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8 毫秒
511.
应用流感病毒通用引物[4]和H5N1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型特异性引物,成功的扩增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dong/093/2004株(简称A/D/SD/04)的全基因序列(包括5′和3′端的非编码区序列)。A/D/SD/04的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与18株网上公布的禽流感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4株鸭源H5N1的5~7个基因具99%以上的同源性;与14株H5N1有至少一个以上内部基因同源性在95%以上。与H9亚型AIV代表株A/Quail/Hongkong/G1/97(简称G1株)和A/Chicken/Beijing/1/94(简称BJ94)比较,除了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 NS)与G1株的同源性为95.3%外,其余基因均在36.6%~92.1%之间。说明A/D/SD/04没有H9N2基因的直接整合,是H5N1毒株在自然界的重组株。推导的HA氨基酸序列分析,A/D/SD/04 的血凝素(Heamgglutinin,HA)裂解位点与比较的16株AIV的序列一致,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分子特征(PQRERRRKKR/G),第226位氨基酸是对禽类和哺乳细胞均具有亲嗜性的蛋氨酸(Met)。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在第48位氨基酸(颈部)后有20个氨基酸的缺失,但非结构蛋白(NS)没有在79~84氨基酸发生缺失。碱性聚合酶2(PB2)的627位氨基酸是亲禽类细胞的谷氨酸(Glu, E)。结合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A/D/SD/04对小鼠的致病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其可能是一株对鸡高度致病,并逐渐获得对哺乳动物致病能力的中间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512.
将鹅源新城疫病毒ZJI株全基因组cDNA克隆通过酶切切下包含T7启动子区域和转录载体的片段,将其自身环化后获得约6.5kb的质粒。设计引物,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在此质粒上T7启动子与NDV Leader序列之间突变插入额外的3个G碱基,将此突变最终引入到原基因组cDNA克隆中。应用RT-PCR技术从尿囊液中扩增NDV基因组F/HN基因区域部分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将扩增片段连接,最终将原cDNA克隆中相应片段替换下。测序结果表明,原基因组cDNA克隆中特定位置碱基  相似文献   
513.
马尾松毛虫CPV基因组S7的序列分析及部分序列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尾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湖南株)基因组S7节段(AY180908)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7由1501个碱基组成,编码由44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49.8 kDa的多肽P50.5′末端和3′末端具有5′-AGTAA-3′和5′-GTTAGCC-3′末端保守序列.该基因组与舞毒蛾质多角体病毒1型和家蚕质多角体病毒1型S7节段有很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2%和87.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2.8%.P50多肽与人型支原体的 DnaK样蛋白在C-末端有相似性.本文报道了编码P50 C259的cDNA序列的克隆并作了原核表达,当用1.0 mmol/L IPTG 诱导2h,分子量约为37.3 kDa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514.
家蚕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虫体克隆技术,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DpCPV-HN)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为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以家蚕春蕾×镇珠杂种F1代及自交的F2代4或5日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以纯化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对F1代幼虫的毒力测定为对照。结果表明:家蚕品种春蕾×镇珠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敏感,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能引起其感染发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家蚕品种春蕾×镇珠F1代幼虫和F2代幼虫28天后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5个和18个CPB(质多角体),前者为后者的49倍。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后的家蚕,其结茧率、化蛹率、羽化率、全茧量、茧层量和单蛾产卵数均有所下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单蛾产卵数与病毒感染剂量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15.
云南巍山鸟道雄关2003年度鸟类环志研究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3年9月17日至10月22日,在云南省巍山县鸟道雄关开展了秋季鸟类环志研究工作,累计环志鸟类5603只,计103种,分别隶属于10目20科。  相似文献   
516.
龙淑珍 《蛇志》2004,16(3):49-50
断肢再植术不仅需要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还需要熟练的护理技术的配合才能获得成功。我院从1996年开展这项再植术以来,手术成功率一直很高。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17.
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乳鼠脑II型纯化疫苗侯选病毒株R2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PCR方法克隆了R22株的全S基因,并测序分析比较,结果R22株的S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1774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与汉坦病毒I型76-118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率分为73.7%,83.3%,而与同型的SR-11株则高达95.6%,97.9%,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R22在1701-1709有一个ACCTCCTA7个碱基的插入,1756-1760处有一5个碱基的缺失,应用DNASTAR软件,绘出了R22株病毒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518.
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是细胞介导免疫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由P35和P40两个亚基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含hIL\|12 p35基因和p40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AcAB3\|p35和pAcAB3\|p40。将两个重组转移载体分别与致死缺陷型线性化苜蓿丫纹液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 BaculoGold Linearized Baculovirus)基因DNA共转染昆虫细胞,构建出遗传稳定的重组病毒AcNPV\|OCC\|hIL\|12(p35)与AcNPV\|OCC-\|hIL\|12(p40)。将两种病毒分别感染Sf9细胞,取细胞培养物上清和细胞裂解物上清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IL\|12 p35和p40两基因均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能分泌至胞外。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19.
将 575bp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αA上 ,构建成重组质粒pPICZαA hLIF。pPICZαA hLIF经SacI酶切使之线性化后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细胞X 33中。转化子经Mut表型筛选和PCR分析鉴定后 ,利用甘油增菌和甲醇诱导 ,实现了hLIF基因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表达。SDS PAGE检测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58 5kD ,与天然hLIF大小相近 ,并且具有免疫原性。凝胶薄层扫描分析显示 ,重组hLIF约占上清总蛋白的 32 8%。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表达产物能够抑制小鼠畸胎瘤细胞F9克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20.
用FLAGTM或6 His对EIAV疫苗株全基因感染性克隆pFD3的S2分子进行分子标记,以建立EIAV疫苗株与野毒株感染鉴别诊断的方法.标记产物pFD3-FLAG和pFD3-HISADD转染驴胎皮细胞 (FDD)后收获衍生病毒并用逆转录酶活性检测和PCR方法确定其感染性. 在FDD细胞上盲传至第五代后收获细胞培养上清再感染驴单核巨噬细胞 (DL),盲传三代后pFD3-FLAG RT酶活性显示弱阳性,未见明显的细胞病变;pFD3-HISADD为强阳性,且细胞病变效应明显,在电镜下可见明显的病毒颗粒.与父本克隆pFD3相比,在细胞水平上二者复制特性有明显的不同.证明在DL细胞上S2基因的完整性是病毒复制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