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棉花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棉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棉花转基因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抗虫棉、转抗除草剂基因棉花、转抗病基因棉花、转品质改良基因棉花及天然彩色棉花等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22.
病毒的感染导致细胞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的荧光检测,测出Sf9细胞完成整个周期循环大约需要18h,G\-1、S、G\-2/M各时相的时间间隔约为6h;AcNPV感染Sf9细胞12-18h,细胞被抑制于G\-2/M期;Sf9细胞同步于G\-1/S期后释放细胞并用AcNPV感染,12h后,2/3的细胞处于G\-2/M期,1/3的细胞处于S期.  相似文献   
523.
摘要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C57BL/6J雄性老年小鼠,18月龄,体重24~28 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POCD组)、低剂量虎杖苷组(PD1组)、高剂量虎杖苷组(PD2组)。Sham组老年小鼠仅接受水合氯醛麻醉,不行外科手术;POCD组老年小鼠接受腹部手术以制备POCD老年动物模型;PD1组小鼠制备POCD模型,并于术后即刻、24 h和48 h分别腹腔注射低剂量虎杖苷25 mg/kg;PD2组小鼠制备POCD模型,并于术后即刻、24 h和48 h分别腹腔注射高剂量虎杖苷50 mg/kg。使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估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小鼠海马Nrf2、HO-1、HMGB1、Iba-1蛋白水平,检测海马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反映术后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结果:(1)与Sham组比较,POCD组老年小鼠术后逃离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下降(P<0.05),海马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氧化应激产物ROS和MDA含量增加(P<0.05),抗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5),Iba-1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2)与POCD组比较,PD1组和PD2组小鼠术后逃离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多(P<0.05),海马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ROS和MDA含量减少(P<0.05),SOD活性增加(P<0.05),Iba-1和HMGB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虎杖苷可减轻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缓解术后海马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24.
作者于1995年5月28日,在新疆阜康县采集到一号鸟类标本,经查阅资料[1~4],确认为中国鸟类属和种的新纪录--棕薮鸲,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5.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转运蛋白3(IFITM3)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系的脓毒症模型中的表达以及胆碱能抗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24、48、72 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FITM3蛋白表达水平。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给予50μ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GTS-21以及同时给予100 n 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α-BGT刺激细胞24 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FITM3蛋白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IL-1β的方法验证脓毒症模型和胆碱能抗炎模型的建立。结果:(1)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FITM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2)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再给予50μM GTS-21,IFITM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给予100 nMα-BGT后,IFITM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IFITM3蛋白表达降低。给予胆碱能激动剂GTS-21后能够逆转LPS诱导的IFITM3表达的降低,给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α-BGT则能阻断这种现象。IFITM3有可能在脓毒症中发挥保护作用,并且参与了胆碱能抗炎通路抗炎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526.
目的初步研究Ste-20激酶在调控孢子丝菌双相转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te-20基因沉默株,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培养,观察、分析Ste-20基因干扰后对孢子丝菌在双相转换过程的影响,进一步分析Ste-20激酶在孢子丝菌中调控双相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Ste-20干扰后,与标准株相比干扰菌株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往酵母相转变时细胞壁变得不完整,形态也发生变化。结论 Ste-20激酶在调控孢子丝菌双相生长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7.
克隆了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囊膜蛋白gD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与国际标准毒株Rice株相比,两者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利用杆状病毒GST融合载体系统对其进行了高效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质印迹均证明了表达产物为71 ku的GST-gD融合蛋白,其产量占细胞不溶蛋白量的20%左右.以GST-gD融合蛋白作为抗原进行小鼠免疫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表达的GST-gD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不仅能诱导小鼠产生血清抗体(1∶128),还能部分地保护小鼠免受伪狂犬病病毒Su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528.
不同水分条件下毛果苔草枯落物分解及营养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毛果苔草枯落物分解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典型碟形洼地不同水位下枯落物分解1a时间内的分解速率与N、P等营养元素动态。分解1a内,无积水环境下枯落物失重率为34.99%,季节性积水环境下为27.28%,常年积水环境下随水位增加枯落物失重率分别为26.99%与30.67%,表明积水条件抑制了枯落物的分解。枯落物的分解随环境变化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分解0—122 d内随水位增加枯落物失重率分别为16.09%、24.25%、23.53%与26.60%,即生长季内积水条件促进了枯落物有机质的分解及重量损失。而随实验进行,分解122—360 d内随水位增加毛果苔草枯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18.90%、3.02%、3.46%、4.03%,即在非生长季土壤冻融期积水条件抑制了枯落物分解(P<0.05)。水分条件对毛果苔草枯落物N元素的影响表现为积水条件促进生长季内枯落物的N固定,水位最高处毛果苔草N浓度显著高于无积水环境(P<0.05)。但进入冻融期后积水环境下枯落物N浓度与含量降低;其中季节性积水限制了枯落物的N积累能力,至分解360d时与初始值相比表现出明显的N释放(P=0.01)。毛果苔草枯落物分解61d时P出现富集,其中积水条件下P的富集作用增强,但与水位不相关。分解1a后毛果苔草枯落物表现为P的净释放,不同水分条件下枯落物P元素损失没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29.
昆虫杆状病毒作为高效的表达载体,现已广泛地用于各种外源基因的表达.但是,用传统的方法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存在着重组率低,纯化难及耗时长等缺点,围绕如何快速、简便、高效地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近几年来人们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改进,包括使病毒DNA线状化以提高重组病毒的比例;在体外进行重组;同源重组和重组病毒的纯化与筛选在酵母和大肠杆菌中一次完成;使重组病毒可以形成多角体等,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方法中的不足;文章着重介绍了这几种新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30.
在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交互作用下,科学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生态修复政策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RUSLE模型评估陕西省土壤侵蚀强度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纳入社会经济因素的退耕还林防治土壤侵蚀效应研究框架,基于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地理特征对退耕还林工程防治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陕西省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全省土壤侵蚀总量由2000年34166.42万t,下降至2015年28260.69万t,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异质性,陕北地区土壤侵蚀水平最高,同时下降也最为显著。(2)退耕还林工程对防治土壤侵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现为投资金额每增加1万元,土壤侵蚀总量下降26.30t,且资金投入的生态效益存在显著滞后效应。(3)地理特征在退耕还林工程防治土壤侵蚀效应中存在显著调节作用,相较关中和陕南地区,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防治土壤侵蚀效应更为显著。坡度和降雨对工程的防治土壤侵蚀效应存在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日照时间则表现出正向调节作用。决策者应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复合作用机理以实现生态修复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