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紫杉醇合成关键酶BAPT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3-氨基-3-苯基丙酰转移酶(3-amino-3-phenylpropanoyltrans-ferase,BAPT)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首先提取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的总RNA,反转录获得其sscDNA,并以其为模板扩增BAPT酶的基因,然后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APT,并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宿主中诱导表达.结果:扩增获得1338 bp的BAPT基因序列,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BAPT,并在E.coli BL21中实现高效表达.结论:BAPT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51 kDa,与预期大小一致.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曼地亚红豆杉BAPT酶的酶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新型环境污染物抗生素的分子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农业畜牧业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自身独特的代谢特点,导致了抗生素在包括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残留,并因此导致对不同生物及生态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目前抗生素分子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抗生素对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各分子水平的毒性机理及分子标记物研究情况,对于一些较新的分子诊断方法也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抗生素分子生态毒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3.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CXXC活性结构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hALR)蛋白序列中有一段保守的Cys-Xaa-Xaa-Cys (CXXC)氨基酸序列,针对hALRp的CXXC结构,对hALR分别进行C65A和Q88C突变,表达、纯化突变体蛋白。体外检测hALRp和突变体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辅助的巯基氧化酶活性,hALR-FAD和hALRQ88C-FA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ALR-FAD和hALRQ88C-FAD组之间无差异;hALRC65A-FAD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果显示,通过C65A突变将CXXC结构破坏后,该突变体的巯基氧化酶活性完全丧失;通过Q88C突变增加一个CXXC序列后,该突变体的巯基氧化酶活性较hALR-FAD未见明显增加;同时,FAD不仅是hALRp发挥巯基氧化酶活性必须的辅助因子,而且有助于hALRp突变体蛋白的复性。  相似文献   
54.
我们于1978年3—4月在广东省广州、江门、肇庆等地进行了野生动物寄生蠕虫的采集。从几种两栖类、鸟类、兽类体内获得一批吸虫标本。经鉴定,共有7种(包括1新种),分隶于7属6科,并发现1个宿主新纪录(详见表1)。现仅将新种描记于后。文内量度  相似文献   
5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能使中性粒细胞系(lineage)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和活化的一种细胞因子。本课题首先用人胚胎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G-CSF全长的编码序列。再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目的片段,连接PMD18载体,然后转入DH5α感受态细胞中,在LB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从LB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液提取质粒,最后进行酶切和PCR鉴定。经过电泳检测确定通过PCR成功扩增了G-CSF全长645bp的编码序列,转入感受态细胞后,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均生长良好,酶切和PCR鉴定结果明显。由PCR成功扩增了全长的G-CSF编码序列,经酶切和PCR鉴定,对结果进行分析得知成功完成对G-CSFcDNA的克隆。  相似文献   
56.
选用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为试验材料,分析在镉胁迫处理下(2mg/L)添加不同浓度硒(0、6、15、20mg/L)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施加硒对镉胁迫下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镉对大球盖菇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镉造成了大球盖菇渗透调节物质、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添加硒后,镉对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速度、生物量抑制作用均有所改善,且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促进镉胁迫下大球盖菇渗透调节能力;硒诱导抗氧化酶的活性上调,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菌丝中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含量,缓解细胞膜过氧化程度,增强了大球盖菇对镉的耐受性。本研究重点探讨外源添加硒对镉胁迫下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生理特性及抗氧化胁迫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硒在食用菌抗镉栽培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对疾病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效果,记录患者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毒副反应及生存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86.25±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15±3.11)分],差异显著(P<0.05); 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70.00%、2年生存率58.00%、3年生存率26.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0%、38.00%、10.00%,观察组的生存期[(18.12±3.21)月]长于对照组[(14.18±2.81)月],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毒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8.
建植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特征是评价和调控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在宁夏南部山区选取不同种植年限(1、2、6和12年)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为研究样地,以农田和天然草地作为对照,探索黄土高原人工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群落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种植苜蓿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Chao1、AC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并在种植苜蓿后第6年达到最高,但在种植6年和12年后真菌群落多样性降低;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真菌群落组成从农田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变;2)土壤线虫数量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相同,在种植苜蓿后第6年出现峰值,该时期线虫群落结构组成与农田较相似,苜蓿12年样地则更接近天然草地;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食细菌线虫、植食性线虫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食真菌线虫、杂食/捕食线虫比例呈下降趋势,土壤成熟度指数(MI)逐渐减小,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PI)和线虫通路指数(NCR)则不断增大;3)在苜蓿人工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并进一步影响线虫群落结构;细菌和真菌群落优势类群和多样性与线虫的不同营养类群及生态指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对线虫群落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中,植物的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变化可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与线虫食物资源状况从而引起其群落特征的改变。  相似文献   
59.
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细胞过程中为了对抗宿主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依靠种群长期培育的一系列功能性基因,如干扰素抗性基因、Bcl-2样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抑制物基因等,遏制宿主细胞免疫清除和免疫调节作用。同时,ORFV也利用某种机制干预细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的信号调控途径,有效抑制胞内信号传导和CD8+T细胞活化,以庇护病毒粒子成熟和释放。本文综述了细胞UPS功能与病毒干预机制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关元件的关键作用,探讨ORFV在选择压力下,主动采取的抑制宿主细胞免疫应答和设计胞内免疫逃逸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60.
湿地土壤埋深对芦苇、香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埋藏深度是影响湿地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7种土壤埋深(0、5、10、15、20、25和30 mm)对芦苇和香蒲2种典型湿地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芽长和根长的影响,旨在利用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以有性繁殖的方式为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恢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土壤埋深对芦苇、香蒲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随土壤埋深增加波动变化;0和25 mm土壤埋深时芦苇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速度较快;0和>20 mm土壤埋深时香蒲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速度较快;从芽长和根长来看,<10 mm的土壤埋深更利于2种植物存活和生长;相同土壤埋深情况下,芦苇种子较香蒲种子具有更强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