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研究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21年10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A和IgG含量,以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结果:(1)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 %,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67.5 %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损伤、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3)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和IgG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5);(4)联合组治疗后CD4+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2.
以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内8种壳斗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性状的序级和种间变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个壳斗科树种直径、组织密度、比根长、N含量以及C/N在1~5序级间呈现出规律的变化;直径、组织密度、C/N随序级的增大而增大,比根长和N含量随序级的增大而降低,C含量没有随序级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影响树种间比根长变异的因素随序级而异,低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直径引起,较高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此外,壳斗科树种细根并不符合单一轴的“根经济谱”,而与全球尺度上发现的两个变异维度类似,即“自己动手vs.菌根依赖”维度和“资源获取vs.保存”维度;不同壳斗科树种细根生态策略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3.
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天然次生林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揭示影响山地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生长、演替和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冀西北山地次生林优势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对象, 于研究区海拔1 350、1 550、1 750、1 950 m处分别设置样地, 采集样木树芯和圆盘,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白桦天然次生林标准年表, 并将年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结果: (1) 1960-2018年研究区气候呈变暖变干趋势, 其中1960-1989年为平稳期, 1989-2018年为快速期。(2)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在1989年发生改变, 年轮宽度指数呈现“增长-下降”的“Λ”形生长趋势。(3)在气候变化平稳期, 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在低海拔样地(B1350、B1550)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 在高海拔样地(B1750、B1950)与上年和当年生长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在气候变化快速期, 低海拔样地(B1350、B1550)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与生长季气温、生长季潜在蒸散发(ET0)呈负相关关系, 高海拔样地(B1750、B1950)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与生长季及生长季末期ET0呈负相关关系。 (4)在气候变化平稳期, 温度对B1350、B1550、B1750样地白桦次生林径向生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54%、51%, 水分的贡献率为24%、46%、49%; 在气候变化快速期, 温度对B1350、B1550、B1750样地树木径向生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41%、38%, 水分的贡献率为42%、59%、62%; 高海拔B1950样地树木生长始终受水分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D1DR)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flickering light-induced myopia,FLM)发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FLM的发病机制.方法 36只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4组(n=9):对照组、频闪光(FLM)组、频闪光+溶剂(FLM+Vehicle)组、频闪光+D1DR拮抗剂(FLM+S...  相似文献   
35.
污水处理厂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和抗生素抗性细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重要的源和汇,生物气溶胶是ARGs和ARB自污水处理厂向周边环境释放的关键载体。目前缺乏对污水处理厂生物气溶胶抗生素抗性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风险的系统性总结。本文从采样方法、检测方法、逸散特征、来源、潜在危害和风险评估等方面对污水处理厂抗生素抗性污染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惯性采样法和过滤法是常用的污水处理厂抗生素抗性生物气溶胶主要采集方法,而宏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分箱为其ARGs组成、可移动性和宿主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抗多药类、抗杆菌肽类、抗氨基糖苷类、抗四环素类、抗β-内酰胺类、抗磺胺类、抗大环内酯类和抗糖肽类等抗性基因在污水处理厂PM10、PM2.5和PM1.0颗粒物中广泛检出。格栅间、生化反应池和污泥处理单元是污水处理厂PM10、PM2.5和PM1.0负载ARGs和ARB的主要释放单元。污水处理厂不同粒径生物气溶胶中致病性ARB的存在增加了抗生素治疗的难度,而污水和污泥对ARGs和ARB的释放起到了重要的源的贡献。本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和控制策略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展望,以期为污水厂生物气溶胶抗生素抗性污染的监测和防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挂墩鸦雀分布新报廖晓东(湖南郴州教育学院郴州423000)关键词挂墩雅雀,分布,湖南挂墩鸦雀(Paradoxornisdavidianus)过去在国内仅见于福建西北部挂墩一带,据Geeetal.(1926-1927),此鸟亦见于浙江东北部,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37.
从长白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腺中抽提总RNA,采用RT-PCR扩增其类凝血酶基因,经全序列测定,类凝血酶基因Ussurin全长为708个核苷酸,即编码236个氨基酸;根据同源性,推测它的活性中心为His^43,Asp^88和Ser^182;二硫键为Cys^7-Cys^141,Cys^28-Cys^44,Cys^76-Cys^234,Cys^120-Cys^188,Cys^152-Cys^167和Cys^178-Cys^203。该蛇毒类凝血酶cDNA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8.
淀粉水解酶广泛用于淀粉加工业中,何秉旺等在选育产耐热β-淀粉酶菌株中得到一株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firmus)725,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自然菌株产生的淀粉酶往往是多种淀粉酶的混合,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的性质和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分离了三个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1]。其中重组质粒pBA150产生的淀粉酶的淀粉水解产物主要是麦芽糖[1]。β-淀粉酶(EC.3.2.1.2)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是麦芽糖,工业上可用于生产高麦芽糖浆,近年来又有β-淀粉酶用于啤酒工业的报道[2]。本文报道重组质粒pBA150的β-淀粉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己知β-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相似文献   
39.
波长选择在荧光光谱仪和显微镜等光学应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作为一种电光器件可实现多光源入射波长、功率的同时调制。在声光可调谐滤波器中,压电换能器结合于二氧化碲或石英晶体产生高频声波,改变晶体折射率形成周期性分布。该现象在晶体中生成衍射光栅,使以布拉格角正交入射的光束被高效衍射至一阶光束。当改变施加到晶体的信号频率时将改变折射率变化周期,因此,衍射光的波长随之改变。同时,衍射光强度由施加到晶体的信号振幅决定。本文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原理和特点出发,总结了声光可调谐滤波器在细胞生物学研究系统中的应用模型。得益于作用时间短、波长分辨率高、无振动部件等特性,声光可调谐滤波器提升了多波长光源功率调制能力,使细胞计数系统具备了细胞高光谱成像能力。所以不仅限于传统细胞生物学研究,包含声光可调谐滤波器件的系统还将在多参数高内涵成像分析、扫描荧光显微术、药物毒理研究等领域成为有力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制备一种超声和p H双重响应的同时载有阿霉素(DOX)与石胆酸(LA)的纳米胶束,实现两种药物的共转运。方法:将叠氮化的石胆酸(LA-(N3)_2)与两个丙炔胺化β-环糊精(β-CD-C≡CH)通过点击反应结合,得到一种两亲性β-环糊精二聚体(LA-(CD)_2)。该环糊精二聚体在水溶液中发生自组装,同时包裹疏水性药物阿霉素,最终得到阿霉素与石胆酸共转运的纳米胶束(LA-CD2/DOX)。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和飞行时间质谱表征LA-(CD)2的结构,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表征共转运纳米粒的形貌和大小,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外释药,监测在不同p H值和超声作用下纳米胶束的释药特性,同时采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细胞)测定LA-(CD)2/DOX的细胞毒性。结果:1经核磁共振和飞行时间质谱表征LA-(CD)2成功合成。2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证实LA-(CD)2自组装成形态规整的纳米胶束,Dz=128 nm,PDI=0.21。3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DOX的释药具有p H和超声双重响应性,而LA的释药只具有p H响应性。4细胞实验证实LA-CD2/DOX的细胞毒性高于DOX和LA。结论:LA-(CD)2/DOX可有望成为一种p H和超声双重响应的抗肿瘤药物共转运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