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3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周兰平  邢福武 《广西植物》2010,30(6):821-824
通过对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文献研究,本文报道了广东藓类植物新记录属3属,新记录种30种。3个新记录属为螺叶藓属、粗石藓属和角齿藓属。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及其调控机制。目前,随着定量乙酰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非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被发现,其在植物中存在的普遍性及其生理功能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非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在植物不同组织、器官和细胞器中大量存在,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代谢过程的调控,并在植物应答和适应逆境胁迫中发挥作用。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非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阐明乙酰化修饰在植物不同组织和亚细胞中的分布特征以及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并阐述乙酰化修饰与其他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交互作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沿海岸采集的褐藻门多毛藻属(Myriactula)标本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经鉴定确认了4种,其中2新种,即阿拉伯多毛藻[M.arabica(Kuetzing)Feldmann]、粗丝多毛藻[M.clavata(Takamatsu)Feldmann]、漳浦多毛藻(M.zhangpuensis Luan et Ding,sp.nov.)和海州多毛藻(M.haizhouensis Luan et Ding,sp.nov.)。对漳浦多毛藻和海州多毛藻进行了较详细的特征描述。模式标本均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甘薯丛枝病植原体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报道的植原体(Phytoplasma)16SrDNA基因保守序列为依据,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对R16mF2/R16mR2和R16F2/R16R2,以甘薯丛枝病(SPWB)带病植株的叶脉中提取的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甘薯丛枝病病原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出了1.5kb的特异片段,在PCB基础上的巢式PCR扩增出了1.2kb的特异片段,灵敏度实验显示该方法所需PCR模板DNA量为0.1073ng/ul在PCR的基础上的巢度PCR可以将灵敏度提高约10000倍,所需模板DNA仅为0.01073pg/ul,在甘薯丛枝病的检测中是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乙酰胆碱处理前后的黄化玉米 (ZeamaysL .)幼苗中胚轴切段节和节间的通透性和物质运转进行了比较。用电阻法测定通透性 ;通过加在胚芽鞘切口的经共质体转运的特异荧光物质羧基荧光素 (carboxyfluorescein ,CF)的分布检察物质运转。节间由柱状的、排列方向多少和长轴方向平行的细胞构成 ;而构成节的细胞短、排列不规则。结果表明跨节比电阻比节间的高 ,通透性低的短的节细胞比柱状节间细胞累积更多的CF。 0 .1mmol/L乙酰胆碱 (ACh)处理增加了节和节间的通透性 ,促进了CF的运转。物质在节和节间运转的不同 ,以及ACh对此的调控效应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于细胞通透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长期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1—2012年2次对国家甘蔗体系近年选育的49份优良新品种(系)和19份云蔗系列优良中间材料进行由高粱花叶病毒(SrMV-HH,GenBank登录号DQ530434)引起的甘蔗花叶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9份优良新品种(系)中,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29份,占59.18%。其中粤甘40号、粤甘42号、粤糖55号、云蔗03-194、云蔗99-596、云瑞06-189、桂糖30号、德蔗03-83、闽糖01-77等9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占18.37%;福农0335、柳城05-129、粤糖96-86、云蔗01-1413、云蔗03-258、云蔗06-80、桂糖02-351等7份材料表现2级抗病,占14.29%。19份云蔗系列优良中间材料中,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13份,占68.42%。其中云蔗04-622、云蔗05-197、云蔗06-267、云蔗05-194、云蔗06-160、云蔗07-2384、云瑞05-704等7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占36.84%;云蔗06-362表现2级抗病,占5.26%。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花叶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甘蔗赭色鸟喙象OtidognathusrubricepsChevrolat在甘蔗、玉米、竹子和类芦上的取食、发育和繁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成虫趋向取食甘蔗、在甘蔗上产卵 ;每雌产卵量、产卵历期、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以甘蔗为最高、最长 ,然后依次为类芦、玉米、竹子。甘蔗最有利于该虫的取食、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山东省环境污水监测中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cho11)的动态变化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山东省2011~2012年环境污水监测分离到的Echo11毒株进行了VP1区核酸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1994~2010年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系统中Echo11分离株以及国外同型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和临沂市共分离到Echo11 94株,其时间分布具有季节性特征,夏秋季高峰明显。分离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5%~100.0%和95.4%~100.0%;与原型株(Gregory)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6%~79.7%和90.4%~92.5%。山东环境分离株全部属于A基因型,毒株之间核苷酸变异较大,提示山东地区存在多个传播链共循环。本研究描述了山东省环境污水中Echo11分离株的动态变化和遗传特征,结果证明环境污水监测是探索人类肠道病毒动态流行和遗传变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云南蔗区甘蔗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云南蔗田内,控制甘蔗害虫发生的生物因子主要的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凤  牛永春  吴立人 《生命科学》2001,13(4):151-153,150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是分子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抗病反应中的功能研究为揭示植物抗病机制和有效-控制植物病害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R基因的成功克隆方法和克隆新策略,对R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对通过遗传工程途径发展R基因介导的抗病植物新品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