子午沙鼠面对食物会采取“觅食+取食+贮食”相结合的摄食策略,而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更倾向于“觅食+原地取食”的摄食策略。由此表明,尽管不同鼠种具有差异化的摄食策略,但是...  相似文献   
636.
637.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决定了大熊猫种群繁衍和延续,定量评估其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国家大熊猫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本文以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分析了公园建立前(2015年)后(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自然及社会驱动因子对公园生态环境状况的贡献。结果发现:(1)公园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和“良”的等级比例较高(~70%),且多分布于核心保护区,表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2)与2015年相比,2021年“优”、“差”等级的RSEI比例均有所降低,主要转移为“良”、“中”等级。区域生态状况整体变化不大,但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海拔较高的西北区域及人类干扰较多的一般控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波动较大。(3)自然因素是导致本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为人为因素。各自然因子的贡献大小排序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0.87)>...  相似文献   
638.
639.
放射治疗诱导的远隔效应能够抑制非辐射区域内肿瘤的生长,目前已有临床和临床前研究表明,常规放疗射线(X射线、γ射线)能够诱导远隔效应的发生,但是对于其发生的机理以及碳离子诱导的远隔效应研究较少。与常规放疗射线相比,碳离子束具有高传能线密度、高相对生物效应、低氧增强比以及复杂DNA损伤等优势,并且具有激活肿瘤细胞更强免疫原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常规放疗以及碳离子放射治疗诱导的远隔效应及其机理,为寻找更有效的癌症放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