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退耕还草对土壤水分养分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高原沟壑区1984~1998年种植小麦和退耕种植苜蓿期间,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的演变。结果表明,种植小麦在不施肥的条件下从1984年到1998年,0~300cm土层水分和耕层有机碳氮含量都保持相对稳定,增施氮磷肥或在氮磷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土壤80~200cm土层水分有降低趋势,而耕层有机碳氮含量分别提高14%~60%和12%~55%。地表植被在1984年由作物改种苜蓿后到1998年,0~300cm土层土壤水分由1984年的20%逐渐降低至10%,耕层有机碳氮含量分别增加23%~77%和20%~68%。无论种植小麦还是退耕种植苜蓿耕层以下土层的有机碳氮含量从1984年到1998年变化不大。在雨养农业区,水分利用效率是制约土壤水分和养分呈现相反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长达18年的微量元素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用微肥对小麦产量及氮磷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P肥的基础上施Zn、B、Mn可显著提高小麦生物学产量,较NP KH2PO4分别提高6%以上;施Zn、B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较NP增产分别为5.5%和6.0%,较NP KH2PO4分别增产8.4%和8.9%;施Cu使小麦吸氮量提高3.1%,吸磷量提高7.7%,较NP KH2PO4吸氮量、吸磷量分别提高6.0%和5.5%;施Zn使小麦吸氮量提高4.1%,吸磷量提高2.5%,分别较NP KH2PO4处理吸氮量、吸磷量分别提高8.0%和6.9%;同时,施Zn、Mn、Cu肥较NP KH2P04更有利于籽粒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塬区旱地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18年单施氮肥平均增产418.1kg·hm^-2,增产率达28.4%,其中干旱年减产率为13.9%,常态年、丰水年增产率达30.3%、58.9%;单施磷肥平均减产率为9.3%,干旱年增产率达6.5%,常态年、丰水年减产率为15.4%、10.0%;有机肥平均增产率达82.8%;NP、PM、NM、NPM平均增产率分别达127.8%、118.9%、144.4%,169.3%,不同降水年型施肥对小麦的产量结构影响不同,普遍表现为干旱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丰水年增加,不同降水年型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的变化是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构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壤侵蚀环境直接影响土壤的特性,对土壤微生物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土壤微生物量推动着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土壤中各种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土壤酶活性能表示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探究不同侵蚀环境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陈家坬小流域为研究区,选择5种不同侵蚀环境下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表现为0—10cm大于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磷在阴沟坡最大,在阳梁峁坡和峁顶较小,且阴沟坡和峁顶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量氮在阳沟坡最大,阴阳梁峁坡最小,差异性显著(P0.01)。(2)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0—10cm大于10—20cm土层,且在不同侵蚀环境下均表现为阴梁峁坡最大,阳梁峁坡最小。(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PCR) 技术,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的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单施化肥处理细菌数量较CK裸地增加21%,古菌增加32%;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细菌数量增加37%,古菌数量增加36%.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和古菌的丰度.30年长期施氮肥处理导致氨氧化细菌(AOB)的增幅达7.13倍,而氨氧化古菌(AOA)的增幅仅为0.2倍.AOB对施肥的响应程度较高,尤其是对氮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单施氮肥和氮肥混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磷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固氮酶铁蛋白和甲烷氧化菌含量,撂荒地的固氮酶铁蛋白、亚硝酸还原酶和甲烷氧化菌含量显著高于耕作土壤.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H、全氮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重要因子.总之,长期施肥显著改变了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各微生物丰度,不同施肥模式、耕作方式对微生物群落丰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土壤NO3--N的淋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NO3--N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施用化学氮肥,土壤剖面中出现NO3--N的淋溶与深层累积,而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有减弱NO3--N向更深层淋溶的作用.单施氮肥处理(N),NO3--N的累积峰深度最大,为120~200cm;N、P有机肥配施处理(NPM),NO3--N的累积峰值最高,但峰深度降低至60~120cm;N、P配施(NP)累积深度为80~140cm.不施氮肥,分布在土壤剖面中NO3--N含量显著降低.氮肥用量愈大,NO3--N的累积量愈大.N、P配施可以有效降低NO3--N累积.在同一氮肥用量下,NO3--N累积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33年长期定位试验处理为研究对象,选取撂荒(R)、小麦连作(CK/W)、小麦玉米轮作(L),小麦连作选取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共10种不同种植模式和施肥田间处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