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养殖中华鳖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夏杭州某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养殖场出现大量发病, 病鳖呈厌食、反应迟钝、四肢无力、池边独游、濒死前不停摇头等病症, 死亡率20%以上。用营养琼脂从典型症状濒死中华鳖分离到革兰阳性短杆状, 芽孢近中生或中生的分菌株; API 50 CHB对分离菌株T91-1鉴定结果显示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参考菌株ATCC 14579 97.4%相似; T91-1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与ATCC 14579相似度为99%, 确认T91-1为蜡样芽孢杆菌。T91-1在羊血平板呈典型β溶血, 牛奶平板上出现明显透明圈, 表明存在溶血性和胞外蛋白酶类毒素。用T91-1肌肉注射感染健康中华鳖LD50为4.91×105CFU/ind., 死亡鳖出现与自然发病鳖类似症状; 感染发病中华鳖血和肝印/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可见组织间隙有大量芽孢杆菌。自然发病鳖肾、肝、肺、心病理切片可见大量芽孢杆菌, 病鳖血管扩张充血,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T91-1灌胃ICR乳鼠3d后可全部死亡, 死亡鼠呈皮下出血等症状; T91-1腹腔注射和灌胃ICR 4周龄小鼠12—24h可出现迟钝、厌食等症状, 1周内未出现死亡。上述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对中华鳖有很强毒力, 对小鼠有较强肠毒性, 是引起本次杭州中华鳖暴发性疾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82.
83.
固氮类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固氮类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群,它们广泛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中,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氮源,大量研究表明,固氮类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生态过程有很强的主导性和控制性.通过与固氮微生物形成不同的共生固氮类型,它们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组成以及地表微生境,直接影响碳氮磷循环、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植被演替、凋落物构成及其分解4个关键生态过程,进而提高群落结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促进植被恢复和减少水土流失.未来研究中,应该加强对陆地生态系统固氮过程的定量化分析,确定影响共生固氮的主导因子和生态机制从而为陆地系统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枣粮间作生态系统土壤氮空间分布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异质性,通过在不同位置采样测定,探讨了枣粮间作系统内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枣粮间作生态系统中,在小麦收获期和玉米收获期两个时期,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空间变异性.而土壤铵态氮含量极低且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异;(2)与全氮相比,枣粮间作系统中硝态氮空间变异性更强,且随着时间变化其空间分布特性有明显变化;(3)氮素施用量对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空间变异有正向作用,而植株对氮的吸收利用可以降低土壤氮素分布空间差异程度.各因子对土壤全氮空间变异影响强弱顺序为氮吸收量>氮素施用量>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变异影响强弱顺序为氮素施用量>土壤全氮含量>氮素吸收量>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85.
控制外来物种红耳龟在中国野生环境蔓延的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来物种入侵为国际范围内的公害,我国已成为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红耳龟耐受逆境的能力、繁殖和竞争能力明显强于我国本土龟类,该种还能传播沙门氏杆菌,能与不同科的龟杂交,属于典型的外来有害物种,已被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我国长江、珠江等大部分地区已发现有红耳龟及其他外来龟的野生种群,但未见相关研究,导致没有对该物种限制的进口和放生等,没有及时采取限制的管理举措,同时也缺乏科学依据来制定和实施这类管理措施。建议加强研究,规范管理,限制放生。  相似文献   
86.
生态恢复背景下陕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2000-2008年的MODIS影像,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对退耕还林(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措施驱动下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动态评估.结果表明:2000-2008年,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年内呈波动趋势,3月的植被覆盖度最差,8月最好;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在研究期间表现为明显增加;植被覆盖度组成中,低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少,中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地区的面积占全区一半以上,以研究区东北部尤为明显.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显著增加是气候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态恢复重建措施的有效性.像元二分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区域尺度上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在区域植被恢复效果定量监测与评估方面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87.
N^+注入对紫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对紫薇种子进行处理,正常播种后测两年生植株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离子注入处理后,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饱和时所需要的光合有效辐射均较未注入处理的低。叶绿素a和b的绝对含量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但叶绿素a的增加量受注入剂量的影响较大,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不明显,离子注入处理能提高紫薇幼苗的潜在光合能力和耐荫性。  相似文献   
88.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剖面及时间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了景观尺度上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平均值与空间异质性均呈现出明显的剖面变化与季节变化规律,土壤平均含水量从表土层开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空间异质性(变异系数)从亚表层开始增加,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立即升高随后逐渐降低;空间异质性却正好相反,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是立地尺度(坡度),坡面尺度(坡位与相对高度)和流域尺度(土地利用与降雨)等多重尺度上的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不同尺度的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剖面变化规律与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9.
本实验利用猪卵母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技术,选用猪卵泡液中自然存在的次黄嘌呤(HX)作为卵母细胞自发成熟的抑制剂,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对猪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CEO)减数分裂恢复的具体作用。CEO在含有不同浓度的促性腺激素(FSH,hCG,FSH+hCG)的培养液中培养24h,观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GVBD)情况。实验结果如下:1.FSH(1-500IU/L)能够明显刺激CEO克服HX的抑制作用而恢复减数分裂(P<0.05),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2.hCG(1-500IU/L)对CEO减数分裂的恢复无明显作用;3.hCG(10-500IU/L)与FSH(10,100IU/L)无协同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猪CEO减数分裂的恢复可能主要依赖于FSH的作用,该作用能使猪卵丘细胞产生一种或几种阳性因子,作用于卵母细胞,从而克服HX的抑制作用而恢复减数分裂。hCG无明显作用,可能是因为卵丘细胞上没有LH受体或LH受体的数量不足  相似文献   
90.
造林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种植密度过高,导致土壤干燥化,林木生长衰退,严重制约其生态功能的提升。疏伐是人工林改造的重要手段,水分利用特征是确定适宜疏伐密度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缺少疏伐对人工林水分利用特征影响的系统研究。基于此,以黄土丘陵区刺槐林为研究对象,设置疏伐55%(P1)、28%(P2)、16%(P3)和对照(P4)四个处理,通过0—500 cm深度的土壤水与茎秆水δ2H和δ18O、叶片δ13C的采样分析并利用MixSIAR模型,比较了不同疏伐强度下刺槐林水分来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建立了水分来源比例与叶片δ13C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疏伐样地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样地,表明疏伐对缓解土壤水分胁迫具有重要作用。(2)随着疏伐强度的增大,浅、中层(0—100 cm、100—300 cm)土壤水对刺槐的贡献比例呈增加趋势(P1:80.4%;P2:78.1%;P3:76.3%;P4:67.8%),而深层土壤水分(300—500 cm)的贡献比例相对降低,表明疏伐促进了刺槐对浅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