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27篇
  1974年   20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大豆根瘤中制备具固氮活性的类菌体,反应前需经抽气,反应时必须同时考虑系统中的菌液浓度、氧分压、振摇速度等因子。类菌体的固氮对不同氧分压的反应呈钟形曲线,其最适氧分压随反应系统中菌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增,说明类菌体的固氮需一严格的较低的氧分压值。从类菌体固氮和呼吸的关系,及外加底物对呼吸和固氮两者的影响,看出与其他自生固氮菌一样,类菌体的固氮亦具呼吸保护作用。这些有助于阐明类菌体需要厌氧制各、加氧反应以及可重复的活性制备物不易得到等问题,也间接证明豆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正是在于载氧,所以类菌体在固筑过程中既需氧,又怕氧。  相似文献   
82.
以初孵家蚕为苏芸金杆菌制剂生物测定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苏芸金杆菌的生产及使用日益扩大,解决了不少农林害虫的防治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与使用价值,各有关方面迫切要求实行菌制剂的毒力标准化。本试验用家蚕蚁蚕对我国六个苏芸金杆菌工业产品进行毒力测定,发现蚁蚕对菌制剂的受毒剂量死亡反应比较稳定,与菜青虫、稻纵卷叶虫、马尾松毛虫的受毒反应相比,一般呈正相关。由于家蚕卵来源方便,测定手续简单,而且菌厂不必自行饲养,也可整年用来测定每批产品的效价。这一测定法,无论在材料来源上、测定手续上都比1970年国际会议所建议使用的粉纹夜蛾幼虫为材料的生物测定法简便得多,在效果的稳定方面,也有其特殊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用家蚕蚁蚕为材料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的效价,以稳定产品的质量及提高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3.
抗菌素对于数种害虫的毒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收集了三十多种抗菌素(其中农用的14种)对蜡螟、粘虫、棉铃虫、桃蚜进行了毒效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抗菌素对不同昆虫的效果不同:在蜡螟中以放线菌酮、庆丰霉素、灭瘟素、土霉素、春雷霉素等毒效较高;对于粘虫和棉铃虫,只有灭瘟素效力较好;但在桃蚜中则灭瘟素的效果不及庆丰霉素。对于抗菌素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进行了检查和讨论。  相似文献   
84.
对我国蚜霉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大量简易生产,并对多种蚜虫进行了感染实验,其中对棉蚜在大田用蚜霉分生孢子悬液进行了防治实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可达到76—100%。  相似文献   
85.
86.
宁夏滩羊是我国珍贵的裘皮羊品种之一,所产二毛皮和羔皮的花穗清晰美观,轻柔保暖,结实耐用,深受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喜爱。在国际贸易中也是独具风格的畅销产品。滩羊的主要经济性状多为数量性状,但有关滩羊性状的遗传参数过去没有研究报道。为了不断改进选种方法,提高滩羊二毛裘皮的品质,于1976、1977两年间,在盐池滩羊场和贺兰县暖泉农场,应用半同胞组内相关方法,对29头种公羊的1,455头羔羊的初生与二毛期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求得初生体重、初生肩部自然毛长、初生肩部毛弯曲  相似文献   
87.
真鲷人工繁殖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绵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大片的沿海滩涂,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沿海辽阔的浅海水域进行人工养殖,开发更多的海水养殖品种,以适应水产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了真鲷人工繁殖等试验。真鲷(Pagrosomus major)是我国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一向被誉为海味珍品。  相似文献   
88.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核多角体病毒(VHA-273),对寄主的主要病变,发生于三种敏感性组织,即脂肪体、表皮层、气管基质。这些组织可能同时被感染。中肠未被破坏,肌肉、马氏管、神经节等,不受损害。在敏感性组织中,多角体发展迅速,自感染后出现胞核膨大,多角体复制培殖,互组织被破坏,为时仅5-6天,细胞病变均较明显而典型。第七天可达死亡高峰,病虫死亡后即全部液化解体。电镜观察表明:病毒粒子进入敏感性组织后,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形成病毒束,并逐步由蛋白质包埋,形成多角体,其大小自1.25-5.0徵米。多角体为不甚规则的圆形,也有典型的多角形等,表面不太平平滑。病毒粒子为棒状,两边平行,两端钝圆,多个成束(极少数单个的),似乎是随机而无规律地排列。在一个多角体的切面中,最多可见到20个以上的病毒束,而每束的粒子则未超过10个。这种核多角体病毒属于“多粒包埋病毒”(MEV)型。  相似文献   
89.
辅酶A(简称CoA)的分离精制早期是用氧化亚铜共盐沉淀法。此法得率低,工序繁杂,原料昂贵,而且含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损害健康,不宜大规模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CoA的精制采用了阴离子树脂分离法,DEAE-纤维素分离、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过滤法,亲和层析分离法等。后两种方法虽能得到高纯度的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