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591.
【背景】阪崎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食源性病原体,摄入受污染的婴儿配方奶粉(powdered infant formula, PIF)常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脑膜炎,对早产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健康甚至生命产生严重威胁。噬菌体具有特异性杀菌性,可成为一种新型生物防控制剂预防阪崎克罗诺杆菌和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目的】从污水中分离出感染阪崎克罗诺杆菌噬菌体,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生物信息及在婴儿配方奶粉中杀菌作用。【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法分离鉴定噬菌体,并测定其酸碱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宿主范围和一步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对其基因组进行二代测序和裂解功效测定。【结果】从污水中分离到一株新的能裂解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噬菌体JC01,具有二十面立体对称头部和非收缩的长尾,噬菌体JC01基因组为双链DNA,由61 736 bp组成,预测有7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不含有tRNA,基因组中不含有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基因比对分析显示噬菌体JC01是全新的噬菌体,归类于有尾噬菌体纲(Caudoviricetes)卡金斯病毒科(Casjensviridae)雅昆病毒属(Jacunavirus),被命名为Jacunavirus 01。噬菌体JC01在不同温度(−20-40 °C)和pH 5.0-9.0范围内稳定,且对婴儿配方奶粉污染的阪崎克罗诺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结论】JC01噬菌体是裂解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新噬菌体,作为生物安全防控剂在食品生产和加工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592.
重庆主城区住宅小区苔藓组成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春燕  刘艳 《生物多样性》2014,22(5):583-178
目前对于人造生活环境中的苔藓植物组成与多样性所知甚少。本文报道了城市住宅小区中的苔藓植物多样性, 以丰富重庆市苔藓植物区系资料, 为小区环境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为认识苔藓植物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提供科学基础。通过对重庆主城九区23个住宅小区进行详细调查, 报道苔藓植物19科33属84种。种类组成以土生的丛藓科和真藓科为主。常见种类包括小凤尾藓(Fissidens bryoides)、大叶石灰藓(Hydrogonium majusculum)、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和绿片苔(Aneura pinguis)共5种。各住宅小区苔藓物种数介于5-25种之间。物种相似性程度非常低, 群落间差异较为显著, 多样性较高。苔藓生活型以丛集型为主。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结果显示, 住宅小区居住户数对其苔藓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 其次是绿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 住宅小区是城市苔藓植物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地理环境差异、城市化水平、小区内部小生境条件和人为干扰程度可能是造成各住宅小区苔藓组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3.
岷江上游高原植被类型与景观特征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土壤空间异质性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统计学原理,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原面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理化因子和植被类型、景观位置的相关性。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养分元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由于植被类型与景观性质的影响,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的样地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很大,海拔高度也是影响养分与水分分布的一个重要因子,灌丛群落类型土壤质量指数高;不同坡位对养分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趋势,对于不同海拔的地貌来说,丘陵组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而低山组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面尺度上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受景观性质与生态系统类型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94.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保护区作为地球上生态保育的基石,其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自然保护区管理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大系统,具有复杂性特征。为解析这种复杂性,可以把自然保护区管理看成是博弈问题,将博弈论作为有力工具来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一般地,自然保护区可以描述为n人博弈,能够通过Nash均衡和n人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以及核仁(Nucleolus)等方法求解。作者用博弈论思想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天然林保护、以电代柴和适度开发等典型案例,总结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博弈分析的一般步骤。认为必须通过政策、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各利益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密切合作,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公平与效率、高效与持续的统一。  相似文献   
595.
臭氧对无土栽培营养液的消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MPN法,测定了臭氧对无土栽培营养液的消毒杀菌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浓度(时间)的增加,对微生物杀灭率明显上升;连续处理20min,可杀灭90%以上的细菌、真菌和藻类;臭氧间歇曝气消毒营养液,有效控制微生物的滋生,对莴苣根系无不良影响,增加产量36.8%。  相似文献   
596.
β联蛋白(β-catenin)既是wnt经典通路中的重要中间组成成分,同时作为细胞间的粘附分子,参与了心脏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多种活动,从心脏发生到心脏形成后形态和功能的维持,都可以看到β联蛋白以不同的作用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7.
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绿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确定水平点,设计4因素3水平实验,选用L9(3^4)正交表,优选绿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50,φ(乙醇)为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基础上得到绿豆皮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27.57mg/g,且5次平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5%,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达97.5%。  相似文献   
598.
目的:通过发酵条件优化,提高海洋Cellulophaga sp.QY201的L-卡拉胶酶产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别时发酵条件、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该茵株最适培养基配方为(w/v):3%NaCl、0.5%MgSO4·7H2O、0.02%CaCl2、0.01%KCl、0.002%FeSO4、0.25%CaSein、0.15%Na2HPO4,0.2%NaNO3、0.25%L-卡拉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体积为7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25℃,90 r/min培养36 h.优化后酶活最高可迭2.64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2倍.结论:QY201最佳发酵条件的建立,为L-卡拉胶酶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99.
四眼斑龟的血细胞形态及血液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四眼斑龟(Sacaliaquadriocellata)的血细胞形态学特征,对不同季节四眼斑龟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繁殖期红细胞数为(4650±564)×1010L,是非繁殖期(2324±216)×1010L的两倍(P<001,n=8);白细胞数为(243±036)×1010L,与非繁殖期的没有显著差异。血细胞形态随季节而变化,温度升高,血细胞体积增大,且凝血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00.
建立葛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同时建立其中10个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QAMS),用于不同产地葛花药材整体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产地葛花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建立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以葛花苷为参照峰,建立QAMS测定葛花10个黄酮类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ESM)测定结果比较,验证QAMS的准确性。建立了葛花药材指纹图谱,20批葛花和10批粉葛花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85,标定共有峰分别为18和27个。以葛花苷为参照峰,各个成分校正因子的重复性、耐用性均良好;应用一测多评法测定10个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偏差<3.0%。不同产地来源的葛花药材中10个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应提高葛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分析方法简便、可行,可客观、有效的用于不同产地葛花药材质量评价,可以为葛花质量标准修订、优质葛花种质资源的选育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