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探索成年大鼠阴茎海绵体内cajal间质细胞(IC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阴茎海绵体中的作用提供条件.方法: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相对纯化ICCs,将纯化后的细胞悬液接种于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和形态,并用c-Kit特异性抗体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ICCs.结果:培养24小时后ICCs贴壁良好,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ICCs呈纺锤状,有两个或多的突起,免疫荧光检验可见ICCs呈c-Kit抗体染色阳性.结果: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阴茎海绵体ICCs,大鼠海绵体组织内ICCs的生理学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外源GA_3浸种处理促进火龙果种子发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龙果种子播种育苗存在着种子发芽慢、发芽不整齐、发芽率低及幼苗细弱等问题。为了探讨提高火龙果种子发芽速度、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的方法,本试验以白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 Brit.t Rose)种子为材料,采用4个不同浓度(100mg/L,200mg/L,300mg/L和400mg/L)外源GA3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在适宜的光、温、水、气条件下催芽,通过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鲜重和活力指数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3浸种处理对火龙果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外源GA3浸种处理对火龙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400mg/L处理效果最好,300mg/L处理次之,再次是200mg/L、100mg/L,对照最差。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火龙果种子播种育苗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植物物种多样性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梳理了传统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方法,结合无人机技术介绍了目前应用于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测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传统的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依赖地面观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仅适合小范围的观测;卫星遥感方法受制于分辨率,难以直接对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64.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苍南县的紫金牛属一新变型--黄果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 f.xanthocarpa F.Y.Zhang et G.Y.Li),该新变型果实为黄色,而原变型为鲜红色.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碳纳米管氧化,合成了L-半胱氨酸修饰碳纳米管。运用红外、差热-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对该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借助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入极大地提高了L-半胱氨酸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子传输速率和电流响应,同时也有利于L-半胱氨酸的电氧化,对L-半胱氨酸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6.
增强子是一段具有转录调控功能的DNA序列,主要通过顺式调控方式发挥作用。由于增强子及其调控基因在位置和距离上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研究增强子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增强子与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开展癌症相关增强子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解析癌症发病机制,并推动抗肿瘤药物的高效研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目前对于增强子的鉴定不充分,增强子在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的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尚未得到完整的解析。本文主要对增强子和超级增强子及其特性进行介绍,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增强子的预测和鉴定进行了描述,最后总结了近年来增强子在癌症等疾病发生过程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从而为未来解析增强子调控机制以及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肿瘤药物敏感性预测在指导患者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癌症药物敏感性基因组学数据库(genomics of drug sensitivity in cancer, GDSC) 198种药物的细胞系敏感性IC50数据,通过Stacking集成学习构建了包含基因表达、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数据的多组学癌症药物敏感性预测模型。采用多种特征选择方法对基因特征进行降维,使用Stacking方法集成6种初级学习器和1种次级学习器进行建模,采用5折交叉进行模型验证。预测结果中AUC大于0.9的占比为36.4%,在0.8–0.9之间的占比为49.0%,最低AUC为0.682。基于Stacking构建的多组学预测模型较已有单组学和多组学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优势。多组学整合预测药物敏感性优于单一组学。特征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解析了肿瘤对sorafenib潜在的耐药机制,从生物学角度提供了模型可解释性及其应用于临床用药指导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镉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方典型稻田设置连续4年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的定位试验,监测施用不同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及水稻植株镉(Cd)、锌(Zn)含量的变化,研究有机肥对土壤Cd、Zn活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猪粪、鸡粪、稻草)对土壤全Cd、有效态Cd含量及Cd活性皆无显著影响,但有增加土壤Cd全量的趋势,且显著增加土壤全Zn、有效态Zn含量及Zn活性.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皆可降低稻米Cd含量,降Cd效果为猪粪>鸡粪>稻草,猪粪处理水稻稻米、茎、叶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37.5%、44.0%、36.4%;鸡粪处理水稻米、茎、叶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2.5%、33.8%、22.7%;而稻草处理水稻米Cd含量比对照下降7.5%,但茎、叶Cd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8.2%、22.7%;施用猪粪、鸡粪降低稻米Cd含量主要是降低了水稻植株对土壤Cd的富集,而施用稻草则主要是降低了水稻茎Cd向稻米的转运.施用有机肥还增加了水稻茎Zn含量,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的水稻茎Zn含量比单施化肥分别增加53.4%、41.2%、13.9%,但对水稻稻米、叶Zn含量无显著影响.Zn、Cd在土壤、植株茎中皆表现出显著的拮抗作用,土壤及水稻茎Zn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水稻米、茎、叶对Cd的吸收积累,且随土壤有效态Zn/Cd含量比值的增加,Zn、Cd竞争土壤吸附不是抑制水稻吸收积累Cd的主控因子,而Zn、Cd竞争吸收才是影响水稻吸收积累Cd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69.
珍稀濒危植物堇叶紫金牛对持续干旱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珍稀濒危植物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生理响应。随着持续干旱时间的延长,堇叶紫金牛应对持续干旱的阶段可分为适应期、轻度干旱期、中度干旱期和重度干旱期。在适应期和轻度干旱期,堇叶紫金牛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快速上升,细胞膜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能主动进行生理调节;中度干旱期,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迅速升高,细胞膜系统受损加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急剧增加,对抵御干旱起到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在轻度干旱期和中度干旱期,光合色素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提高,以抵抗干旱胁迫。重度干旱期,细胞膜系统、抗氧化酶SOD、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但MDA略微下降,这时可能达到植物耐受干旱的极限,不再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综上表明,堇叶紫金牛具有较强的耐旱性,RWC为49.94%是细胞膜系统、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拐点,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系统的主动适应是其耐旱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0.
目的调查分析柳州市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控制和预防道路交通创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柳州市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监测统计资料。结果 (1)2006~2014年柳州市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例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呈总体下降趋势。以1月份发生事故最多,占事故总数的11.5%;6月份发生事故最少,为6.8%。夜间19:00~23:00时事故发生最多,凌晨3:00~6:00时发生最少。(2)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多数发生在平直道路上。(3)白天发生事故最多,夜间无路灯照明的路段事故伤亡和受伤人数明显高于夜间有路灯照明的路段。(4)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因素,占总数的96.7%。结论减少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必须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交管部门严格执法,尤其要加强交通事故高发时段、路段的管理;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