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1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F(apolipoprotin B mRNA-editing catalytic polypeptide 3protein F,APOBEC3F,简称A3F)是一种天然抗病毒活性的胞嘧啶脱氨基酶。在HIV病毒复制过程中,A3F蛋白能被整合进入病毒颗粒内部,诱导病毒c DNA胞嘧啶脱氨基化变为尿嘧啶,阻断病毒复制。近几年,科研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A3F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和脱氨基化反应的研究,以及与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的结合位点、病毒感染因子(viral infectivity factor,Vif)作用界面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艾滋病、乙肝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2.
前期我们构建了中国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 shedaoensis,GSS)毒腺(GSSG)的cDNA(GSSG-cD-NA)文库。本文从构建的GSSG-cDNA文库阳性重组子中随机挑选了216个单克隆进行5’端表达序列标签(EST)单向测序,获得了211条高质量的ESTs。生物信息学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84个克隆为已知功能基因,29个克隆为未知功能基因,98个克隆为新基因,分别占总ESTs的39.8%、13.7%和46.5%。成功获得了GSSG的部分ESTs序列,为GSS蛋白活性组分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3.
134.
目的探讨牙髓干细胞(DPSC)对牙周病,外伤及肿瘤等造成下颌骨缺损、口腔软组织与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出人体DPSC,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了鉴定,并进行DPSC成骨、成脂、成神经的分化研究。结果分离出3株DPSC,流式细胞分析表明DPSC表达CD73和CD90标志物,但不表达生血干细胞标志物CD34。用茜素红染色表明DPSC能分化成骨细胞,油红O染色表明DPSC能分化成脂肪细胞,免疫免疫荧光染色表明DPSC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标志物TUJ1。结论组织块培养能够高效快速分离表达CD73和CD90的DPSC,在体外诱导条件下DPSC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此研究为DPSC在治疗和修复骨组织缺损和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5.
一种生物传感器新型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生物传感器新型膜的研制王顺光,吉鑫松,袁中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聚乙烯醇,生物传感器,葡萄糖,乳酸如何研制出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传质性能、比活力较高的稳定的酶膜是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最为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解近20年来保安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种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研究以保安湖最大的湖区, 即主体湖为研究对象, 分季节对其沉水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水深(ZM)、透明度(ZSD)、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浮游藻类叶绿素a(Chl. a)等环境指标进行了监测, 并分析了菹草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 (1)2002年春季菹草生物量(BP.c)均值为356 g/m2, 2012年上升至974 g/m2, 2019年为1901 g/m2, 菹草种群分布范围由中部扩展至整个湖区; (2)在春季菹草快速生长时, BP.c与ZM(ZM≤3 m)呈显著正相关(r= 0.52, P<0.01), 与Chl. a呈显著负相关(r= –0.42, P<0.01), 与ZSD、ZSD/ZM、TN、TP无相关关系; 有草区的ZM(中位数为2.1 m)、ZSD(中位数为0.93 m)和ZSD/ZM(中位数为0.48)显著高于无草区(1.8 m、0.45 m和0.28; P<0.05), 有草区的Chl. a(中位数为8.13 μg/L)显著低于无草区(14.10 μg/L; P<0.05); 有草区的Chl. a和TP的关系不明显, 无草区的Chl. a的含量随TP上升而增加, 且在相同TP条件下, 无草区Chl. a多数高于有草区; (3)在夏季菹草衰亡后, 夏季ZSD/ZM与BP.c呈显著负相关(r= –0.47, P<0.01), ZSD、TN、TP、Chl. a与BP.c无相关关系; 无草区TN(中位数为1.30 mg/L)显著高于有草区(0.72 mg/L; P<0.05); 有草区和无草区的Chl. a均随TP的上升而增加, 在相同TP条件下, 无草区Chl. a和有草区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近20年来保安湖菹草种群生物量呈上升趋势, 分布范围也在不断增加。在快速生长期(春季), 大量菹草的存在有利于水质的改善。在菹草衰亡(春末夏初)后, 其对水质产生的不利效应未持续整个夏季。 相似文献
137.
肿瘤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产生机制复杂多样,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 表观遗传改变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 在调节基因表达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的肿瘤细胞大多伴随DNA异常甲基化,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DNA甲基化异常是肿瘤细胞耐药表型产生的重要机制。文章就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关系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8.
新疆荒漠束颈蝗属及其近、远缘种的线粒体DNA RFLP与系统进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新疆荒漠中的9种束颈蝗和与其近缘的细距蝗Leptopternis gracilis,旋跳蝗Helioscirtus moseri moseri 及远缘的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 italicus,红翅瘤蝗Dericorys roseipennis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长度片段多态性的研究。根据所得的酶切类型,计算了种间每核苷酸位点的平均碱基取代值P(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束颈蝗属种间的P值约为 0.099~0.146,与近缘种属间约0.100~0.205,与远缘种属间约为0.113~0.206。估算出束颈蝗属种间的分歧年代约在1000~1500万年前,处于中新世中期,将实验结果与形态演化比较分析,探讨束颈蝗的系统进化。 相似文献
139.
黑冀地鳖Polyphaga obscura Chop。在国内仅产于新疆南部,具有重要药用价值,本文报道用中肠肠壁细胞染色体空气干燥制片法,对其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的研究,其染色体数目为2n(♀)=52。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四川白鹅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FHC)基因编码区序列特征及其组织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FHC编码区序列并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四川白鹅13种组织中FHC的表达量。结果四川白鹅FHC编码区序列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1345.9,理论pI值为5.74。四川白鹅FHC氨基酸序列与北京鸭和原鸡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100%和97%),与北京鸭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FHC是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含有高度保守的2个铁蛋白铁离子结合结构域标签和7个亚铁氧化酶双铁离子结合位点。在所检测的四川白鹅13种组织中,FHC基因均有表达,并且不同组织中FHC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四川白鹅脾脏和视网膜中FHC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0.05),肝脏、垂体和肾脏次之,肌肉中FHC表达量最低。结论四川白鹅FHC是高度保守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具有维持铁稳态和参与抗氧化的双重功能,这为阐明鹅FHC功能和铁代谢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