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Vip3A蛋白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在营养期分泌的一类新型杀虫蛋白。用PCR方法从114个Bt菌株和41个Bt标准菌株中筛选到39株即约25%的菌株含有vip3A基因。利用所制备的Vip3A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对以上含有vip3A基因的Bt菌株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多数PCR反应为阳性的菌株都产生89 kD大小的蛋白,其中有4株没有Vip3A蛋白的表达。从以上菌株中挑选2个对夜蛾科害虫具有较高和较低毒力的菌株,即S101和611,并分别进行vip3A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再与GenBank上所登录的其它6个全长vip3A基因和2个已报道的但未登录GenBank的vip3A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vip3A是一个极其保守的基因。将以上所克隆的2个vip3A基因即vip3AS101和vip3A611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QE30构建了表达质粒pOTP-S101和pOTP-611,转化到大肠杆菌M15,经1 mmol/L IPTG诱导后均表达89 kD大小的Vip3A蛋白。蛋白可溶性试验表明,Vip3A-S101和Vip3A-611分别有48%和35%的蛋白是可溶的。将Vip3A-S101和Vip3A-611蛋白和已报道的Vip3A-S184蛋白对初孵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3个Vip3A蛋白对斜纹夜蛾幼虫毒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Vip3A个别氨基酸的变化对蛋白的杀虫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62.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简称Bt)杀虫晶体蛋白Cry1Ab因其C半端缺少了一段含4个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而导致蛋白的不稳定,报道苏云金杆菌辅助蛋白P20帮助Cry1Ab蛋白的表达及晶体的形成。利用穿梭载体pHT3101构建3个表达质粒,即pT1B、pP1B和pDP1B,3个质粒都含有cry1Ab基因,不同在于pT1B没有p20基因,pP1B含有p20全基因,而pDP1B不仅含有p20全基因,且在p20基因前插入cry1A?启动子。分别将这3个表达质粒经电转化到苏云金杆菌晶体缺陷型菌株CryB中,获得转化菌株T1B、P1B和DP1B。Western blot表明cry1Ab基因在这3株菌中均表达了130 kD的蛋白,部分降解为大约60 kD的蛋白。蛋白定量分析显示,3株菌130 kD蛋白量的比为1∶1.4∶1.5,降解后的60 kD蛋白量的 比为1∶1.1∶1.6,Cry1Ab蛋白总量的比为1∶1∶2∶1.6。镜检发现,Cry1Ab在3株菌中都形成典型的菱形晶体,其晶体大小为T1B Helicoverpa armigera)均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三者的LC50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P20对cry1Ab基因的表达和晶体形成均有帮助,P20表达量的多少可能是导致Cry1Ab蛋白最终产量有所不同的因素。  相似文献   
563.
对生长分化期水稻胚乳细胞的质膜内陷进行了超微结构和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胚乳细胞内的小泡、内质网常与胞间连丝相连 ;质膜形态多变 ,功能活跃 ,由局部起伏的波纹状发展成明显内陷 ,深浅不一 ,多呈袋状 ,袋中包含着大小不一的泡状物 ;有些内陷脱离质膜成为胞质中的囊泡 ,表现出活跃的内吞现象。除细胞间隙中含有圆球状的内含物外 ,在质膜内陷和囊泡中常含有大量的内含物。H ATP酶定位结果显示 ,质膜及其邻近的泡状物周围有酶的分布 ;而酸性磷酸酶定位在液泡、胞间隙和其中的泡状内含物周围 ;在质膜及其内陷形成的囊泡中有G6P酶的分布。这些结果表明胞间隙和质膜内陷在物质的运输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4.
HPLC法测定国产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PLC法测定国产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色谱条件为 :Shim packCLC ODS柱 (15 0mm× 6 0mm) ,流动相 :0 2mol/LH3 PO4 CH3 CN(2 0∶80pH 3 0~ 3 5 ) ,在 30 6nm测定。测得 15种国产葡萄酒中通化干红葡萄酒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 5 6 0mg/L。该方法灵敏 ,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65.
根据已知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ORF5S,ORF3N),可从cry2Aa或cry2Ac操纵子中扩增出包含串联分子伴侣基因p19p29的DNA片段,预期大小分别为16kb和20kb。对150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进行PCR检测,从26株中获得了大小为16kb的扩增片段,但未获得20kb的片段。这表明cry2Aa型操纵子p19p29基因存在较广泛,而cry2Ac型较罕见。将来自Y2菌株的16kb片段回收,通过一系列亚克隆,最终构建成一个含有p19p29串联基因的Bt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19p29串联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6.
野生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感染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细胞系Sl-zsu-1,可引起典型的细胞凋亡;但可以在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Sf-9中复制并形成多角体.比较了AcMNPV p35基因在病毒感染两种细胞的复制和转录情况,认为p35在非受纳细胞中及时有效的表达能阻止细胞发生凋亡;共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SpltMNPV)可以抑制AcMNPV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可帮助病毒进行复制,推测SpltMNPV基因组中与p35同源的p49基因挽救了细胞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567.
苏云金杆菌Cyt类杀虫晶体蛋白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苏云金杆菌Cyt类杀虫晶体蛋白的分类、杀虫特性、作用机理;具有分子伴侣功能的20kDa蛋白对cyt基因在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中的表达的影响;以及利用Cyt类蛋白控制害虫对苏云金杆菌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8.
<正>初次接触张老,是在2006年4月,斯时正值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节,富源大河遗址也迎来了它的又一个春天。再次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担任领队,率领着省、市、县文博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大河遗址又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发掘。由于大河遗址遗迹现象丰富,尤其是保存有旧石器时代火塘,吉领队特意邀请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及其夫人到现场考察并指导工作。张老来的那天,乘的是早班机,  相似文献   
56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经鼻滴注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静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名ASAⅠ~Ⅲ级、18~65岁、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手术、且术后须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组(D1组)和右美托咪定1.5μg/kg组(D2组),n=30。分别记录给药前(T0)、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T2)、插管后1 min(T3)、手术开始即刻(T4)、术毕停全麻药时(T5)、拔管前1 min(T6)、拔管后3 min(T7)和入PACU(T8)时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_2),术毕停全麻药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患者在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Ramsay镇静评分。结果:T0时3组患者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D1组和D2组各时间点HR、MAP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提高(P≤0.05),SPO_2无明显变化(P≥0.05);与D1组相比,D2组各时间点HR、MAP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提高(P≤0.05),SPO_2无明显变化(P≥0.05);D1组各时间点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D2组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明显无差异(P≥0.05)。C组T3、T4、T5、T6、T7、T8各时间点HR、MAP均较T1、T2升高,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SPO_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40 min右美托咪定经鼻滴注可有效抑制插管和拔管期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稳定,并显著降低降低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70.
植物病原真菌的MAPK基因及其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叙述在植物病原真菌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基因的种类和特征 ,概括了MAPK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发育、胁迫反应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讨论了进行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意义及重点研究的课题 ,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 ,提出了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