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研制和优化寡核苷酸芯片以初步实现对多种常见HPV(Human papillomavirus)病毒的分型检测.应用生物学软件对四型常见HPV病毒(6、11、16、18型)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设计具有型特异性、熔解温度(Tm)相近的~60 mer寡核苷酸探针,对玻片片基进行优化处理后,点样制备成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将含HPV全长基因序列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利用梯度限制性荧光标记技术对其进行荧光标记,标记好的样品与芯片杂交.结果显示HPV样品与相应的型特异性探针杂交有明显的荧光信号,而与阴性对照探针和空白对照探针没有杂交信号.通过对芯片片基处理和样品荧光标记方法的优化,可以提高芯片检测的杂交特异性和荧光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962.
复合固定化光合细菌及其处理养鱼水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藻酸钠和沸石,将含有球形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万尼氏红微菌等菌体的复合光合细菌固定化,研究其对养鱼水的氮磷去除效果.比较了两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养鱼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去除废水中氮磷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生物反应器连续处理养鱼水分析了处理后水质的效果.通过2 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2 %沸石+2 %海藻酸钠(CA )的凝胶剂组合作为固定材料,其颗粒内生物活性最高.复合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养鱼水的最佳条件为:厌氧光照条件下,颗粒粒径3 mm ,包埋比1 :5 ,颗粒投加量5 mg·L-1 ,4d 后养鱼水中NH4+-N 、PO43-和CODMn 的去除率分别为74.4%、84.26%、78.92%.此外,通过连续试验可以看出,固定化光合细菌具有明显的去除氨氮、磷酸盐的作用,其在净化养鱼水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63.
功能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糖是世界新兴的朝阳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所谓功能糖,是指以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糖醇、功能性膳食纤维为主要代表的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糖类。它们不但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有益于肠道健康。而且具有低热值、稳定、安全无毒、黏度大、吸湿性强等理化特性以及具有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含量、改善血糖含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等生理功能。最近,研究人员又发现功能糖还具有提高人体和动物的免疫机能的功效,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64.
为改良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糖苷水解酶11家族木聚糖酶AoXyn11A的耐热性,将其Tyr13(Y13)置换为Phe(F)。基于AoXyn11A与同一家族7种耐热木聚糖酶一级结构的多序列同源比对及其三维结构的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设计了一种突变酶AoXyn11AY13F;以重组质粒pPIC9K-Aoxyn11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将AoXyn11A基因(Aoxyn11A)中编码Y13的密码子TAC突变为F的TTC,构建了一种突变酶基因(Aoxyn11AY13F);分别将Aoxyn11A和Aoxyn11AY13F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实施了表达,并对重组表达产物AoXyn11A和AoXyn11AY13F的耐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酶的最适温度Topt由突变前的50℃提高到55℃;AoXyn11AY13F在50℃的半衰期t1/250为95 min,较AoXyn11A(t1/250=6 min)延长了约15倍。由此经Y13F定点突变显著改良了野生型木聚糖酶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965.
怀黄菊间接体胚受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CmTGA1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受体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对植物进行转基因操作时至关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以菊花优良种质怀黄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 ‘Huaihuang’)为试材, 探讨胚状体诱导所需的最佳培养基及芽分化和根生长的最适抗生素选择压。在此基础上, 将抗病基因CmTGA1通过同源转化的方法转入怀黄菊, 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在附加1.5 mg·L−1IAA、0.5 mg·L−1 6-BA和1.0 mg·L−1 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培养15天后, 再去除2,4-D进行分生培养, 并进一步诱导芽再生, 最终86%的供试外植体通过胚状体途径获得再生芽; 在芽分化时所需潮霉素选择压为5.0 mg·L−1, 生根时潮霉素选择压为4.5 mg·L−1。对转化植株进行半定量PCR (semi-quantitative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 结果表明, CmTGA1基因成功整合到转化植株基因组中, 从而建立了怀黄菊间接体细胞胚途径转基因受体再生体系。该技术的建立为通过转基因手段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怀黄菊病害感染严重和种质退化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6.
对水稻品种特青与Lemont杂交组合的F2 单株无性系群体,进行 2年有重复的抗水稻纹枯病QTLs定位,在特青的第 9号染色体和Lemont的第 11号染色体上分别定位到了 1个主效抗纹枯病QTL,各自命名为qSB 9和qSB 11。从该F2 定位群体中,根据位点双侧标记带型,选取 2个位点均为感病等位基因纯合的 2个单株作为双感亲本,均为抗病等位基因纯合的 1个单株作为双抗亲本,分别与轮回亲本特青和Lemont进行回交。标记辅助选择始于BC2F1 及以后的各回交世代,并于BC2F1 和BC4F1 世代进行了病原菌人工接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qSB 9和qSB 11确实存在于原定位区间,各等位基因也在回交过程中被成功选择。BC3F2 采用秧田期大群体标记检测,从中选取符合要求的单株,分别混合得到特青背景下的双感纯合系, Lemont背景下的双感、双抗纯合系,将这些纯合系连同轮回亲本同时种植于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和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试验田, 2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 1 )相同背景下的不同纯合系间在发病程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纯合系的病情严重程度依次为:Lemont双感系>特青双感系>Lemont>特青 >Lemont双抗系; 2 )2个位点上的抗性等位基因qSB 9和qSB 11单独存在时,分别可减轻病级 1 2级左右,同时存在时可减轻病级 2级左右;  相似文献   
967.
铃夜蛾属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及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铃夜蛾属Helicoverpa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内分泌因子的调控作用 ,包括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 (PBAN)和信息素生物合成抑制肽 (PSP)等的来源、结构和作用机制及一些种中保幼激素 (JH)和章鱼胺 (OA)对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作用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68.
目的:肉豆蔻精油因刺激性气味及易挥发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提高肉豆蔻精油的适用性,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方法: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制备微胶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MS)法测定了包埋前后肉豆蔻精油的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对微胶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和保留率分别达到99.28%和88.15%,且40℃时保持稳定。结论: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好,且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69.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的生态安全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耕地生态安全现状, 以宁波市南郊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 基于人与耕地的相互作用机理, 通过改进的PSR模型从而构建出适用于研究区域的评价体系, 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 对2005—2014年间宁波市南郊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表明: (1)从时间尺度上看, 2005—2014年宁波市南郊耕地生态安全经历了“较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安全”的变化阶段。(2)从空间尺度上看, 各乡镇街道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西部地区整体水平较高, 东部地区次之, 其中东部以北最低; 2005—2014年宁波市南郊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小; 宁波市南郊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 高—高聚类显著性较弱, 低—低聚类显著性较强。  相似文献   
970.
不同水分梯度下楸树苗期生长及光合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a生楸树根插苗为试验材料, 设置95%—100%FC、85%—90%FC、70%—75%FC、50%—55%FC等不同梯度的土壤含水量, 对生长旺季的光合特征及生长量进行测量, 研究苗期楸树对不同土壤水分含量的生长及光合特征响应。结果显示: 高土壤含水量(≧85%FC)和低土壤含水量(≦75%)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差异显著(P<0.05), 随着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 地径和苗高生长量、根重、茎重及根干比均呈下降趋势。光合特征比较发现, 上午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下午, 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主要直接受制于气孔因素; 85%—90%FC处理叶片的净光合日总量最大, 50%—55%FC处理叶片的净光合日总量最小。在所有光强梯度下, 高土壤水分含量处理(≧85%FC)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明显较高, 尤其是85%—90%FC处理, 光利用能力和光合潜力都具有较大优势。从生长和光合特征综合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四种处理中85%—90%FC处理最有优势和潜力, 是楸树苗期生长最为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