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枣疯叶内游离氨基酸纸层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的叶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无论在量上或种类上远比一些草本植物感染病毒后所引起的变化剧烈得多。枣疯叶内多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几乎在整个枣生长季节内大量持续增高,病叶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高出健叶约10—15倍,谷酰胺和天门冬酰胺高出健叶4—5倍。病叶内精氨酸也不正常的积累,而健叶很少有精氨酸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病叶中含有健叶所没有的A和B两种物质。初步分析这两种物质可能是由5—6种氨基酸所组成。酸枣叶内的A、B在270亳赦米有吸收高峰。疯枝上表面看来是“正常,,的叶片也有类似的不正常变化,可见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病叶的代谢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22.
三十年前列宁格勒曾出版了俄国地质化学家乌拉基米尔·魏尔纳茨基的一本著作,名字叫做“生物层”;这本书很快的便获得很大的声望。书里叙述了生命过程对地壳形成的伟大作用。生命在地球上分布的过程在我们周围不停的进行。“但是我们并看不到这一点——魏尔纳茨基曾经写道,——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仅是这一过程总的结果,仅是自然界提供给我们的那种奇妙现象,即纷繁的形态和色彩,纷繁的运动和相互关系。我们所看到的仅只是生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3.
牙齿龋病是人类常患的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成为口腔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献上也有很多的报导。许多学者为了得到关于人类龋病病因的参考资料曾作过许多现代动物实验性龋蚀的研究。至于化石哺乳动物龋蚀的情况则在文献上记载不多(Moodie,R.L.,1923)。过去在我国曾发现过某些现代和化石哺乳动物的牙病标本,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和正式报导的并不多(如周明镇等1959,周本雄,1961,吴汝康等)。随着材料的增加,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就有必要和可能了。  相似文献   
124.
新疆焉耆盆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焉耆盆地及其周边近40a(1973—2014)的气候变化趋势检测、LUCC和生物量估算,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机制,研究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演变及其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山区和平原区降水变化都有明显的突变点,并呈现增加趋势,蒸发量在山区减少,在平原区波动性减少趋势;(2)LUCC分析表明,山区裸地面积减少5.40%,冰川面积减少3.36%,高地植被面积增加8.76%;同时平原区天然绿洲面积增加1.96%,沙漠面积减少1.62%,水域面积减少1.30%,人工绿洲面积增加15.41%,湿地面积增加1.27%;(3)山区陆地生态系统对区域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其中降水变化是决定山区地表植被生存状态和分布的重要因素;(4)人类活动的推动作用和有益气候变化的支撑是绿洲平原区生态系统好转的原因,其中人口急剧增加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绿洲平原区生态系统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焉耆盆地及其周围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明显的时空尺度效应,其反应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5.
鹅喉羚是易危物种之一,利用现代空间分析技术快速准确评价其生境质量具有方法学意义和动物保护实际价值。以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评价区,通过全年不同季节多点野外调查,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鹅喉羚的生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构建了适宜于研究区的基于植被类型和水源地为主要评价因子的鹅喉羚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2)通过空间数据统计分析认为水源和植被是影响保护区鹅喉羚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距水源地2000 m以内的胡杨、梭梭、柽柳群落最适合鹅喉羚的生存,距水源2000—5500 m的区域为水源的中度适合区域,距水源5500 m以外植被稀少的地区不适宜鹅喉羚的生存;3)研究区域鹅喉羚生境面积春季为2339 km2,夏季为2880 km2,秋季为2728 km2,冬季为2862 km2,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61.5%、75.6%、71.7%和75.2%;4)目前在保护区内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人类活动地区与鹅喉羚生存环境空间上具有重叠性,但人类活动强度尚没有显著影响到鹅喉羚的生存,保护区的存在为鹅喉羚的生存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5)由于保护区上中游人类的生产与开发,保护区水资源不断减少,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这可能成为影响鹅喉羚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今后需要优化保护区内水资源的配置,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鹅喉羚的干扰,以有利于鹅喉羚的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126.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患者血液中含量极微,难以直接找到病毒本身。为确立特异拘诊断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多年来一直是沿用除外诊断法。  相似文献   
127.
细胞生物过程具有时序动态性,蛋白质功能模块是驱动细胞生物过程的功能单位。为了蛋白质功能模块识别,本文将细胞生物过程建模为动态时序表达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DTEPIN);构建子块矩阵以表示动态时序表达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子块矩阵特殊性,分析时空复杂度和并行性;优化设计马尔可夫聚类算法,以识别动态时序表达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蛋白质功能模块。为了支持基于子块矩阵马尔可夫聚类过程,本文运用图形处理器并行计算矩阵乘积。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同类算法相比,所设计算法识别的蛋白质功能模块,统计匹配质量更高且精确匹配数量更多。  相似文献   
128.
中国鳞伞属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喙囊鳞伞图1 Pholiota veris(R.Singer et A.H.Smith)A.H.Smith et L.R.Hesler,Nor.miner.Spec.Pholiota,98, 1968 =Kuehneromyces rostratus R.Singer et A.H.Smith,Mycologia,38:510,1946 (Non.Pholiota rostrata Velen.1921) 子实体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2.5-7cm,初期钝圆,渐凸起至钟形,后期平展或稍下陷,少数有脐状凸起;菌盖表面湿,水渍状,黏或稍黏,土黄色至褐色,后期边缘渐变浅,呈浅褐色至灰白色,中部色深;初期菌盖边缘平,有纤毛状鳞片,后期脱落,表面光滑,有透明的条纹。菌肉与菌盖表面同色,近水渍状,中部较厚,味道温和,气味不明显。菌褶离生至直生,褶幅中等宽至较宽,厚,密至稍密,初期灰白色,后期近土黄色或肉桂色,薄,边缘平。菌柄长4-9cm,粗0.4-1.2cm,上下等粗或向下渐细, 表面灰白色或与菌盖近同色,菌环以上具丝状或屑状鳞片,白色,菌环以下具屑状小鳞片,基部有棉绒状白色纤丝,内部填充,后变中空。菌环窄,上位,易脱落。  相似文献   
129.
锥盖伞属Conocybe和小鳞伞属Pholiotina界限不明确,在分类上存在混乱。本研究基于中国材料,明确该2属分类学特征,并探索属下等级划分:确认我国锥盖伞属37种,其中白色组sect. Candidae 3种;赭小皮伞组sect. Ochromarasmius 1种;具毛组sect. Pilosellae 10种,含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毛柄锥盖伞Conocybe velutipes、条斑锥盖伞C. moseri和双孢锥盖伞C. bisporigera;锥盖伞组sect. Conocybe 17种,含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刺毛锥盖伞C. echinata、短柄锥盖伞C. brachypodii;混杂组sect. Mixtae 6种。小鳞伞属18种,其中疣孢组sect. Verrucisporae 2种,其中糙孢小鳞伞Pholiotina dasypus为中国新记录;过渡组sect. Intermediae 2种;小鳞伞组sect. Pholiotina 6种;被外菌幕组sect. Vestitae 3种,齿缘小鳞伞Ph. serrata (T. Bau&J. Liu) T. ...  相似文献   
130.
采用十倍稀释法对新疆尉犁县周边干旱-荒漠土壤进行荒漠微藻的分离纯化,并以18SrDNA作为分子标记进行分子系统学鉴定,对其中5株微藻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及生化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极端环境微藻资源的开发应用以及进一步探讨塔克拉玛干干旱-荒漠地区地质和生态环境演变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共分离选出23株微藻,且分别属于绿囊藻属、马尔瓦尼亚属、小球藻属、原生管藻属和衣藻属等5个属,其中属于绿囊藻属的藻种最多(14株),占总分离藻种的60.87%。(2)5株微藻(每个属选1株)的生长曲线均呈典型的"S"形,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3)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除XLD-M-4以外,其他4株微藻(XLD-B-4、XLD-B-6、XLD-B-9和XLDM-5等)的总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C-127,即分别等于CC-127的1.57、2.13、1.07和1.21倍;脂肪酸含量基本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18碳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异硬脂酸)含量最高达44.88%,其次是16碳饱和脂肪酸(13-甲基正十五烷酸),为37.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