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27篇 |
专业分类
6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91.
茶叶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个产地茶叶多糖的糖醛酸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样品无需预处理等特点,稳定性、重现性较好,回收率高,适合于茶叶多糖糖醛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茶叶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有明显差异。本文同时研究了不同产地茶叶多糖对超氧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不同产地茶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糖醛酸含量呈正相关,糖醛酸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92.
利用响应面法对蛹虫草诱变菌株CSYB-2菌丝体多糖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壳聚糖用量1.4mL/g、絮凝温度55℃、絮凝时间70min条件下,多糖保留率为(82.05±0.21)%。在壳聚糖絮凝诱变菌株CSYB-2菌丝体多糖浸提液的絮凝工艺基础上,通过构建壳聚糖失活动力学模型,探究絮凝剂(壳聚糖)在絮凝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和失活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失活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的失活动力学方程,在考察溶液澄清率(絮凝率)在不同时间、温度下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推算出失活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动力学函数值,为研究絮凝作用中絮凝剂失活的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3.
十万大山是广西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其主要植被类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为了解区域内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现状及优势种群结构的发展现状,该文以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1 hm2固定监测样地中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组成、径级结构、树高结构并用g(r)函数分析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群落中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计7 517株,隶属52科108属153种; 群落的优势种有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毛折柄茶(Hartia villos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鼠刺(Itea chinensis)、腺叶山矾(Symplocos adenophylla)、假杨桐(Eurya subintegra)、毛冬青(Ilex pubescens),但优势种的优势地位不明显。(2)群落整体平均DBH为5.51 cm,径级、树高分布呈近似倒“J”型; 优势种的径级分布多呈倒“J”型或“L”型,群落有较强的更新能力。(3)群落优势种稳定共存; 优势种在样地中呈聚集分布,但优势种间聚集分布的位置有差异。总体而言,群落目前更新状态良好,群落中已有顶极群落优势种的存在,但群落具有一定的次生性特征,还未到达稳定的顶极群落状态,优势种间能稳定共存,有向稳定顶极群落演替的潜力,应继续加强管护,促进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更新与生存。 相似文献
194.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致害性变异和为害特征(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采自广西、云南和浙江的不同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和为害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致害性测定结果表明,1989年后浙江种群褐飞虱仍表现为生物型2的致害特性;而广西种群在1991年后不仅能致害含 BPh1基因的IR26和 MUdgo而且还能致害含 bph2基因的ASD7,1997年广西和云南种群均能致害抗虫品种IR26、Mudgo、ASD7和R.H,表明这两个种群产生了不同与生物型1、2和3的致害性更强的新的生物型。自由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种群的若虫和成虫对不同抗虫品种的取食选择性有明显的差异,成虫嗜食IR26品种而若虫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别。云南种群若虫嗜食ASD7,而成虫则嗜食TN1。室内试验表明,浙江种群的若虫历期最长,而在广西种群中取食ASD7的若虫历期明显比取食TN1的长。取食IR26的浙江种群的若虫存活率比取食TN1和ASD7的高,而在抗虫品种ASD7和IR26上云南种群的若虫存活率明显高于浙江和广西种群。研究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褐飞虱的致害性与其为害特性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5.
隔区注射AVP和AVP抗血清对家兔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精氨酸加压素可能是一种内源性退热剂,其抗热作用的最敏感点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隔区。为了研究AVP抗热的作用的机理,本文观察了隔区注射AVP和AVP抗血清对家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1)隔区注射AVP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减少;而隔区注=谢人工脑脊液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2)隔区注射AVP抗血清后,P 相似文献
196.
197.
饲料中不同蛋白、脂肪水平对春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土著鱼类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初始体重0.55 g)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实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33%、39%和45%,脂肪水平为5%、8%和11%,共9组等能饲料。实验在水温为(28±2)℃的室内微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鱼体灰分含量和能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蛋白沉积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摄食率、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以及能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中蛋脂比为7.30时,春鲤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春鲤饲料中适宜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3%—34%和4%—5%。 相似文献
198.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原麝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又名香獐子,獐子、麝狗子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雄麝有麝香腺,能分泌麝香,其经济价值很高,在国际市 相似文献
199.
为探讨周公河中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沿周公河连续设定6个采样点进行齐口裂腹鱼采集, 在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后以线粒体控制区(D-loop)为分子标记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评估。结果从63尾齐口裂腹鱼中共检测到32个单倍型, 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3, 单倍型多样性(h)为0.966。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为张家湾种群(PopF, π=0.018, h=1.000), 核苷酸多样性最低的为罗坝种群(PopC, π=0.010, h=0.970), 单倍型多样性最低的为瓦屋山大坝下游种群(PopB, π=0.015, h=0.867)。种群间共享13个单倍型, 多数齐口裂腹鱼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中等或较低, 仅Pop C和Pop F (Fst=0.195, P<0.01), 种群Pop A 和PopE (Fst=0.158, P<0.01)分化程度较高, 显示各种群间较密切的遗传关系。周公河不同河段齐口裂腹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的水平, 各种群间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