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9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8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31.
目的:调查中国0~24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招募0~3月龄婴儿及其母亲459对为调查对象,在婴儿6~8、12~14、18~20、24~26月龄随访。通过问卷调查0~6月龄纯母乳喂养、7~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状况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3月龄内、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4.4%和14.1%,基本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1.6%和55.6%;12~14、18~20、24~26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9.1%、32.2%、19.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报母乳充足(OR=3.155,95%CI:1.146~8.687)和自然分娩(OR=0.486,95%CI:0.239~0.986)是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促进因素,奶瓶喂养是不利因素(OR=0.486,95%CI:0.239~0.986)。自报母乳充足是12~14月龄(OR=2.144,95%CI:1.311~3.507)和18~20月龄(OR=0.596,95%CI:1.041~3.163)继续母乳喂养有利因素。奶瓶喂养(OR=0.405,95%CI:0.214~0.766)和健康食物禁忌(OR=0.447,95%CI:0.229~0.870)是24~26月龄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城市婴幼儿0~24月龄母乳喂养率随月龄增加不断降低,尤其12月龄后明显减少;母亲剖宫产、母乳分泌不足、健康食物禁忌和奶瓶喂养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应作为母乳喂养促进重点干预目标。 相似文献
732.
摘要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1例,接受全身麻醉)和观察组(52例,接受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诱导麻醉后(T2)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T1)时间点下降,观察组置喉罩即刻(T3)~置喉罩后60 min(T5)时间点HR、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苏醒期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均较麻醉维持期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记忆、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定向力、延迟回忆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减轻应激反应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3.
在室内持续用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进行抗性汰选,获得抗性倍数达到11 999倍的极高抗品系。该抗性品系对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3 718和84倍,对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敏感性也有显著下降,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为3.33和2.28倍,对虫螨腈无明显交互抗性。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力与敏感品系均无显著差异,推测抗性可能与靶标位点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34.
基于不同生物指数的罗源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国外已经成功应用的两类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数:严格基于底栖生物敏感度分类的AZTI海洋生物指数(AZTI marine biotic index,AMBI)和BENTIX指数,以及包含AMBI、香农多样性指数(H ')和物种丰度的复合指数——多因子AZTI海洋生物指数(multivariateAMBI,M-AMBI)应用于罗源湾,并将这两类指数的评价结果与我国常用的基于群落结构的H '进行相互校准,探讨这些指数在罗源湾的适用性,以期为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AMBI和BENTIX、M-AMBI和H'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这3类指数在大部分站位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13/16),不一致的站位都是AMBI和BENTIX的评价等级(优或良)高于M-AMBI和H'的评价等级(中).综合考虑物种丰度、个体丰度以及生物群组组成等信息,M-AMBI和H'的评价等级梯度明显(从中到优),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对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有机富集程度低以及底栖生物组成以敏感种为主的罗源湾,选择H'和M-AMBI指数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735.
532 nm波段连续激光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生物学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32nm波段激光不同光剂量参数对眼底组织的损伤特点及损伤阈值。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532nm连续激光照射眼底,眼底光斑直径1.5mm~2.5mm,功率密度从500mW/cm^2:~2400mW/cm^2,照射时间100s~300s,每组参数10个光斑。在照射后1h和24h进行眼底观察和荧光眼底造影,计算三种照射时间情况下视网膜的损伤阈值。结果:在照射后第1h,功率密度为902mW/crn2,照射时间300s开始出现视网膜灰色改变,病灶范围接近照光面积,在24h后颜色微加重。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加,在功率密度达1479mW/cm2,照射时间300s,照射后1h出现视网膜灰白色改变,在24h后出现脉络膜出血;而且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加,病灶范围扩大越明显。出血量越多。随着照光剂量的减少,当功率密度1003mW/cm^2,照射时间200s时,在照光后1h眼底没有改变,24h出现视网膜灰白色改变,面积接近照光面积;光剂量降低到1002mW/cm^2,照射时间100s时,在24h才出现视网膜灰白色改变,变化的视网膜范围小于照光面积。统计学计算在照射时间为300s、200s和100s,照光后1h视网膜损伤阈值分别为911.15628mW/cm^2,1167.64770mW/cm^2,1513.89832mW/cm^2,24h视网膜损伤阈值分别为827.09664mW/cm^2。1003.73143mW/cm^2,1154.17863mW/cm^2。结论:在光线照射后24h之内,视网膜损伤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从视网膜没有明显可见改变到视网膜出现灰白色可见损伤,变化范围从小于照光面积到接近照光面积,甚至超过照光面积,并出现脉络膜出血,出血面积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加而范围变大。相同能量密度的光剂量对视网膜损伤轻重取决于激光的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736.
<正> 目前用于诊断肿瘤的化学显影剂中,重要的类型之一就是和肿瘤有关的放射性化合物,如~(75)Se-甲硫氨酸、~(13)N-谷氨酸、~(99m)Tc-谷氨酸等。我们合成了能与~(99m)Tc螯合的配位体——单氨三乙酰L 甲硫氨酸。肿瘤组织一般有很高的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活性,氨基酸作为代谢物的前体之一,对肿瘤具有亲合性。将L 甲硫氨酸进行酰化,目的是通过酰胺键连接上易与~(99m)Tc螯合的基团,致使此化合物既保持氨基酸的性质,又 相似文献
73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泌尿系结石,将10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尿p H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SUA)、24小时尿酸(TUA)水平比较差异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尿p H值和HOMA-IR为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排泄、胰岛素抵抗、肥胖或超重等因素促进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中血尿酸、尿p H值、HOMA-IR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38.
739.
本文报道了BmCPV感染家蚕细胞系后的电镜观察。病毒感染早期,细胞质内形成电子致密的病毒发生基质,由病毒发生基质形成BmCPV球状病毒粒子;病毒感染48小时后,多角体在病毒发生基质周围形成,大量的病毒粒子随机包埋在多角体内;病毒接种后96小时,多角体数目增多,其形状有三角,四角,五角及六角形,细胞质内充盈多角体致使细胞核被挤向细胞一侧并伴有形态的改变,受染细胞约为40%。 相似文献
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