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4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5篇 |
195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我国亚热带气候区的一种山地森林植被。为监测此类森林的动态过程,按照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建设标准,于2014年在云南省景东县徐家坝附近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建立了一块20 hm~2的森林动态样地,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树木直径及其分枝的直径,并对其挂牌标记、定位和鉴定,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44 168株,隶属于36科63属104种。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科依次是壳斗科、茶科和樟科。在属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46.0%,温带区系成分占38.1%。重要值≥1的物种有22个,占总个体数的84.6%。重要值最大的3个种依次是蒙自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和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胸高断面积之和排名前4名的物种为硬斗柯(Lithocarpus hancei)、木果柯(L.xylocarpus)、变色锥(Castanopsis wattii)和南洋木荷(Schima noronhae),它们同时也是该群落林冠层的优势树种。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有充足的增补个体,如蒙自连蕊茶和多花山矾等。稀有种(个体数少于20的物种)共计49种,占总物种数的47.1%。常绿木本植物在样地内分别占总重要值、总多度和总胸高断面积的94.7%、96.2%和94.0%,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3.
从石竹科植物多荚草(Polycarpon prostratum(Forssk)Aschers.et Schwein.ex Aschers)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柴胡皂甙类化合物:prostratoside D和E。它们的结构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3-O-{β-D-xylpoyranosy-(1→2)-β-D-glucopyransoyl-(1→4)-[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saikogeninD和3-O-{β-D-xylpoyranosy-(1→2)-β-D-glucopyransoyl-(1→4)-[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saikogeninG。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增强子是基因组上一段可以被转录调控蛋白识别并结合的区域,作为顺式调控元件和启动子共同参与基因转录过程。增强子在激活状态下,打开局部染色质并暴露DNA基序以吸引转录因子,从而进一步招募RNA聚合酶产生一类非编码RNA,即增强子RNA(enhancer RNA,eRNA)。eRNA可促进增强子与启动子特异性染色质远程互作参与基因转录调节,或与转录因子等调控蛋白结合促进基因转录,具有多样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从而在细胞的发育和分化、疾病发生发展等众多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e RNA特性、功能、鉴定、数据库资源,以及eRNA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免疫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中的功能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探讨eRNA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在疾病中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及目前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7.
菊网蝽属一新种及二中国新记录(半翅目:网蝽科)齐宝瑛,能乃扎布(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呼和浩特010022)菊同椿属Ti。gisFabricius,1803是半翅目HemiPtera异翅而目HeteroPtera网错科Tingidae中一个大属,现已知...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报告了1959年2月—1960年1月间在上海龙华郊区进行的三种(虫非)蠊季节消长的观察结果, 各种(虫非)蠊的季节消长有所不同, 美洲大蠊与凹缘大蠊开始出现于4月, 7月下旬达高峰, 11月后消失, 中华地鳖出现于3—12月间, 最高峰是在8月中旬。 最后对(虫非)蠊的季节消长特点与温度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药用植物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的天然更新特性,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对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和深圳市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内天然分布的42株母树进行了天然更新状况调查,并采用熵值法对更新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母树的上下和左右冠幅十分接近,但97.6%的母树存在偏冠现象,尤以向坡下偏冠更为明显,上坡方向树冠宽度约为下坡的1/2;偏冠是影响种子散布范围的主要原因之一;(2)与母树的距离与不同方向对种子雨量影响显著,但两者对苗木的数量和径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3)林冠下≤ 1 a的苗木占总数的87.8%,且林下无5年及以上的幼树,预示猴耳环依靠天然更新维持种群增长困难较大;(4)用信息熵理论导出的更新指数来评价与母树不同距离的更新效果显示,与母树距离越远更新效果越差;距母树0~3 m范围内更新效果最好;(5)猴耳环具有诸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特征,亟需对其资源分布现状及生物生态学特性开展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0.
记述了中国一新纪录属迈盲蝽属Scirtetellus昆虫4种,其中包括1新种阿拉善迈盲蝽Scirtetellus alashanensis sp.nov.和3个新纪录种:毕氏迈盲蝽Scirtetellus bianchii Medvedeva,1975、古氏迈盲蝽Scirtetellus gudali Kiritshenko和克氏迈盲蝽Scirtetellus kerzhneri Medvedev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