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不同淋洗方式处理后的生活垃圾堆肥为基质进行草坪植物培植,研究了高羊茅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淋洗处理堆肥中高羊茅的发芽率及株高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未淋洗的原堆肥对照组,其中水肥淋洗比例为1∶1的处理中,高羊茅的最大发芽率比对照提高89.6%。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的活性及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可以看出,经淋洗处理后的堆肥基质对草坪植物的胁迫程度均小于原堆肥,更有利于草坪植物的正常生长。综合高羊茅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来考虑,堆肥处理的最佳淋洗比例为水∶堆肥的质量比为2∶1。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表达CCR5Delta32基因,研究是否对该细胞增殖功能产生影响.方法:构建pLenti-CCRSDelta32慢病毒载体,包装后产生重组慢病毒,将其转染PBMC,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分别用植物血凝素(PHA)及破伤风类毒素(TTD)刺激培养经转染的靶细胞,采用M1tr比色法测定其增殖功能是否受影响.结果:构建了pLenti-CCRSDelta32慢病毒载体,经包装后产生重组慢病毒,滴度约为5×106TU/mL.将其转染PBMC,观察到约半数PBMC胞浆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经Westem blot进一步鉴定为目的蛋白;转染的靶细胞经PHA或TTD刺激培养后,有着与正常PBMC相似的增殖功能.结论:构建了重组慢病毒并将其转染PBMC靶细胞,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3.
黑柄炭角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橙  翁榕安  张平 《菌物研究》2009,7(1):59-62
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Kl.)Sacc.]是一种生长于白蚁废巢的珍稀药用菌。文中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54.
早熟禾对4种重金属胁迫生长响应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早熟禾对不同浓度Cu2 、Zn2 、Cd2 和Pb2 胁迫的生长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Cu2 、Zn2 、Cd2 的浓度达100 m g/L时,早熟禾的种子萌发率、幼苗株高均有所下降,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Pb2 对两指标的影响不太明显.Cu2 对根系及地上生物量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根系生长抑制效应极为明显,当浓度增加到600 m g/L时,与对照相比,根长最高下降了96.67%.Zn2 、Cd2 和Pb2 在浓度超过200 m g/L时对早熟禾根系及地上生物量表现出抑制效应,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加.4种重金属对叶绿素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即当浓度小于200 m g/L时对叶绿素的合成起促进作用,当浓度超过200 m g/L时,叶绿素的含量又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5.
瘢痕疙瘩俗称(瘢痕瘤),也叫(蟹足肿),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一般分为表浅性瘢痕、增殖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不但妨碍美观,而且伴有痛痒,特别是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而造成严重的局部活动功能障碍,甚至畸形。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我们于2001年5月-2003年6月用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38例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6.
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对18个品种98-10-34、PI-矮、千斤早、XZ1三代、AmigoF3、98-10-30、98-10-35、Tm44、98-10-9、Amigo、XZ13三代、98-10-32、AmigoF2、AmigoF4、PI-高、XZ13母本、陕229及Largo进行耐害性测定,对小麦的感蚜量做了系统调查,分别分析各品种耐害补偿功能及自然感蚜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品种Tm44、AmigoF3、Amigo、AmigoF2、AmigoF4和98-10-9虽然自然感蚜率比较高,但与同类相比减产率却不高;品种Largo、98-10-32、陕229、98-10-35、XZ13母本、PI-高和XZ1三代自然感蚜率比较低,而且其减产率也相对较低;品种PI-矮不仅自然感蚜率高,减产率也排名第二;98-10-34为明显感虫品种,还有98-10-30、XZ13三代和千斤早因为虽然感蚜率最小,但减产率相对较高,所以也是感虫品种。采用室内网罩饲养实验系统研究4个小麦品种陕229、98-10-9、Tm44和largo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生命周期及生殖情况等的影响,同时通过组建不用品种上麦长管蚜繁殖特征生命表,从量的角度揭示小麦品种抗性与麦长管蚜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和净增值率的影响明显不同,品种间抗蚜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7.
6—8周龄Wistar大白鼠血清尿素氮的抽样测试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供大白鼠血清尿素氮正常值范围的参考,该文对6~8周龄Wistar大白鼠随机抽样,♀,♂各131只,眼底静脉丛取血,用二乙酰肟法测血清尿素氮,按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并对总体正常值范围估计。结果,♂:x±s=1223±330μ±Sx=1223±029,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1165~1281(95%可信度)和1155~1291(99%可信度),正常值范围估计为64~193(含95%总体)和51~217(含99%总体);♀:x±s=1335±310,μ±Sx=1335±027,μ的可信区间估计1281~1389(95%可信度)和1271~1399(99%可信度),正常值范围估计为74~192(含95%总体)和58~214(含99%总体),单位均为mmol/L,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可作为科研,教学等的大白鼠血清尿素氮正常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8.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有机碳-微生物耦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发生了非同步性演变。土壤微生物是各种生命活动的载体,在土壤水-碳耦合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因此,土壤微生物在水-碳耦合关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三者存在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尽管关于植被恢复后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变化的研究已开展较多,但是由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群落结构复杂性和易变性,这给土壤微生物介导的水-碳耦合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迄今为止,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土壤水、碳、微生物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缺乏总体性的融合,大多数研究只能假设各个生物化学过程是相对独立的,对土壤水、碳、微生物耦合的认知仍存在局限性。由此,首先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进程、土壤水分过程和有机碳变化分别进行了综述,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证据进一步概括了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群落对降水格局的响应。最后整合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界面等关键生态过程,总结了黄土高原土壤水-碳-微生物耦合界面过程,采用HYDRUS-2D模型(水文过程模型)和ORCHIDEE模型(生态系统碳模型),并融入土壤微生物种群生长动态,基于稳定碳、水同位素技术和DNA探针技术,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土壤水-碳-微...  相似文献   
159.
160.
为挖掘并精准利用福建地方特色花生(Arachis hypogaea)资源,以‘赖坊’、‘衙口小琉球’、‘朱口小籽’、‘文亨红衣’、‘洋后’等5种地理标志花生为研究对象,描述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其营养(脂肪酸、矿质元素、维生素E、甾醇和白藜芦醇等)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外形特征和种皮颜色有明显的差异,主茎高或侧枝长与单株生产力均呈负相关;部分品种间的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膳食纤维、脂肪酸、矿质元素和天然功能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衙口小琉球’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朱口小籽’的脂肪、油亚比、维生素E、白藜芦醇含量最高,‘文亨红衣’的铁、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供试的5个花生品种均达到食用花生1级、油用花生3级标准,且地方特征明显,更适合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