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河西走廊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甘肃河西走产野生豆科植物结瘤及固氮状况进行了调查。栽培豆科植物均能自然结瘤,野生豆科植物结瘤率仅50%。该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大多数圆形、棒状或指状,形状较为规则。栽培植物根瘤多为粉红色,而野生揿为白色、黄色或棕色。ARA测定表明,25.6%根瘤为无效根瘤。不同种不同地区根瘤固氮活性相差较大,一般活力都较低,乙炔还原活性小1μmolC2H4/gFW.h的占检测样品数的29.9%,最高者信为28.19  相似文献   
32.
从棉花枯萎病菌 (Fusarium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异核体菌株Ag1 49的菌落角变处分离得到 3个培养特征和致病性差异明显的单孢分离子。分别测定了这 3个分离子的总DNA和核DNA的碱基组成 ,以及它们的 1 8SrDNA的部分序列 ( 1 477个碱基对 )。它们的总DNA (G +C)mol%差异在 0.1 %~ 0.4%之间 ;核DNA (G +C)mol%的差异在0.4%~ 0.8%范围内 ;而 1 8SrDNA的部分序列则完全相  相似文献   
33.
中国蔷薇科植物分类之研究(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34.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MA的克隆、表达及保护性免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发现新基因 ,寻找日本血吸虫病新疫苗候选分子 ,采用Sj雄虫免疫血清筛选Sj成虫cDNA文库。经测序发现新基因Sj MA含有一个完整的阅读框 ,推测其由 2 4 9个氨基酸组成 ,编码分子量为 2 8.8kD的可溶性蛋白质 ,并带有多个能被磷酸化激活的位点 ,提示其可能为一重要的信息传递分子。将Sj MA的cDNA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 5X ,获得Sj MA原核表达的重组体rSj MA/GST ,并在E .coli中高效表达为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融合蛋白 ,分子量为 5 4 .8kD ,Western印迹显示融合蛋白质能被抗雄虫和抗GST血清识别。融合蛋白质免疫小鼠可诱导 34.2 9%的减虫率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表明新基因Sj MA表达的蛋白质能诱导小鼠的抗日本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提示其作为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5.
外源腐殖酸对三种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凯  关连珠  颜丽  朱教君  贺婧 《生态学杂志》2009,28(7):1303-1307
通过对3种土壤(红壤、棕壤和褐土)施入不同腐殖酸的室内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腐殖酸对不同土壤磷素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不同腐殖酸降低了3种供试土壤磷素的吸附量,其降低顺序为:褐土>红壤>棕壤;外源腐殖酸提高了红壤和棕壤磷素的解吸量和解吸率,提高的幅度与腐殖酸的种类有关;而腐殖酸对褐土磷素的解吸量则无明显促进作用。表明外源腐殖酸对3种土壤磷素吸附-解吸作用最强的为红壤,其次为棕壤,最弱的为褐土;同时表明腐殖酸可提高红壤和棕壤磷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关利曲辛浓度的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用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mm× 1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含1%甲酸):0.02mo·L-1甲酸铵水溶液(80∶20,V∶),流速:0.8mL·min-1;柱温:40℃,以醋酸乙酯:二氯甲烷(4∶1,V∶V)为提取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美利曲辛(m/z 292.2→232.2)和阿米替林(m/z 278.1-91.0)进行测定.结果:美利曲辛的高(50μg·L-1)、中(20μg·L-1)、低(0.5μg·L-1)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3%、104.03%和106.87%,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5%;分析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0.2μg·L-1.线性范围为:0.2~60μg·L-1,回归方程为:F=1.8691ρ+0.0555,r=0.9986(n=9),权重为1/ρ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浓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7.
背景:染色体相互易位在人群中比较常见,下一代常常产生相同或不同的易位,易导致容易流产,而植入前诊断方法之一的CGH难以检测到相互易位,因此原位杂交(FISH)依然是解决诊断相互易位的有力手段。目的:通过设计个体化的FISH探针,制备探针,并在卵裂球单细胞水平进一步验证探针的准确性,为筛选正常核型的囊胚进行植入奠定技术基础,为个体化的FISH探针植入前诊断提供应用研究基础。方法:通过设计1 q和6p平衡易位探针,进行探针标记,再采用患者和正常人核型验证探针质量,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检测正常人受精后的卵裂球中1q 和6p平衡易位对易位染色体状态。结果:3个卵接球裂均呈现单个完整细胞核,荧光原位杂交中各细胞核均有清晰明亮的杂交信号。信号数分别为2。均为正常胚胎,可以考虑进一步对该易位患者进行卵裂球进行诊断,上述研究对个体化的易位探针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8.
喉癌差异表达cDNA序列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离和克隆人喉癌中新的相关基因将有助于提示喉癌的易感性与癌变机制。运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2例成人喉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分离到35个差异显示片段;用反向Northern点杂交筛选到6个差异片段,经克隆、测序和匹配分析,得12条不同cDNA序列,其中4条为新基因序列,另外8条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将12条cDNA序列固定在膜上,用来自喉癌和配对正常组织的总cDNA探针与其杂交和  相似文献   
39.
哲罗鱼消化系统器官发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形态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期(水温7~8℃)和胚后期(水温3~14℃)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鱼受精11d形成原始的消化管。受精18d肝原基出现,U型胃雏型形成。受精30d鱼体破膜,口能自由闭合。破膜8d后,齿形成,肛门与外界相通,消化道初步形成口咽腔、食道、U型胃、肠和肛门。破膜16d,胰及瓣囊出现,仔鱼消化系统初步具备了摄食和消化外源性食物的能力。破膜24d后,鱼体开始上浮,主动摄食,由内源性营养转向混合性营养。破膜30d后,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各消化器官功能和结构逐步发育完善,鱼体由混合性营养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舌齿和下颌齿分别为双排,胃腺发达,形成网状结构,幽门盲囊较多,肠为直行,肝和胰为相互分开的独立器官。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90 名肺心病患者按出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6 个月后评 价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并采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PHD)于患者出院时及6 个月后进行生活质 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具有很好的遵医行为,对照组遵医行为较差,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模块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模块明显降低,与观察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地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弥补传统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升 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