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7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474篇 |
专业分类
17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66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该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S100A6蛋白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原核表达制备重组人S100A6蛋白(GST-hS100A6),SDS-PAGE显示其大小为36 kDa,Western blot显示其可以被S100A6抗体特异识别,BCA法测定1 L菌液共收获约16.7 mg蛋白;将其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MTT显示细胞培养48 h时,浓度为100μg/mL和300μg/mL的GST-hS100A6组的D_(492)值较GST组增加29.1%和84.6%(P<0.05),提示S100A6促进MCF-7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GST-hS100A6组的克隆形成率较GST组高38.7%(P<0.05),提示S100A6促进MCF-7的克隆形成;Hoechst染色显示GST-hS100A6组在24 h时细胞凋亡率较GST组减少67.8%(P<0.05),48 h时细胞凋亡率较GST组减少58.4%(P<0.05),提示S100A6抑制MCF-7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显示在24 h时GST-hS100A6组的划痕愈合率为GST组的2.2倍(P<0.05),提示S100A6促... 相似文献
32.
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田间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为寻找有效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家白蚁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SCAU-PFCF01)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致病力。实验采用浸液法,供试浓度为1×103、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mL。结果表明:随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浓度的升高,小菜蛾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107 /mL时,小菜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85%和80%。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与供试龄期有关,其感病的敏感顺序为2龄、3龄和4龄。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2龄幼虫接种后第7天、3龄幼虫接种后第5天、4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的LC50估计值分别为1.17×104、1.44×104和5.21×104 /mL,LC90估计值分别为1.98×106、3.82×107和1.29×108 /mL。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与浓度相关,供试各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105~1×107 /mL的范围内,2龄幼虫的LT50值从3.16天降低到1.72天,3龄幼虫的LT50从3.21天降低到1.83天,4龄幼虫的LT50从3.69天降低到2.04天。即2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为3龄幼虫,4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了该株玫烟色拟青霉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3.
板栗雏梢分化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品种板栗上部芽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板栗雏梢分化进程,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雏梢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板栗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板栗雏梢分化进程可划分为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休眠期、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簇原基分化期5个时期.在板栗整个雏梢分化过程中,各品种芽内源ZT含量总体呈"M"形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11月中旬和翌年1月中旬出现峰值;芽内源GA3含量也总体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10月中旬)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翌年2月中旬)达到峰值;内源ABA含量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呈逐渐下降,于1月中旬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一直维持至花簇原基分化期(3月中旬).内源激素GA3/ZT值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下降,于冬前花序原基分化过后下降到低水平状态并保持至花簇原基分化期.可见,在整个板栗雏梢分化过程中,较高浓度GA3有利于花序原基的分化,低水平的ABA有利于休眠期的解除和冬后花序原基的分化;内源激素GA3和ZT间的平衡关系在板栗雏梢分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4.
鲎是珍贵的海洋“活化石”生物。本研究于2014—2020年在广西北海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开展圆尾蝎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种群动态调查。总计观察到圆尾蝎鲎990只,种群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第6个调查年相比第1个调查年下降94.60%,表明圆尾蝎鲎资源保护已势在必行;雄鲎占80.28%,雌鲎占17.50%。圆尾蝎鲎种群动态呈现显著季节规律性,种群数量与温度及北风和南风风向状态值(0和4)呈显著正相关,显示出滨海风向标生物特征。本研究揭示了圆尾蝎鲎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区鲎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土地利用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于明确区域植被固碳能力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基于2000—2015年MOD17A3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NPP时空分布特征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植被NPP的影响。研究表明:(1)NPP年均值16年间波动不大,空间分布上从东到西逐渐减少;(2)研究期内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而NPP总量从25.6 TgC增加到了28.5 TgC,其中耕地NPP约占总量的44%,林地次之(40%),草地最少(14%),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NPP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6.49%、59.76%、17.27%;(3)区域生态景观指数中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斑块密度PD与NPP呈正相关,而聚合度AI与NPP呈负相关,景观格局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均影响区域植被NPP的增长。要提高区域植被NPP,需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增加景观异质性和斑块密度,重视培育幼龄林,并控制成熟林的数量。 相似文献
36.
以人工合成多肽为抗原的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联法是HEV感染的主要检测方法,多采用基因表达产物为抗原。近来由于人工合成多肽抗原克服了基因重组抗原制备复杂、非特异结构多、难以纯化的缺点,已广泛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检测。根据已发表的HEV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及亲水性等特点,设计合成了两个多肽ESP1和ESP2,分别位于ORF2和ORF3区,以此为混合抗原建立了检测HEV抗体的间接ELLSA法,与市售优质试剂比较,其阳性符合率为97.75%,阴性符合率为99.43%,总符合率为98.86%。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安全快速,是检测HEV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7.
水稻品种茎集散度分析及评价记载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78份广东省育成品种(系)和470份台湾品种(系)的茎集散度进行了分析,广东育成品种的茎集散度分布为3°~23°,96.37%集中分布在5°~17°;台湾品种茎集散度分布为3°~17°,97.02%集中分布在4°~12°.广东育成的代表性品种茎集散度为7°~16°.提出水稻理想株型最适茎集散度的计算公式:α=arcsin D/2H.建议籼稻栽培稻茎集散度的评价记载标准分为集、中、散3个等级:茎集散度≤5°为集;茎集散度6°~15°为中;茎集散度>15°为散. 相似文献
38.
大鼠颈上神经节烟碱电流的整流及失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的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标本上,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通道的整流及失敏现象。烟碱激动剂引起的全细胞电流在膜电位为负值时随膜电位呈线性改变,而在膜电位达+60mV时仍不出现外向电流,表现出强烈的内向整流。nAChR通道电流存在失敏现象,即持续恒压喷射激动剂所引起的全细胞电流随时间呈指数衰减,不能保持在峰值水平,失敏随激剂浓度呈量效关系,膜电位的超极化也加 相似文献
39.
40.
细菌冰核提高印度谷螟过冷却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是一种不耐结冰的昆虫,在冬季它通过降低过冷却 点以避免结冰。现已查明,冰核活性细菌能显著提高植物的过冷却点,导致许多作物在较高 的温度下发生霜冻害。本文也证明细菌冰核能显著提高印度谷螟虫的过冷却点。对照的平均过冷却点是-17.6℃;分别用0.1g和1g细菌冰核与1kg面粉混合后进行处理,平均过冷却点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8℃和13.6℃。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细菌冰核有可能成为一种在冬季使用的、杀灭不耐结冰害虫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