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了解邢台市基层医护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 Ab)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8月,随机抽取邢台市19个县市区38家乡级卫生院760名健康基层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集每名调查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4~5 m L,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每名调查对象空腹血清中HBs Ab浓度,用SPSS 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0名基层医护人员HBs Ab阳性者391例,总阳性率为51.45%(弱阳性率为38.42%,阳性和强阳性率为13.03%);≤25岁年龄组的基层医护人员HBs Ab水平明显高于25岁以上年龄组(χ~2=40.081,P0.001);有免疫史组的基层医护人员HBs Ab水平明显高于无免疫史组(χ~2=103.306,P0.001);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地区的基层医护人员HBs 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443、χ~2=4.133,χ~2=22.222,P0.05)。结论目前邢台市基层医护人员的HBs Ab水平不高,建议对每年新入职的人员开展HBs Ab检测,对抗体阴性者及时进行乙肝疫苗补种,从而提高基层医护人员HBs Ab水平。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肝脏是维持人体发挥功能的重要器官,同时肝脏再生能力十分强大。本文通过部分肝切除术后小鼠肝再生模型,观察肝再生过程中氧化应激及线粒体代谢变化规律,以期为将来的调控肝再生提供新的干预靶点。方法:选择雄性健康体重均匀的Balb/c小鼠,采用经典70%肝切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以及70%肝切除组(70%PH组)。肝切除术后6 h、1d、2 d、3 d、5 d、7 d不同时间点取肝组织,制备冰冻切片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氧化应激相关蛋白SOD1、SOD2、CAT、GPX1;以及线粒体代谢相关蛋白PGC-1α、Nrf1、TFAM、Drp1、Fis1、Mfn1、Mfn2、OPA1的表达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70%肝切除术后小鼠肝脏增长迅速,细胞增殖关键蛋白PCNA和Cyclin D1表达显著增加;在此过程中细胞ROS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细胞主要抗氧化酶SOD1、SOD2、CAT、Gpx1与ROS相一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因子PGC-1α、Nrf1、TFAM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呈现先降低后显著升高的趋势,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1、Mfn2和OPA1总体为先降低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小鼠70%肝切除再生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氧化应激,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偏向分裂,并且这些变化呈现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化规律,这些变化及规律很可能作为将来调控肝再生的重要的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23.
本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和正交设计优化板桥党参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两种工艺进行比较,同时初步考察了板党多糖对肝癌细胞Hep 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本实验的两种方法均以粗多糖得率为因变量,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对提取工艺进行系统考察。星点设计优选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154.6 min,料液比1∶12.3(m/v),提取温度91.5℃,板党多糖得率为(18.67±1.23)%;正交设计优选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2(m/v),提取时间3.0 h,提取次数2次,板党多糖提取率为(15.49±1.36)%;板党多糖对Hep G2细胞细胞毒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进行检测,结果 24 h抑制Hep G2细胞的IC_(50)值为346.322μg/m L,48 h IC_(50)值为325.609μg/m L。同时检测了板党多糖对Hep G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400μg/m L时对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最强。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实验设计方法所优化工艺条件基本相近,但是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精度更高,可用于指导制剂生产;细胞毒作用的结果表明板党多糖具有抑制Hep G2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4.
中国滇西地区竹亚科一珍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麻竹 马厄(傈僳语)、阿玉尺(怒语)、鸟(泸水 景颇语)新种 图1 Cephalostachyum scandens Hsueh et Hui,sp.nov. Species a congeneris culmis scandentibus,ramo uno culmo simili;internodiis usque ad120 cm longis,valde scabris,laminis vaginarum erectis,ad bases cum vaginis culmorumjunctis inarticulatis differt.Capitulis similis C.pallido Munro,quod differt aristis glumarumet lemmarum manifestioribus itaque spiculis apice aristatis,nervillis palearum transversis evi-dentibus,stigmatibus saepe 2,ovariis longe ovoideis.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描述于1993年在云南发现的远环蚓属蚯蚓一新种──方垫远环蚓Amynthasquadrapulvinatussp.nov.,以其受精囊两对、腺垫为长方形、无环形小沟等特征,与相似的双沟远环蚓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6.
在契久列夫(В.А.Тетюрев)编的植物学课本(苏联第四、五年级用)中,有一章是”叶有机物质的形成”,其中描述一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叶子在光线下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来。这个实验是用采摘下来的叶子放在玻璃筒中进行的。实验时,玻璃筒中充满了叶子呼出的氧。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带有一种人工的性质。倘使不用采摘下的叶子,直接在正常状况中的植株上进行实验,那末就一定可以把绿叶吸收二氧化碳的示范实验,表现得更加正确些。  相似文献   
127.
复殖类吸虫的生活史通常要经过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及囊蚴几个阶段。随大便排出的虫卵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卵内已含有成熟的胚胎(毛蚴)。有的虫卵在子宫内孵化(如棘口科并睾吸虫属的一种Parochis acanthus),有的要经过体外发育后才孵化(如姜片虫),有的成熟卵进入螺体后才孵化(如华枝睾吸虫),但大多数吸虫卵落入水内,经发育后,孵出毛蚴,若侵入适当的中间宿主后才能继续发育。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软体动物,通常是腹足类,有时是瓣鳃类或掘足类,但未见于头足类和双神经类。在软体动物体内大多数都要经过胞蚴阶段,有的还有子胞蚴(如日本血吸)。由胞蚴或子胞蚴产生雷蚴,但也有的没有雷蚴  相似文献   
128.
1959年3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水产组为了总结我国淡水养鱼经验以推动今后的生产,成立了“淡水养鱼经验总结委员会”,进行此项总结工作。在中央水产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全国有关单位的协作与努力下,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淡水养鱼的宝贵经验,编写成“中国淡水养鱼经验总结”一书。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确定厌氧盐碱细菌Alkalitalea saponilacus产木聚糖酶所需的碳源,优化木聚糖粗酶的提取条件并分析酶学性质。【方法】应用GC技术分析A.saponilacus发酵木聚糖的主要产物;利用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木聚糖酶活力以获得最优的碳源、提取粗酶的最佳条件及其酶学特性。【结果】A.saponilacus以不同来源木聚糖为底物时,发酵产生的主要产物丙酸含量都在80%以上。若以0.4%(W/V)蔗糖+0.1%(W/V)桦木木聚糖为复合碳源时,木聚糖酶活力是以桦木木聚糖或者蔗糖为单一碳源时的3.2倍。木聚糖酶的酶活力在盐度2%–6%、pH 7.0和55°C达到最佳且在该条件下的酶活力为590 IU/mg。此外,该酶活力在0.2%Tween 20存在时增加,而在5 mmol/L Mg~(2+)和0.2%Triton X-100存在时无显著影响,但在Cu~(2+)、Fe3+和Ni~(2+)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则被显著抑制。【结论】A.saponilacus发酵主产物丙酸以及生物合成的木聚糖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蜂毒肽在磷脂膜上取向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脂质体模型系统研究了跨膜电位对蜂毒肽在磷脂磷上取向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相结合方法,分析了蜂毒肽与磷脂膜作用后的胰蛋白酶酶解产物,结果发现,当蜂毒肽分子与没有跨膜电位的脂质体结合后,它的所有酶切位点都能够酶有效切断,当蜂毒肽与带负向膜电全的脂质体结合后,其N端的一个酶切位点被封闭,从而说明跨膜电位造成了蜂毒肽在膜上的重瓣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