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发现线粒体H^+-ATPase复合体先用0.5ug/ml的DCCD(二环已基碳二亚胺预保温处理,再经12.5%(V/V)乙醇进一步保温处理,则乙醇可完全消除DCCD引起的H^+-ATPase的抑制效应。若H^+-ATPase用DCCD和乙醇同时预保温处理,则DCCD同样消失其抑制作用。用相同浓度的甲醇代替乙醇,则仅可部分的消除DCCD的抑制作用。用相同浓度的DMSO(二甲基亚砜)代替乙醇,则不  相似文献   
132.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利用甲醇的细菌,经反复筛选,选育出一株较优良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编号为15357,并对该菌的形态、培养及主要生理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在6升半自动发酵罐里进行发酵试验,甲醇单细胞蛋白的平均得率为42.4%,从而奠定了该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3.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秸秆还田(TS)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西部雨养农业区耕层土壤真菌数量、垂直分布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真菌数量有一定影响,耕层土壤真菌总数.TS〉T,NTS〉NT,T〉NT;耕作措施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比较明显,3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其土壤均以绿僵菌属(Metarrhizium)、腐霉属(Phythium)、曲霉属(Aspergillus)占绝对优势,B-P优势度指数三者之和都在0.6左右;而T处理占绝对优势的菌属是绿僵菌属(Metarrhiz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B—P优势度指数二者之和在0.7左右;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呈现NTS〉TS〉T〉NT。因此,在黄土高原西部雨养农业区实施NTS和TS耕作措施,既有利于土壤有益真菌数量的增加,提高养分转化率,又有利于促进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4.
系统采集了12个不同胸径的南方红豆杉当年生针叶和树皮样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其紫杉醇(taxol)和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10-DAB)含量,结果显示针叶的两种被测试物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127mg·g-1和0.0805mg·g-1,树皮的这两种物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164mg·g-1和0.4842mg·g-1。当年生针叶、树皮中紫杉醇含量与胸径相关性不显著。对植株不同构件(枝条、针叶、树皮和根)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测定表明,根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最高,当年生针叶紫杉醇含量最低。天然和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当年生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月份间含量差异显著,人工栽培和天然植株针叶在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的10月份,紫杉醇和10-DAB含量均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  相似文献   
135.
为了探究meq基因缺失的马立克氏病毒疫苗株SC9-1与超强毒株Md5是否能够通过自然重组获得meq基因的能力,将SC9-1疫苗毒和Md5超强毒共同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并在CEF上连续传三代,提取单个蚀斑的病毒DNA。同时将Md5超强毒接种免疫过SC9-1疫苗株的SPF鸡,在不同的时间点分离病毒,提取单个蚀斑的病毒DNA。将两种方式获得的病毒DNA进行PCR验证,并将香啤酒重组酶位点(FRT)残留序列克隆测序,比较其同源性。两种方式鉴定的病毒均为SC9-1或是Md5,没有检测到重组病毒,而且FRT残留序列同源性为100%。结果 SC9-1没有从野生毒株Md5获得缺失的meq基因,而且meq基因敲除区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6.
苦豆子是一种典型的防风固沙先锋植物, 其生长分布呈典型的斑块化格局。于2017年6月至9月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刘家寨地区选取了LJZ2017A(01—08斑块)和LJZ2017B(01—06斑块)两个样地共14个苦豆子植物斑块, 调查了各斑块内苦豆子种子害虫(豆荚螟)的种群数量及其危害率。结果表明: 在LJZ2017A样地斑块面积平均为1457.79 m2, 种子害虫数量平均为0.69只每荚, 密度为0.65只•m-2; 在LJZ2017B样地斑块面积平均为949.87 m2, 种子害虫数量平均1.46只每荚, 密度为1.30只•m-2。种子害虫对豆粒的危害率在LJZ2017B样地为49.91%, 明显高于LJZ2017A样地的24.50%。种子害虫密度与斑块面积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呈显著下降趋势(F =16.58, P = 0.0015, R=0.7617), 对豆粒的危害率随着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呈增加趋势(F =7.45, P =0.0183, R=0.6189)。  相似文献   
137.
在條件反射研究工作中,巴甫洛夫学派及其繼承者非常重視條件性和非條件性唾液分泌的記錄。從唾液的分泌情况,可以窥察高級神經活動的過程,因此記錄方法是否能很好地反映動物的真實生理過程,乃是高級神經活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以往各實驗室都是採用的“空氣——水系統”記錄法,目前個別實驗室也會採用、的“空氣系統”記錄法。但是,它們都存在着某些缺點。近來  相似文献   
138.
红栓菌胞外漆酶的诱导、纯化及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栓菌(pycnoporus cinnabarius)在发酵培养3d后出现胞外漆酶活性峰。木素类似物对红栓菌胞外漆酶活性有诱导作用,阿魏酸、香兰素,愈创木酚和DL-β-苯丙氨酸诱导24h后,发酵液中漆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8、4.3、3.5和1.7倍。发酵液经(NH_4)_2S0_4沉淀,Sephadex G-150、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25柱层析纯化后,冷冻干燥。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为一单峰,分子量为26000,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酶组成的64.27%。等离子光谱(ICP)分析表明漆酶含有铜。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与邻联苯甲胺反应最适pH为4.0,Km值为385μmol/L;与丁香醛连氮反应最适pH为5.8,Km值为833μmol/L。  相似文献   
139.
贺兰山天牛科昆虫区系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对贺兰山不同海拔和垂直植被带的天牛科昆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共有天牛科昆虫6亚科31属45种,其中,沟胫天牛亚科属、种数最多,有14属21种,其种数占总种数46.67%,天牛亚科有9属12种,幽天牛亚科有4属5种,花天牛亚科有2属4种,锯天牛亚科2属2种,膜花天牛亚科仅有1属1种。区系组成上,古北界有17种,占总种数的37.78%,其中中亚成分占35.29%,广布型28种,占总种数的62.22%。在我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分布共有13个分布类型,全国广布型最多,占总种数的20%。以蒙新区种类为主体,并与东北区和华北区关系密切联系。在垂直分布上,以山前阔叶林带采集到的天牛种类最多,有22种,占总数的48.89%;从低海拔的山前荒漠半荒漠带到高海拔的山地针叶林带,天牛物种数量逐渐增加;除山地草原带外,随海拔增高,古北界种类逐渐增多。通过聚类分析显示,山地针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天牛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山地灌丛带、山地疏林带和山前阔叶林带相似性较高;山前荒漠半荒漠带、山地草地带与其他植被带天牛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0.
于2014年4月在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竖琴网采集到4只体形较小的雌性蝙蝠样本,其形态特征为无鼻叶结构,具漏斗状耳廓和披针形耳屏,前臂长32.30~34.11 mm,胫骨长16.47~17.72 mm;头骨较扁平,颅全长13.99~14.59 mm,脑颅高4.66~5.17 mm;齿式为2.1.3.3/3.1.3.3=38。经鉴定为泰坦尼亚彩蝠(Kerivoula titania),是广东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首次报道了该种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声波类型属于调频(FM)型,峰频(114.3±3.9)k Hz,带宽(117.8±12.3)k Hz,脉冲持续时间(1.7±0.3)ms,脉冲间隔时间(12.9±1.3)ms。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