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与其他亚细胞结构相比, 中心体由于其分离和纯化方面的困难使其蛋白质组学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通过免疫荧光证明特异性识别中心体的6名自身免疫病人的自发抗血清被用来鉴定它们相应的抗原即中心体蛋白. 利用细胞全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血清后, 从Western blot膜上每条单独条带上洗脱结合的抗体, 并确定产生中心体特异性荧光染色的抗体洗脱来源. 通过免疫沉淀获得并通过质谱鉴定该抗体相应的抗原蛋白, 共鉴定出6种中心体蛋白, 包括2种已知的中心体蛋白和4种未知定位或未见中心体定位报道的蛋白. 这些蛋白涉及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通路、分子伴侣和代谢酶类, 反映了中心体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2.
不同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至7月,在室内研究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第1代幼虫对洋白蜡、欧美107号杨、法桐和白榆的取食量及不同的食料种类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受试的各树种的取食量以洋白蜡为最多,完成一代平均每头可以取食2.21 g,其次为欧美107号杨1.95 g,再次为法桐和白榆,分别为1.85 g/头和1.68 g/头。3龄后幼虫对不同的寄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性,特别是5龄和6龄幼虫对不同的寄主的取食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的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等有显著影响。取食法桐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期延长、蛹重减轻、单雌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53.
以盐诱导后的大豆根为材料,提取总RNA,RT-PCR得到GmOLPa目的片段。对其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GH64-TLP-SF同源超家族中的PR-5蛋白,第25-244位氨基酸是其保守结构域,与番茄中的PR-5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构建GmOLPa基因ORF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GP,并对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SDS-PAGE证实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D,最佳诱导时间为4 h,最佳IPTG诱导浓度为1.0 mmol/L。  相似文献   
54.
从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高温细菌Zm91,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代谢特征以及细胞代谢酶活性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Zm91鉴定为水生施莱格尔氏菌(Schlegelella aquatica).该菌株是首次从我国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的施莱格尔氏菌,其G+C mol%含量为67.5%,具有碱性磷酸盐酶、酯酶(C4)、脂酯酶(C8)、白氨酸芳胺酶、颉氨酸芳胺酶、胰凝乳蛋白酶、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利福平敏感.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个性化后侧入路治疗单纯性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骨折手术方法。方法:12例单纯性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以及后内后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个性化后侧入路治疗单纯性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冠状面可直视下暴露胫骨平台后髁,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有利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6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尸检解剖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6例心源性猝死者中,冠心病21例,占心源性猝死者总数的58.33%;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猝死者3例,占心源性猝死者总数的8.33%。结论:科学系统的尸检可以明确猝死原因,为医疗纠纷鉴定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提高医疗质量,早期诊断、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减少猝死发生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基因型-表现型复杂生物系统由多基因群调控,细胞发生的信号传导路径、多基因相互作用与细胞系谱定位形成生物系统的结构-图式发生遗传学,但分子、细胞和器官的结构、图式形成机理还不很清楚。复杂生物系统的图式演化是细胞的物种进化、细胞形态发育的细胞发生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包括:1)物种基因组结构内等位基因替代构成物种内基因多样性调控;2)物种间进化的基因组结构层次级别的自组织化。系统理论应用于系统生态学(Van Dyne GM.1966)、系统生理学(Sagawa K.1973)、系统心理学(Titchener EB.1992)、系统生物医学(Kamada T.1992)、系统生物学(zieglgansherger W,Tolle TR.1993)、系统生物工程与系统遗传学(Zengg:BJ.1994)的建立,以及遗传学机理的生物系统分析。细胞的基因组结构自组织化形成生物的系统发生,基因组的结构变化形成物种的适应变异,生物体结构的基因组复制与表达的细胞自组织化构成生物个体发生。基于系统遗传学的工程应用,合成生物学探索生物系统泛进化,包括人工生物体的遗传工程、基因调控和仿生智能的纳米生物机器,构成生物系统的人工引导进化。  相似文献   
58.
S-腺苷甲硫氨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S-腺苷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性研究现状,并对其临床应用及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
我国石炭系滑石板阶标准剖面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石板阶标准剖面的牙形刺主要有Neognathodussymmetricus,Declinognathodusnoduliferusnoduliferus,D .noduliferusinaequalis,D .lateralis,Idiognathoidescorrugatus,I .sinuatus和I .sulcatus等 ,应属Neognathodussymmetricus带 ;滑石板阶之底界则在Neognathodussymmetricus带中通过。由此可知 ,在标准剖面上 。  相似文献   
60.
ICR系雄性小鼠月龄对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小鼠体外受精技术越来越完善 ,已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以往在体外受精时 ,通常使用性成熟的小鼠。而有关适合体外受精的雄性小鼠的月龄期限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为了确定适合小鼠体外受精的雄性小鼠的月龄期限 ,本研究探讨了雄性小鼠的月龄对体外受精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小鼠 选择 2~ 14月龄的ICR系雄性小鼠和性成熟ICR系雌性小鼠 (5~ 8周龄 )。1.2 体外受精 采用颈椎脱椎法宰杀实验用雄性小鼠后 ,采取附睾尾精子 ,用经二氧化碳培养箱 (37℃ ,5 %CO2 ,95 %空气 ,加湿 )中预平衡 12h以上的 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