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54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井冈山及其邻近保护区属的种类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共有兰科植物34属75种,中国特有兰科植物19种。井冈山兰科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分布差异较大,中低海拔的物种分布较多,资源相对保存较好;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井冈山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以划分为10个类型2个变型,热带性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7.3%,但热带分布的种仅占本地区总种数的37.3%,而温带分布的种却占62.7%,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属热带植物区系与温带植物区系过渡的交汇地带。井冈山兰科植物与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高,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2.
以世界主要油料作物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外施壳寡糖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早期油菜叶片SOD和POD活性明显下降,后期SOD和POD活性明显升高;壳寡糖处理后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壳寡糖还能够诱导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和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Ⅱ)明显提高,同时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N)明显降低.此外,壳寡糖还能够提高油菜叶片相对含水量.研究表明,外施壳寡糖改善了油菜抗旱相关的生理指标进而增强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3.
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与确定龙须藤多糖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多糖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提取因素对龙须藤多糖含量的影响,得出龙须藤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3、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龙须藤多糖提取率理论值为3.12%,实测值为2.98%。  相似文献   
174.
γ-氨基丁酸对低氧胁迫下甜瓜幼苗多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域一号’甜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下外源添加γ-氨基丁酸(GABA)对甜瓜幼苗多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通气对照相比,低氧胁迫处理的甜瓜幼苗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和GABA含量显著提高,同时多胺合成酶活性提高诱导多胺含量显著增加,但二胺氧化酶(DAO)和多胺氧化酶(PAO)活性也显著提高;根系精氨酸脱羧酶(ADC)活性提高幅度较大,导致根系游离态腐胺含量较高,而叶片乌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提高幅度较大,导致叶片游离态亚精胺(Spd)含量较高;根系游离态DAO和PAO活性显著低于叶片,其细胞壁结合态PAO活性显著高于叶片.与低氧胁迫处理相比,低氧胁迫下外源添加GABA处理的甜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GABA和谷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而GAD活性显著降低;精氨酸、鸟氨酸、甲硫氨酸含量的提高促使多胺合成酶活性显著提高,从而诱导多胺含量显著增加,DAO和PAO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5.
大蒜是重要的调味蔬菜,大蒜辣素的含量是评价大蒜品质的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样品处理、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大蒜辣素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使用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1,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为1μl,流速为0.3ml/min.大蒜辣素在2.04 ~ 51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 =0.9991).利用建立的方法对212份大蒜鳞茎的大蒜辣素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供试212份大蒜资源的大蒜辣素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分布在0.82% ~3.01%之间,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之间相差近4倍.  相似文献   
176.
基于遥感降尺度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双娜  周涛  舒阳  戴铭  魏林艳  张鑫 《生态学报》2012,32(8):2320-2330
森林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其大小与空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森林的碳汇潜力。基于空间降尺度技术,以中国第六次国家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基础,同时结合1∶100万植被分布图及同期的基于MODIS反演的NPP空间分布,定量估算了1 km分辨率下我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降尺度技术能有效结合遥感数据的空间特征与地面详查资料的统计特征,从而较好地解决当前生物量估算的区域尺度转化问题;(2)我国森林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水热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表现为西部较低东部较高,大型山脉分布处较高;(3)我国森林生物量总量11.0 Pg,平均生物量74.8 Mg/hm2,其中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新疆山区、西南横断山脉地区以及东南武夷山地区。  相似文献   
177.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以榨菜的3个主栽品种的子叶、带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影响榨菜植株再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25d不定芽的分化率最高;最佳不定芽诱导的激素组合为6-BA 2 mg/L+NAA 0.2 mg/L,其中带柄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达94.4%;“蔺市草腰子”和“郫县榨菜”容易诱导不定芽,而“永安小叶”不容易被诱导,说明基因型的影响比较大;不定根的最佳诱导激素为NAA 0.2 mg/L,其生根率为83.4%.榨菜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成功建立,为榨菜遗传转化、突变体筛选和种质资源保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8.
当前,全球能源系统的主体是"碳基能源"——石油和煤等。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已日渐枯竭,而且大量使用会破坏地球生态系统。因此,用"氢基能源"逐步取代"碳基能源"已成为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首选目标,有的国家甚至将这一目标定在本世纪中叶。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大力开发生物质能等新的可再生"碳基能源",同时加速发展"氢基能源",争取提前进入氢能时代,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制氢技术包括非生物制氢和生物制氢。非生物制氢目前已小量生产和应用,生物制氢的研究也有相当长的时间,其中影响生物制氢进入实用的主要因素是能耗和生产成本过高。因此,如果作为一个孤立的技术系统,生物制氢只能作为战略性项目。首先介绍了生物制氢的主要原理、目前限制生物制氢产业化的关键限制因子;提出了从系统论的原理出发,通过技术集成,突破生物制氢成本的"瓶颈",达到环保和资源利用的双重目的,使其提前实用化;最后,重点阐述了以海水为介质的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尤其介绍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9.
植物磷脂酶D基因表达与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脂酶D (PLD)是一种重要的磷脂水解酶,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磷脂酶D能激活许多重要的细胞生理功能,包括调控细胞膜的重建、跨膜信号传导及细胞内调控、细胞骨架组装、防御反应以及种子萌发和植物的衰老等。对磷脂酶D的基本特性、磷脂酶D基因特异性表达模式及其活性抑制与植物衰老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探讨和展望了今后植物磷脂酶D基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0.
胰岛素小鼠皮下注射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胰岛素皮下注射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正规胰岛素制剂0.5U/ml予小鼠按0.054ml/10g皮下注射后,观察在注射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和150分钟后血糖的变化,并在注射150分钟后予10%葡萄糖灌胃,观察小鼠30分钟和60分钟后的血糖变化。结果:皮下注射各剂量的胰岛素均能引起小鼠血糖降低,其中以注射90分钟后血糖下降最为明显,高剂量胰岛素降血糖作用最明显。给予葡萄糖水灌胃后血糖有所升高,但是高剂量恢复比较慢。结论:0.5U/ml胰岛素按0.108ml/10g皮下注射会引起小鼠血糖过低,不利于实验数据的收集,0.027ml/10g和0.054ml/10g剂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