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81.
长白山区黏菌物种多样性编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记载了长白山地区黏菌 2 10种 ,隶属于 32属 10科 6目 3亚纲。其中 ,环丝团网菌 (Arcyriaannulif eraTorrend)、大团网菌 [A .major (G .Lister)B .Ing]、暗红垂网菌 (A .oerstedtiiRost .)、球囊白柄菌 [Diacheabul billosa (Berk .&Br.)A .Lister]、高山双皮菌 (DidermaalpinumMeylan)、白煤绒菌 [Fuligocinerea (Schw .)Mor gan]、大粉瘤菌 [Lycogalaflavofuscum (Ehrenb .)Rost .]、金黄绒泡菌 (PhysarumcitrinumSchum .)、刺发网菌 (Stemo nitisflavogenitaJahn)、半网发网菌 (S .hyperoptaMeylan)和小孢发网菌 (S .microspermaB .Ing)等 11个种为吉林省新记录种。给出了全部物种的市县级地理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782.
长白山黏菌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白山地区黏菌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含20种以上的大科有5个,分别为绒泡菌科、团毛菌科、钙皮菌科、发网菌科和筛菌科,共含195种,占总种数的92.86%;含10种以上的属有绒泡菌属、团网菌属、筛菌属、双皮菌属、团毛菌属、钙皮菌属和发网菌属,共含144种,占总数的68.57%。从物种的区系成分上看,世界分布和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二者占总种数的66.66%。另外,特有成分也较多。说明长白山黏菌区系丰富多彩并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783.
沿丝伞属真菌化学成分与药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沿丝伞属Naematoloma P.Karst.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全世界有20多个种,国内常见种有:丛生沿丝伞N.fasciculare、亚砖红沿丝伞N.sublateritium、橙黄沿丝伞N.capnoides、多鳞沿丝伞N.squamosum、褐黄韧伞N.epixanthum、  相似文献   
784.
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85.
植物转基因方法概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植物基因转化的不同方法。植物基因转化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基因转移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直接基因转移又包括PEG介导、电激介导和基因枪方法。相比之下,农杆菌转化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对其方法和机制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786.
乌鲁木齐维吾尔人两种物质味盲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5月,我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测定了维吾尔族群体中糖精(saccharin)和乙酰水杨酸(acetosal.aspirin,APS)味盲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调查对象为10~21岁,身体健康,父母同族的大、中、中学学生。糖精测定时以2号液(254×10-2mol/L)为味盲界限,乙酰水杨酸测定时以2号液(0.85×10-2mol/L)为味盲界限,具体阈值分布情况见表1。用阈值法,在维吾尔族群体中糖精测试者512人,其中男241人,女271人,味盲总数30人,占调查人数的5.86%。乙酸水杨酸测试者340人,其中男186人,味盲75人,占40.4%;女154人,味盲引人,占…  相似文献   
787.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中,在形成层刚衍生的木薄壁细胞中,酸性磷酸酶(APase)主要分布于核膜边缘和高尔基体;在分化程度较高的木薄壁细胞中,APase散布于整个核中,进而,在各种细胞器残体上聚集;在成熟的木薄壁细胞中,APase沿细胞壁内侧分布。在未成熟导管分子中,核、质膜及纹孔上明显存在APase聚集,进而,核解体;在即将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中,APase主要集中于初生壁;在已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中,APase集中于次生壁。脱分化过程中,只在细胞质中可见分散的APase活性,而细胞核和细胞壁上未见此酶的分布;更深层的即将分化成熟和已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未见有细胞分裂,其上APase的分布与剥皮前相同。通过比较分化和脱分化过程中APase的分布,推测不同的APase同工酶可能分别参与了次生木质部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原生质体的解体和次生壁的建成。APase的聚集程度可能是决定细胞能否脱分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88.
由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fanleafvirus,GFLV)导致的葡萄扇叶病在世界各地葡萄园内均有发生,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感病葡萄可减产20%~80%。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葡萄脱毒苗木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同时进行了葡萄扇叶病毒...  相似文献   
789.
自从发现了绿色植物自空气中同化二氧化碳以建造自己体躯的有机部分的能力以来,已经将近200年了.现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仅仅是在"空气营养(?)"的观点下进行,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类(碳素化合物)由土壤透过根进入植物体的可能性.结果,关于植物透过根吸收二氧化碳的问题,竟缺乏研究.但是在我国(苏联——译者)为了获得高额稳定的产量的问题,迫使我们认真考虑植物从何处得到它们所必需数量二氧二碳,因为在空气中的0.03%二氧  相似文献   
790.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资料,对我国丝盖伞属凹孢亚属Inocybe subgen.Inosperm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确认该亚属8个分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褐丝盖伞Inocybe neobrunnescens、淀粉味丝盖伞I.quietiodor、蜡盖丝盖伞I.lanatodisca。根据采集的材料对此3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并基于ITS序列,采用贝叶斯法分析了与之相近物种之间的系统学关系。基于n LSU序列重建了我国丝盖伞属凹孢亚属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我国该亚属物种与欧洲和北美的近缘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认为裂盖组为非单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