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为探讨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内主要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Activator protein-1(AP-1)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健康昆虫种小鼠,随机分组如下:Lipopolysaccharide(LPS)尾静脉注射3h的量效关系:正常对照组和低(1mg/kg)、中(5mg/kg)、高(10mg/kg)3个内毒素剂量组;注射5mg/kg LPS的时效关系:正常对照、0.5、1、3、5、8h组。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法检测KCs中NF-κB、AP-1活性。结果发现,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KCs中NF-κB、AP-1在不同时效和量效均不同程度活化。提示,二者的活化与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紧密相关,抑制其过度活化可能有助于炎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32.
为了解乙脑减毒活疫苗株SA14 14 2的神经毒力减毒机制 ,用RT PCR方法分别扩增不同减毒程度毒株的E基因 ,克隆、测序 ,继而对各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A14 强毒株与SA14 12 1 7株间只有 3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E 10 7,E 176 ,E 4 39) ,SA14 12 1 7与SA14 9 7和SA14 5 3株间有另 3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E 138,E 2 79,E 315 )。SA14 9 7株与SA14 5 3株只有一个核苷酸NT 4 0 5不同 ,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SA14 14 2疫苗株除保留SA14 12 1 7和SA14 9 7所改变的 6个氨基酸外 ,另有 2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E 177,E 2 6 4 ) ,共计在E区共发生 8个氨基酸的替代。SA14 12 1 7株的低神经毒力很不稳定而其余各株的弱毒特征很稳定。因此 ,E 176 (Ile→Val) ,E 4 39(Lys→Arg)和E 10 7(Leu→Phe)可能与神经外和神经内毒力减弱有关。E 138(Gul→Lys) ,E 315 (Ala→Val)和E 2 79(Lys→Met)的突变可能与神经毒力的减弱和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73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热射病大鼠模型ET21、VWF、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个6只,建立热射病大鼠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常温组、常温bFGF组、降温组、降温bFGF组,建模后0 h、2 h,比较不同级别生命征、血管功能因子。结果:建模后0 h,模型组Tr、HR、RR、MAP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建模后2 h,常温bFGF组、降温bFGF组明显低于常温组、降温组,降温组、降温bFGF组明显低于常温组、常温bFGF组(P0.05)。建模后0 h,模型组ET21、VW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VEGF含量明显低于热空白组(P0.05);建模后2 h,常温组ET21、VWF明显升高,VEGF明显降低,常温bFGF组、降温组、降温bFGF组ET21、VWF明显降低,VEGF明显升高(P0.05);降温组、降温bFGF组ET21、VWF明显低于常温组、常温bFGF组,VEGF明显高于常温组、常温bFGF组(P0.05);常温bFGF组、降温bFGF组ET21、VWF明显低于常温组与降温组,VEGF明显高于常温组与降温组(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热射病大鼠生命体征,调节血管功能因子含量,提高热射病大鼠预后。  相似文献   
734.
雷公藤生物碱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及其解毒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生物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的生长发育和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取食用LC10和LC90两种浓度雷公藤生物碱处理过的菜叶后,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均被抑制,抑制率随虫龄的增大而降低。2种浓度生物碱处理对GSTs酶活力的影响不相同,低浓度(LC10)处理后酶活力在1—2龄期被显著诱导升高,达对照的2.83倍,而2龄以后则被显著抑制,分别仅为对照的0.20(3龄)、0.39(4龄初)和0.27(4龄末);在高浓度(LC90)处理下,4个不同发育阶段GSTs活力均高于对照,其中1—2龄期达对照的4.07倍,最为明显。CarEs活力在2种浓度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浓度处理后在1—2、3、4龄初和4龄末期的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2.97、3.29、3.27和2.06倍,低浓度处理后则分别为对照的2.59、2.58、2.31和1.91倍。  相似文献   
735.
端粒酶反转录功能区基因的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36.
半湿法分离提取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叙述了半湿法分离提取植物胶的生产方法,工艺特点以及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737.
高等植物己糖激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糖激酶(HXK)具有催化己糖磷酸化的作用,是植物体呼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HXK在植物的糖感知和糖信号转导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GenBank已登录28种高等植物的HXK同源基因,其在不同物种中均以多基因家族形式存在。HXK基因家族多数成员包括9个外显子,编码492-522个氨基酸。HXK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植物HXK家族成员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少数成员存在于细胞质、叶绿体和质体基质中。植物HXK基因家族大部分成员在不同器官或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HKL3和水稻(Oryza sativa)OsHXK10仅在花中表达。高等植物部分HXK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还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以及调节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应用MEGA 4.0软件对18个物种HXK基因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HXK基因序列聚为7小支,聚类关系能反映不同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738.
涂玉  尤业明  孙建新 《生态学杂志》2012,23(9):2325-2331
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西省灵空山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样地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凋落物处理包括: 剔除凋落物(N)、叶凋落物加倍(L)、枝果凋落物加倍(B)和混合凋落物加倍(LB);氮添加量分别为0(N0)、5 g·m-2·a-1(N1)和10 g·m-2·a-1(N2).结果表明: 剔除地表凋落物且无氮添加时,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处理间对SOC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其活性(MR)的变化范围依次为: 262.42~873.16 mg·kg-1、73.55~173.85 mg·kg-1和2.38~3.68mg·kg-1·d-1.MBC、MBN和MR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氮添加对MBC、MBN和MR均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处理对MR影响显著,表现为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的MR最高,叶凋落物加倍处理次之,剔除凋落物处理最低,而对MBC和MBN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表现出交互作用.短期的氮添加处理和森林地表凋落物变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39.
从《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就指出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脾的角度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很好。但脾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具体发病机制缺乏现代医学证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脾虚引起的诸多肠道疾病,尤其是与小肠相关的疾病,可直接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而肠道微生态改变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基于“脾与小肠相通”理论,阐述脾与肠道微生态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从微生态学角度探讨中医学关于脾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论述,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0.
2005年褐飞虱大暴发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建新  沈益民 《昆虫知识》2007,44(5):731-733
对2005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在浙江省仙居县大暴发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害虫暴发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而引起:(1)当时的气候很适宜于褐飞虱的繁育;(2)滥用农药、大量杀伤天敌和环境被严重破坏。为减轻褐飞虱的对水稻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