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干旱半干旱区坡面覆被格局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离散特征,在坡面上形成的裸地-植被镶嵌和植被条带分布等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是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植被斑块、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与耦合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的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发现,植被类型、层次结构和形态特征是植被斑块尺度上影响径流泥沙的关键因素;不同覆被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与覆被格局的准确描述是研究覆被格局水土流失效应的重要基础;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关键在于其改变了径流泥沙运移和汇集的连续性,应重点关注径流泥沙源汇区的连通性和空间分布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以坡面的精确覆被制图为基础,建立基于水土流失过程的覆被格局指数和耦合格局信息的径流与侵蚀模型是定量研究覆被格局影响的有效手段.今后应加强以下研究:以动态系统的观点研究覆被格局的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系统理解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反馈机制,探讨两者间动态关系随尺度变化的规律性并发展尺度上推方法;构建过程意义明确且简单实用的格局指数,将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有机联系起来;发展覆被格局的动态信息与产流产沙过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加强对格局与径流泥沙反馈系统的耦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覆被格局-水土流失过程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542.
AM真菌和磷对小马安羊蹄甲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成军  曲来叶  马克明  傅伯杰  陈羚 《生态学报》2013,33(19):6121-6128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盆栽模拟方法,重点分析不同土壤磷条件下小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幼苗接种AM真菌后,幼苗的形态、生物量积累、菌根侵染率和菌根效应(mycorrhizal growth response, MGR)在一个生长季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Glomus mosseae Glomus coronatum能较好地侵染幼苗,两种AM真菌显著地增加幼苗根系、叶片数和生物量;接种AM真菌显著影响幼苗的生物量分配,而土壤磷对幼苗的生物量分配影响不明显,AM真菌和土壤磷对幼苗生长的交互作用显著;G. mosseae是小马鞍羊蹄甲的优势AM菌,其接种的幼苗根长、叶片数、生物量、侵染率和菌根效应都显著高于G. coronatum处理的幼苗;菌根效应显著,接种AM真菌能有缓解土壤磷素缺乏的限制作用,且随着苗龄增大促生作用表现更为明显。不同AM菌种对小马鞍羊蹄甲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表现出的差异,提示在多元资源限制的干旱贫瘠环境中进行生物修复须为目标恢复物种筛选出高效的优势AM真菌。  相似文献   
543.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变化及其与血清脂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高脂血症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50例,采集其空腹血清样本和粪便样本,血清样本用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内优势菌群的含量,并将其与血清脂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肠道内总细菌量及拟杆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歧杆菌属细菌、乳杆菌属细菌及粪杆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明显降低(P〈0.05),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升高(P〈0.05)。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与双歧杆菌属细菌、乳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LDL—C与双歧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TG与双歧杆菌属细菌和乳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脂质水平与肠道优势菌群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肠道优势菌群结构的调整可改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  相似文献   
544.
【摘 要】 目的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生肠道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的定植状况。方法 2011年9月随机招募福建医科大学生92名,每人收集一份粪便标本并接种于ChromID ESBLs产色培养基筛查ESBLs 阳性E.coli;PCR扩增常见β-内酰胺类基因(SHV、TEM、CTX-M-1组、CTX-M-2组和CTX-M-9组)并且每种基因型随机挑选5株进行测序;同时进行E.coli系统发育分型分析。结果 92份粪便标本筛查出76株ESBLs阳性E.coli,阳性率为82.61%(76/92);基因扩增显示ESBLs 阳性E.coli中CTX-M-9组58株(76.32%)、TEM型45株(59.21%)、CTX-M-1组27株(35.53%)和SHV型1株(1.32%);经随机挑选5株测序CTX-M-9组5株均为CTX-M-14基因型,TEM均为TEM-1基因型,CTX-M-1组均为CTX-M-15基因型,SHV为SHV-12基因型;系统发育分型检出A型41株(53.95%),D型29株(38.16%),B2型4株(5.26%),B1型2株(2.63%)。结论 福建医科大学生ESBLs阳性 E.coli定植状况相当严峻,且主要以CTX-M-9组(CTX-M-14基因型)为主。  相似文献   
545.
李闯  傅丽容  马凯  李敏  史海涛 《四川动物》2013,(5):713-716,721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于海南岛万泉河琼海段的沙洲岛开展外来物种红耳龟野外繁殖生态研究。通过笼捕等方法获得54个红耳龟样本,所有样本采用超声波技术检测其卵泡数量和大小。结果显示红耳龟的卵泡在9月开始生长发育,次年6月达到最大(16.6 mm±3.9 mm,n=39),随后逐渐减小,各月卵泡直径平均值大于9.0 mm(6.033.7 mm,n=426);卵泡数量于1月开始增加,3月份达到最多(45±4,n=4),随后逐渐减少。推测研究区域内的红耳龟年繁殖频次为2.48窝/年。  相似文献   
546.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昆虫的分布与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包括10种昆虫,根据每年农业部安排对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昆虫)发生、分布和扩散情况的监测和普查结果,结合这些检疫性昆虫的各种研究报道,全面综合分析了包括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 tsuneonis(Miyake)、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葡萄根瘤蚜Viteus vitifolii(Fitch)、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和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危害、入侵,扩散历史和分布现状。10种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昆虫有5种来自北美洲,危害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棉花等,最早发现这些物种的区域主要为沿海和沿边地区;稻水象甲、苹果蠹蛾、红火蚁、扶桑绵粉蚧和马铃薯甲虫扩散势头强,分布区域较大;湖南、云南、吉林和台湾的种类数最多,各为5种,浙江、新疆和广西各有4种,西藏和青海没有发现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昆虫。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增分布省份成倍增加,90年代比80年代新增分布省份增加了3倍,20世纪前10年比90年代增加了1.6倍,2010-2016年的6年时间新增省份已与前一个10年持平。我国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昆虫分布范围广,对主要作物威胁大,沿海和沿边省区是主要的最早入侵地,并且扩散速度越来越快,省级区域水平发生新疫情的频率越来越高。植物检疫措施对控制检疫性昆虫的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要各级主管部门以及农林等不同部门间更密切的合作。建议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修订要慎重,遵循"基本稳定、适时增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47.
以小桐子幼苗为材料,设置盐胁迫(200mmol·L-1 NaCl)和外源水杨酸处理(0~2.0mmol·L-1 SA)水培试验,通过检测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代谢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小桐子幼苗脯氨酸代谢机理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0.9mmol·L-1 SA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小桐子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上调脯氨酸合成关键酶Δ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P5CS)和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以及上调JcP5CS和JcOAT基因的表达水平。(2)SA也显著抑制了脯氨酸降解酶ProDH的活性及JcProDH基因的表达水平。(3)SA处理还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小桐子幼苗的组织活力,降低了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发现,外源SA可通过活化脯氨酸合成的谷氨酸途径和鸟氨酸途径,以及抑制脯氨酸的降解途径来促进盐胁迫下小桐子幼苗脯氨酸的积累;外源SA处理也可提高小桐子幼苗的耐盐性,且这种提高可能与SA诱导脯氨酸的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8.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MPFD)的治疗。方法将98例MP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进行治疗,2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气滞胃痛颗粒,5g/次,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54.00%,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22.92%,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7.40%),对照组6例(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MPFD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49.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resistant,CRKP)的耐药机制及耐药趋势,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分离的CRKP 178株,分别运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改良Hodge试验确定是否产碳青霉烯酶以及EDTA抑制试验确定是否产金属酶,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临床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n)中CRKP的比例从2008年0.1%升至2013年2.2%,呈明显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其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外,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改良Hodge试验阳性170株(阳性率为95.5%);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1株(阳性率为0.6%)。PCR共检出150株携带KPC-2酶基因(blaKPC-2),阳性率为84.3%(150/178),1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IMP-4,占0.6%(1/178)。结论台州医院分离的CRKP比例逐年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分离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0.
[目的]研究复合诱导对胶质射脉革菌BBEL0901产漆酶的影响及其粗酶液对染料的脱色性能。[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性及其染料脱色性能。[结果]甘草渣和Cu2+对BBEL0901产漆酶均有促进作用,于发酵的第6 d向含甘草渣的低氮培养基中添加Cu2+(0.5 mmol/L)对漆酶的协同诱导作用最显著,活性达325.1 U/m L,分别为Cu2+单独诱导、甘草渣单独诱导和未诱导的4倍、14.4倍和19.8倍。粗酶液对不同结构的染料均有较强的脱色能力,对三苯甲烷类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达80%以上。[结论]甘草渣与Cu2+对BBEL0901漆酶具有协同诱导作用,酶活最高可达325.1 U/m L,产业化潜力大,所得粗酶液在染料脱色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