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55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益生菌对健康的益处越来越得到普遍认可。本文介绍了益生菌产品品类的发展,综述了国内外益生菌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及市场准入原则,还阐述了益生菌下游产品的开发策略,下游产品需选用高质量且功效作用突出的菌株进行研发,总体来说,我国益生菌产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在菌株的专利申请及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5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人血清中维生素D普遍缺乏,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也普遍缺乏,这可能是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前体的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导致接受日光照射减少,进而影响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具有保护神经元的潜在功能和调节多种大脑靶组织,如提高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神经保护作用、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抗氧化及水平、降低自由基含量、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及影响APOE基因多态性等,这些功能与AD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关。这些研究为AD的发病机制及其早期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3.
目的:在妊娠过程中,胎盘可能暴露于多种病原微生物,威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为探讨人胎盘绒毛组织是否表达AIM2炎性体成员基因以及人胎盘组织的AIM2炎性体的活化形式。方法:以THP-1细胞来源的RNA和蛋白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早孕期胎盘绒毛组织中AIM2炎性体两个相关基因AIM2和ASC的表达。分离和体外培养人胎盘绒毛膜组织,并用不同浓度的poly(d A:d T)进行转染,处理24小时后,分别收集组织培养上清和蛋白裂解液,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裂解液中caspase-1的活化,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的分泌。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人早孕期胎盘绒毛组织组成性表达AIM2炎性体相关基因AIM2和ASC。同时,体外培养的人胎盘绒毛组织在转染5μg/m L poly(d A:d T)后,caspase-1剪切片段p10显著增多,培养上清中IL-1β分泌也显著增多(P0.01)。结论:人胎盘绒毛组织存在功能性的AIM2炎性体,能够被胞内双链DNA活化。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ER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两组ERα-29位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组ERα-29位基因TT和TC基因型分布高于对照组,而CC基因型分布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而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发生PHC的风险高于C等位基因(P0.05)。结论:ER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易感性有关,其中T等位基因发生PHC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55.
神经肽FF(neuropeptide FF,NPFF)最初于1985年从牛脑中分离得到,是一种哺乳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八肽。NPFF最早因具有调节阿片镇痛活性而引起关注,而后陆续发现NPFF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调节体温、心血管、神经内分泌、胃肠运动、摄食、抗炎、免疫调节、以及神经保护等。现在认为NPFF是一种具有激素样活性的神经递质,因此对其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NPFF在多种生理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潜在多肽药物的研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PFF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实验室已有研究基础,重点介绍了NPFF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抗炎、神经保护、及信号通路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NPFF类多肽药物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6.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和SPⅢ在生物学活性方面无大差异。为简化螺旋霉素组分,便于今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碳霉素和麦迪霉素生物合成中的3-O-酰基转移酶序列,设计了简并性PCR引物,并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螺旋霉素产生菌S. spiramyceticus F21中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sspA)及其侧翼序列,共约4.3kb(其中的3457nt 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DQ642742)。采用DNA同源双交换技术对S. spiramyceticusF21中的sspA进行了删除。对螺旋霉素原株和sspA缺失变株进行发酵产物提取和HPLC分析表明:原株中SPⅠ、SPⅡ和SP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8%、67%和25%,变株中则分别为72%、18%和9.6%;变株主要组分为SPⅠ。螺旋霉素sspA缺失变株的获得为螺旋霉素组分简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7.
余方芳  范泉水  蓝海 《蛇志》2007,19(3):169-174
传统的抗蛇毒血清是从全毒免疫的马或绵羊的血清中提取,但目前的免疫方法包括对马或绵羊进行的超免也不能达到对大多数临床上重要的毒素都产生免疫应答的目标。目前利物浦大学的Simon. C. Wagstaff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最新的研制抗蛇毒血清的方法—通过鉴定蛇毒金属蛋白酶(SVMPs,SVMPs主要是产生持续性致死性出血,SVMPs很复杂,它具有多种功能型,能作用于多种底物)中有重要临床意义的7个部分,并将它们改造成单链DNA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抗体。为研发更合理的抗蛇毒血清制备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8.
采用HPLC法,以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甙及大黄素的含量为指标,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综合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乙醇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8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液固比为12:1,在70℃下提取2次,每次提取2h,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从虎杖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别可达:白藜芦醇为2.40mg/g,白藜芦醇甙为18.12mg/g,大黄素为16.82m/g。  相似文献   
959.
目的:试图分离和克隆小麦Rubisco活化酶cDNA片断并构建反义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cDNA片断,对序列用Blast等软件进行分析,并将该片断反向连接于植物表达载体pROK2的CaMV35S启动子下游,构建反义表达载体。结果:获得了小麦Rubisco活化酶(RCA)的cDNA片断(GenBank注册号:DQ984669);小麦RCA的cDNA片断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RCA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序列比较表明,用本实验所得的c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大麦(AAA63163)、南极银须草(AAP83928)、水稻(AAX95414)、玉米(AAC97932)、拟南芥(NP 850321)和烟草(CAA78703)等的RCA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95%、88%、83%、82%和82%;分析表明,该序列为新的小麦RCAα的cDNA序列;通过选择和引入合适的酶切位点进行载体构建,构建了小麦RCA的cDNA反义表达载体pR-AntiRCA。结论:构建成了小麦RCA的cDNA反义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60.
150多年前就发现某些细菌能够选择性地在实体肿瘤部位生长聚集,而在正常组织器官则否。尽管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了,但人们已经利用细菌的这一特性,就试图将其作为治疗实体肿瘤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新的具有肿瘤靶向性细菌的发现,细菌作为肿瘤靶向性载体用于治疗肿瘤已日益受到青睐。这些细菌被用来传递抗肿瘤生长或杀伤肿瘤的物质,如毒素、前药转化酶、血管生长抑制剂、细胞因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