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6篇
  4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通过优化现有的蛋白芯片检测过程,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缩短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的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为原发性肝癌的筛查提供经济、便捷、省时、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在传统蛋白芯片检测流程(1-1.5小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将检测时间缩短至18分钟,并且通过和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评价该优化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与传统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相比,本优化方法的检测时间缩短至18分钟。重复检测同一样本,传统方法 AFP水平为16.50±1.172ng/m L,优化方法 AFP水平为18.33±1.029 ng/m L,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51)。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优化了AFP的蛋白芯片检测流程,在缩短检测时间的同时,保证了检测的准确率,是一种经济省时易操作的AF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
藏鸡胚胎的低氧适应特征及其血红蛋白突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鸡能在4200 m以上海拔正常繁衍生息, 但低地鸡在模拟4200 m海拔(12.0%O2)条件下孵化却只有3.0%的孵化率. 在两品种全期低氧和阶段低氧模拟孵化实验中, 4200 m全期低氧揭示4~11天是隐性白与藏鸡阶段存活率相差最悬殊的阶段, 12~21天相差极显著, 1~3天相差不显著. 但4200 m阶段低氧只能造成两品种孵化率显著差异, 而并不足以造成低氧阶段间阶段死亡率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藏鸡具有优越的克服低氧损害后期不良影响的能力. 对藏鸡和隐性白鸡血红蛋白7条链全部编码序列进行多态分析, 筛选到αD链编码基因的一个低氧功能突变位点(Met- 2D(B13)-Leu). 该突变基因为藏鸡独有, 其频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而且该突变基因频率越高的群体, 孵化率越高. 以鸡的HbD晶体为模板, 对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同源预测, 结果表明Leu替代Met提供了一个更疏水环境, 有利于血红素的稳定, 从而提高了血红蛋白的血氧亲和力. 突变(Met-32D(B13)-Leu)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与藏鸡家养化时间和地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 DNA in sheep was discovered by examination of 152 sheep from 38 hybrid families for mtDNA D-loop polymorphisms using PCR-RFLP, amplification of repeated sequence somain, and PCR-SSCP of the D-loop 5' end region of a 253 bp fragment. Our findings have provided the first evidence of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mtDNA in sheep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paternal inheritan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4.
一种从毛发中提取DNA 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赵春江  李宁 《遗传》2003,25(1):69-70
用PCR 缓冲液及蛋白酶K 在PCR仪上对单支毛囊进行消化, 可获得用于PCR反应的足量的DNA。还对几种从毛发中提取DNA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从毛干中提取线粒体DNA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热点是体细胞染色体频繁地出现自发或某些因素诱发的断裂或裂隙的部位。在缺叶酸和胸苷的培养条件下,染色体热点和大部分脆点频率显著上升,其原因可能为DNA中尿苷错误地取代胸苷之故。为了证明这一假设,实验从16个健康的成人(6男、10女)和9个孕妇取得外周淋巴细胞,培养于缺叶酸和胸苷的培养基(MEM-FA)中。在培养结束前24或72小时,加入2mM、4mM和8mM尿苷。培养96时小制片。以不加尿苷的细胞为对照。 实验结果表明,不加尿苷的细胞,热点3p14频率为1.23/100(2,450个细胞),加入2、4和8mM尿苷后,热点3p14频率分别提高到9.20±2.22,9.13±2.34和11.33±3.43。各组和对照间有极显著的差异。热点16q23有相似的  相似文献   
36.
通过鸡催乳素基因编码区基因扫描,发现3个SNP位点,分别是外显子2的C1607T、外显子5的C5749T和T5821C,3个SNP均没有改变氨基酸的编码.同时发现不同的单倍型间存在不同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对5个鸡群共370只鸡进行SSCP的基因型检测,共发现7种单倍型,结合44周龄产蛋量分析,发现不同单倍型的平均产蛋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发现使用高频密码子的单倍型个体产蛋量相对高.通过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催乳素表达量,结果显示,使用高频密码子的个体,激素水平较高,其中使用2个高频密码子的单倍型个体和使用1.5个密码子的单倍型个体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密码子使用频率与产蛋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现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37.
阮海河  白冰  李宁  潘扬  鲁长虎 《生态学报》2013,33(1):110-119
喀斯特森林的生态环境较其他类型的森林更为脆弱.由于抗干扰和恢复能力低,喀斯特森林中种子扩散对维持植物种群的续存与更新具极其重要的作用.叶猴以叶为主要食物,果实是仅列其后的第二大食物资源.对分布于喀斯特生境的叶猴来说,它们对果实的取食具有潜在的种子传播作用.基于此,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越南广平的风芽-格邦国家自然公园,通过实地跟踪观察结合粪便收集调查了河静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hatinhensis)对果实的选择及其对种子的潜在扩散作用.河静黑叶猴全年共采食果实类食物38科131种,取食的果实种类和取食高峰持续期均高于其他地区黑叶猴对果实的取食.这得益于当地原始雨林中丰富的果实食物资源.河静黑叶猴对果实种类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0.3<S112种果实<0.3),果实资源的可获得性亦不影响其对果实的取食频次(r=-0.13,P=0.15>0.05),在雨季的果实食物种类和取食强度上均高于旱季(z=-2.903,P=0.02<0.05).在果实性状的选择上,河静黑叶猴对处理难度较小的浆果和核果(两种类型的果实共106种,占80.9%)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更多地选择黄色(46种)、红色(29种)和绿色(14种)(三种颜色的果实占果实种类的68.7%),重量多为5 g以上较大的果实(共104种,占果实种类的79.4%),更多地选择果实内仅有1-2颗种子的果实.河静黑叶猴多吞食直径小于3 cm的种子,在猴群的粪便中发现了85种果实的种子,尤以肉质的浆果和核果最多,如垂叶榕(Ficus benjamina)、柿叶青梅(Vatica diospyroide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最远传播距离可达397 m.对其他的果实,则以吐出或丢弃的方式短距离传播,多集中在6-20 m范围.河静黑叶猴是一些果实较大或果皮较硬的植物重要的潜在扩散媒介,因为此类种子不能依靠鸟类吞食传播,如水浦桃(Syzygium jambos)、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和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等.河静黑叶猴一年中在雨季的夏秋两季(8-12月)对果实的取食强度达到高峰,这期间每月在猴群粪便中发现的种子数量均超过1000.结果反映出河静黑叶猴对喀斯特森林中的果实植物种子有潜在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38.
围产期食物限制导致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等的神经生物学变化,但其机制并不清楚。将成年Wistar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同笼,受孕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n=9) 和食物限制组 (n=8) 。对照组母鼠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自由进食和饮水,食物限制组母鼠从妊娠的第7天到子代大鼠出生后21天进行食物限制,食物限制量为对照组大鼠的50%。子代雄性大鼠成年后,通过Morris 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之后,在海马CA1区在体记录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 阳性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围产期食物限制降低了子代大鼠出生后第1、7、10、14和21天的体重,并减弱了成年子代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CA1区fEPSP的斜率和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围产期食物限制可能通过抑制NO的产生降低了海马突触可塑性,从而影响了子代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9.
IGF1调控区微卫星座位对金华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枫  徐宁迎  胡晓湘  李宁 《遗传》2007,29(2):206-210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及其相关结合蛋白和跨膜受体IGFR在哺乳动物的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IGF1 5′ 调控序列微卫星座位对金华猪初生重, 断奶重, 120日龄重, 180日龄重和出生窝重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286/286基因型对金华猪初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 280/286基因型对金华猪开产后出生窝重影响显著(P<0.05), 进一步通过等位基因平均替代效应分析发现274 bp和286 bp等位基因有利于提高初生重, 280 bp等位基因有利于第二胎出生窝重的提高。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金华猪开产母猪出生窝重、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间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 因此出生窝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金华猪的产仔性能。  相似文献   
40.
通过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中国地方猪种KIT基因内含子17、18的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内含子17上的替换突变(G→A)发生于毛色为白色的个体——白色五指山猪、大白猪、长白猪上,其基因型(AB型)频率分别为1、1和0.8;其他中国地方猪种的此基因型频率均为0。内含子18上的缺失突变(AGTT)也同样发生在上述3个猪种的白色个体中,其基因型(AA型)频率分别为1、1和0.93;而且同样在其他的地方品种中其基因型频率均为0。这充分证明KIT基因对于猪的白毛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I基因座对于其他的经典遗传基因座有上位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地方猪种荣昌猪虽然在表型上与引入猪种大白猪、长白猪相似(白毛色),但是在KIT基因上发生的突变完全不同,推测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毛色遗传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