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21篇
  510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8篇
  2008年   19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047篇
  2001年   129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SHICAN  PEIWANG 《Cell research》1995,5(1):25-34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pproach to seek for mouse c-Myc/Myn proteins-bound specific sequences among genomic DNA.cDNA fragment of myn gene was obtained through RT-PCR technique from RNA of NIH3T3 cells.DNA fragments encoding BR/HLH/LZ structure of Myc and Myn proteins were cloned in frame into pGEX-2T vector respectively.Fusion GST-Myc and GST-Myn synthesized in E.coli hosts showed affinity to CACGTG E-box DNA and subsequently interacted with genomic fragments prepared through whole-genome-PCR.A PCR-assisted procedure which combines protein-DNA interaction and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as designed to enrich Myc/Myn bound DNA.At least two genomic DNA fragments obtained exhibit specifical binding capacity to Myc/Myn complex but not to GST alone.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and of the technique itself as well asidentification of the DNA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2.
DNA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内容涉及DNA分子标记在基因标记,基因克隆,遗传图谱构建和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并列举了代表性实例,展望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条锈病研究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3.
研究了H2O2和蛋白水解酶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Yanmai 158)叶老化过程中的关系。小麦叶片老化期间,H2O2含量高的叶片中内肽酶活力也高,老化后期,内源H2O2迅速累积,内肽酶活力迅速上升;通过内肽酶同工酶电泳可检测到新增一种活力较强的内肽酶,用外源H2O2处理全展旗叶的内肽酶粗提液,随着H2O2浓度的高,内肽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204.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钧  杨惠敏等 《昆虫学报》2002,45(4):477-481
利用开顶式熏气室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分析了禾谷缢管蚜密度与被处理小麦叶片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禾谷缢管蚜种群密度随CO2浓度升高而持续增大并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各CO2浓度下均以60%田间持水量时的密度最大;(2)CO2和土壤水分对小麦叶片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影响,麦叶水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随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上升而增加,纤维素含量随CO2浓度上升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上升而降低,单宁、丁布(DIMBOA)含量在CO2浓度为550 μl/L时最高,但单宁含量随土壤水分上升而增加,丁布含量在60%田间持水量时最低;(3)禾谷缢管蚜密度与叶片水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丁布、单宁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随着CO2浓度升高禾谷缢管蚜种群可能会持续增长,这种增长在半干旱区更加突出。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大气CO2和土壤水分条件改变了植物的化学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临床应用中的管理要点。方法:2001年1月-8月共有4例病人行人工心脏植入术,其中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衰2例(1例术前2次心跳骤停),肥厚性心肌病多次心跳骤停1例,急性大面积心梗并心源性休克1例。2例植入Berlin-Heart人工心脏;2例植入Medos人工心脏(其中1例为双心室辅助,其余3例为左心辅助)。术后采用四联抗凝治疗,专人定时密切监测人工心脏血泵和主机工作情况。结果:本组所有病人术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例于术后第55天,52天心功能基本恢复并成功撤除人工心脏,1例因术前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术后虽然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善,但终因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于第10天死亡,人工心脏工作期间无机械故障发生。结论:人工心脏作为终末期心衰病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或作为长期应用以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显著,在应用过程中应加强对人工心脏系统的各项管理,使其在长期的运作中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6.
5—氟尿苷的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 氟尿苷 (简称FUR)是抗肿瘤核苷药物脱氧氟尿苷 (Floxuridine ,简称DFUR)的合成中间体。脱氧氟尿苷是一种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在体内可以部分转化为氟尿嘧啶 (简称FU) ,二者具有相似的作用途径和抗肿瘤谱。与FU相比 ,由于DFUR的抗肿瘤活性高且毒副反应小 ,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和各种类型肝癌。在国内 ,采用化学法合成的DFUR业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DFUR时 ,由于反应过程中需将碱基或核糖残基的部分基团进行保护 ,而且产物为多种核苷异构体和其它副产品的混合物 ,需要进一步分离 ,…  相似文献   
207.
运送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载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减毒沙门氏菌通过自然感染的方式高效地将DNA疫苗直接运送给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如树突细胞(DCs)和巨噬细胞,在粘膜和全身淋巴组织诱发以Th1型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PCs尤其是DCs可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减毒沙门氏菌已被应用于运送病毒,细菌和肿瘤DNA疫苗并取得一定效果,该途径所诱发的细胞免疫要强于肌注途径接种的相同DNA疫苗,原核表达的重组沙门氏菌和接种蛋白质抗原等免疫方法。本文还对如何增强携带DNA疫苗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免疫效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8.
最近的报道指出,某些病毒有诱导体外细胞凋亡的作用,借以限制病毒的扩散。为探讨HSV-2在体内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及其形态学特点,用 HSV-2 333株感染小鼠阴道,于感染后不同天数处死动物,取其阴道,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TUNEL末端标记染色显示凋亡的细胞,光镜下进行原位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后的第1天粘膜上皮内即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第2天至11天凋亡细胞的数量及在上皮内的分布范围达最高水平。早期的凋亡细胞见于感染后所有标本,其核染色质形态及分布似正常细胞,但它被TUNEL标记染成棕黄色;晚期的凋亡细胞亦见于所有标本,其胞核缩小,染色质浓缩并在核周边集聚,核中心空化。载有凋亡细胞的上皮在阴道粘膜上分布很广,最广的可占全阴道上皮的2/3。同时可见HSV.2引起的上皮细胞坏死及疱疹形成,二者均由凋亡细胞包围。凋亡细胞不断地由上皮表面脱落至阴道,未见凋亡小体及吞噬现象。结果提示,HSV-2 333株阴道感染可同时诱导细胞坏死及凋亡,细胞凋亡可能在限制病毒产生子代及限制感染区域扩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9.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伪狂犬病毒湖北株 (PRVHB)糖蛋白G(gG)基因 ,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和测序片段长 180 4bp ,G C含量 6 8.78%。gG基因ORF长 15 0 0bp ,编码 5 0 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PRVRice株 gG基因比较 ,两者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8%、84.1%。 32 0~ 380位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序列分析结果 ,选取 gG基因长短不同的两个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2 8a( )进行表达。经SDS PAGE和Dot ELISA分析证实 ,表达出分子量大小分别约为 5 5kD和 6 3kD的特异性gG多肽 ,这为深入阐明PRV gG基因结构与功能及研制 gG 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0.
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与肿瘤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其相关酶类对化疗药物的解毒作用是恶性肿瘤化疗耐药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是GSH体内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大量的体外及临床实验已证实γ-GCS与多种肿瘤细胞的耐药有关,抑制γ-GCS活性可降低细胞内GSH水平,同时使肿瘤细胞耐药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本文综述了γ-GCS的生物学特性、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在肿瘤耐药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