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7篇
  85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对农作物秸秆及林木枝条、落叶等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人工种植可培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品,其菌渣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在生态农林产业及循环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大球盖菇的生物学基础、子实体营养、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农林生态和环境修复应用等角度进行综述,为大球盖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两种血吸虫病DNA疫苗的候选抗原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基因SjFABP和SjGST原核表达产物检测二价DNA疫苗pVIVO2-SjFABP-SjGST在体内诱发的特异性抗体。方法:克隆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SjFABP和sjGST,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SjFABP、pET30a-SjGST及真核表达载体pVIVO2-SjFABP-SjGST;将pET30a-SjFABP和pET30a-sjGST进行原核表达,并将表达产物用镍亲和柱分离纯化;采用Western印迹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VIVO2-SjFABP-SjGST免疫4周后的BALB/c小鼠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克隆了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SjFABP(399bp)和町GST(657bp),并构建了pET30a-SjFABP、pET30a-SjGST及pVIVO2-SjFABP-SjGST重组质粒;经Western印迹检测,pET30a-SjFABP及pET30a-SjGST原核表达的抗原蛋白均能够与经日本血吸虫二价DNA疫苗pVIVO2-SjFABP-SjGST免疫的小鼠的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日本血吸虫町尉即和町GST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建立;原核表达的抗原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以原核表达产物可检测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VIVO2-SiFABP-SiGST在体内诱发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建立体外BF模型;将培养3 d的空白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及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含纳米银EVA中BF的形成情况;将生长0.5、1、2、3、5 d的BF模型行SYTO9/PI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下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然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CS SP2自身具有的分析软件及ISA分析软件获得PAO1菌株BF的相关空间结构参数定量化数据。结果 (1)运用SEM及荧光显微镜的方法,在以不含纳米银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上培养3 d的标本中均观察到流线状的BF形成。(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CS SP2自身具有的分析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平均厚度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天组都达最高值;纳米银离子的含量对BF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P>0.1),作用时间对BF厚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81,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P值、ADD值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同一时间组的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P值都高于空白对照组的AP值;同一时间组的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DD值都低于空白对照组的ADD值。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TE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天组都为最高值;同一时间组的TE值随着含纳米银离子的增加都呈降低趋势。结论运用摇床法成功建立了体外PAO1菌株BF模型;纳米银离子对PAO1菌株BF空间结构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对法夫酵母的不同补料发酵方式进行了研究.基于底物抑制模型,提出了一种优化的两阶段补料策略,用于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高密度发酵.在发酵的延迟期和对数生长期早期,糖浓度控制在25 g/L左右,在此条件下,生物量可以达到最大,且时间缩短.在对数生长期后期及稳定期,糖浓度控制在5 g/L,虾青素的合成时间可以有效延长.与传统的补料方式相比,采用此补料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发酵效果.发酵终点细胞干重达到23.8g/L,虾青素产量达到29.05 mg/L,分别比分批发酵提高了52.8%和109%.  相似文献   
155.
经典的常规抗病育种法虽有其成功的好例子,但其成功率是有限的,因为这些抗性基因仅存在于互交不孕型类型中,可能与不需要的性状连锁着,或可能是多基因的和难于转移的。 分子遗传学和植株转化技术使得利用新途径来提高植物的抗性成为可能,因为它们可克服上述限制。迄今为止,有用的细菌基因和病毒基因已成功地转移入许多植物中。  相似文献   
156.
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极好模型.本文以家蚕卵为材料,研究不同能量和剂量的低能Ar+注入家蚕卵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在真空10 min时间内,对家蚕卵的孵化无明显影响;在25 keV和30 keV的能量下,2.6~8×2.6×1015 ion/cm2的剂量作用于家蚕卵,对家蚕卵的孵化影响较为显著;在能量为30 keV, 剂量为8×2.6×1015 ion/cm2和9×2.6×1015 ion/cm2的Ar+轰击下,以扫描电镜可观察到蚕卵壳表面有明显的刻蚀痕迹;并且经30 keV, 9×2.6×1015 ion/cm2处理的饲养区至5龄期发现了3例突变性状.  相似文献   
157.
本研究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x media)树皮内表皮分离得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Z5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其紫杉醇提取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内生真菌Z58的紫杉醇提取物具有和紫杉醇标准品相近的色谱特征峰,其保留时间为10.2 min;也与紫杉醇标准品具有相同的质谱特征峰((M+Na)+=876)和1H-NMR谱带.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分析和18S rDNA序列分析,将内生真菌Z58初步鉴定为肉座菌属(Hypocrea sp.)真菌.肉座菌Z58的紫杉醇产量约为2.5~3.0 μg/g(紫杉醇/菌丝干重),是一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产紫杉醇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58.
随着可穿戴式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新型心电传感器-织物电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织物电极的皮肤-电极接触阻抗测量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织物电极的概念,分析了织物电极的皮肤-电极电化学界面、皮肤-电极电化学界面的等效电路和简化电路模型,得出了皮肤-电极接触阻抗的计算公式;其次,将皮肤-电极接触阻抗的测量方法归纳为直接测量法、参比测量法和模拟皮肤测量法三类,讨论了它们的测量原理和优缺点。本文认为需将模拟皮肤测量法和真实皮肤测量法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评价织物电极的阻抗特性,为织物电极的性能评价和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最后,本文对织物电极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9.
微量大豆种子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改良的CTAB法,从微量大豆种子样品中快速提取了基因组DNA,并从大豆基因组中扩增到了大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相似文献   
160.
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是一种甲基代谢酶,催化甜菜碱转甲基到高半胱氨酸生成甲硫氨酸。对含有pET30a-SsBHMT重组质粒的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分析,通过对菌株、IPTG诱导浓度、时间等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经过条件优化,目的蛋白表达量在上清和沉淀中均有所增加,但仍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菌株ER2566为适合目的蛋白表达的菌株;在37℃,IPTG浓度为0.4 mmol/L,诱导时间为10 h的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蛋白纯化与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