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3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尖端赛多孢和多育赛多孢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报道国内少见的由尖端赛多孢导致的化脓性关节感染伴骨髓炎和多育赛多孢的血行播散感染。方法取患者1的关节冲洗液和患者2的外周血标本直接涂片和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的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致病菌种,并对分离的致病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两个病例分别培养出尖端赛多孢和多育赛多孢。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两种菌对伏立康唑有较低的MIC值,而都对两性霉素B高耐。结论赛多孢菌的感染少见,且难治疗。应加深对少见真菌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海马体造成的炎性损伤。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和葡萄糖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M组)和持续高血糖模型(MS组),并错时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胰岛素制备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模型(MF组)。血糖波动造模第6周时,测定大鼠一般生理学指标,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等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体中IL-1β、IL-2、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 (1)血糖波动造模第6周时,M组、MS组及MF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N组(P〈0.01),M组、MS组及MF组之间在1%极显著水平下无差异(P〉0.01)。(2)尾静脉注射STZ 1周后,M组、MS组、MF组的Glu、TG、LDL-C都有显著性的提高(P〈0.01),HDL-C显著性下降(P〈0.01)。(3)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海马组织的IL-1β、IL-6、IL-8以及TNF-α均呈现显著性变化(所有P〈0.05),组间IL-2水平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血糖波动模型MF组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显著高于M组和MS组水平(P〈0.01)。尽管IL-2水平在各组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仍可见血糖波动模型MF组中表达水平最低。(4)M组、MS组、MF组的逃避潜伏期、经过平台的次数以及在平台象限内的游泳距离与N组相比均呈极显著提高(所有P〈0.01),其中血糖波动模型MF组的逃避潜伏期和过平台次数显著高于M组和MS组(P〈0.01),提示MF组空间定位和记忆功能受损最严重,平台象限内的游泳距离在三种糖尿病模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急性高血糖和慢性持续性高血糖而言,波动性高血糖对大脑海马体造成的炎性损伤以及功能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磨沟墓地保存情况良好的295例成年个体进行了头骨形态学的分析,其中283例(男性164例,女性119例)个体来自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距今大约4000-3500年,12例个体(男性7例,女性5例)出自寺洼文化时期的墓葬,大约距今3500-3000年,磨沟组齐家文化居民和寺洼文化居民在体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接近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在与若干近代组和古代组的对比中,磨沟组古代居民则是与代表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华南组以及古代组中同处甘青地区的火烧沟组和核桃庄组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氢气对缺氧-复氧离体小鼠胸主动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n=15):分别为内皮完整未通氢对照组(Con+E)、去内皮未通氢对照组(Con-E)、内皮完整预通氢组(Pre H2+E)、去内皮预通氢组(PreH2-E)、内皮完整再通氢组(Post H2+E)、去内皮再通氢组(Post H2-E)。血管环缺氧10 min后复氧以制备缺氧-复氧模型,氢气干预在再通氢组于复氧后7 min开始进行,在预通氢组于缺氧前10 min开始。经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血管环张力的变化,观察血管组织及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在缺氧-复氧后,去内皮预通氢组的血管张力保持稳定,而去内皮未通氢对照组的血管张力明显降低(P<0.01)。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结果显示预通氢处理的两组血管组织细胞形态均良好,仅局部肌丝紊乱;再通氢处理的两组血管出现轻度损伤:肌细胞局灶性溶解、局部肌丝紊乱或消失、核周隙增宽;而未通氢对照的两组血管则均出现明显的内膜剥离等改变,肌细胞弥漫性溶解和线粒体空泡变、内质网扩张明显、核膜皱缩明显、核周隙增宽、细胞凋亡明显。结论:氢气预处理具有维持缺氧-复氧后血管张力稳定及保护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的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损伤后的氢气再干预。 相似文献
95.
景电灌区开发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94 ̄1996年实地抽样调查资料和全县25a的气象,农林业生产统计资料,对景泰县引黄新灌区开发建设以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建设使区域内形成了以新型人工植被和被改造保护的自然植被协调发展的植被景观;灌溉面积增加地和地表植被盖度的提高,使区域内地表蒸发量明显降低,大风日数,沙暴日数,年均风速最大风速值有所下降,并使年降水量,空气温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妥生了变化,而人为作用强 相似文献
96.
小麦新种质4844中外源P染色质的GISH与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检测和染色体组成分析方法,对大穗多花小麦新种质4844后代的15个株系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4844-12是1个稳定的异附加系,4844-2和4844-8是稳定的异代换系;对异代换系进行SSR分析表明,代换系中小麦的6D染色体被1对P染色体代换,说明这对冰草染色体与小麦6D染色体有部分同源关系,由此确定4844中的冰草染色体为6P;同时筛选出冰草6P染色体的4个SSR标记。 相似文献
97.
民勤荒漠植物枝系构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荒漠植物的枝系构型因素包括各级分枝角度、各级分枝长度、枝径比、逐步分枝率和总体分枝率、分枝分维数和计盒维数等16个指标。采用组内欧式距离法进行聚类,把荒漠植物依构型指标分为4个类型:第一类型包括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黄刺条(Caragana frutex)等14种荒漠植物;第二类型包括秦晋锦鸡儿(C.purdomii)、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等11种荒漠植物;第三类型包括网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ncellatum)、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等9种荒漠植物;第四类型包括扁果木蓼(Atraphaxis replicta)、洋白蜡(Frawinus amerirana)等14种荒漠植物。不同的枝系构型类型反映了不同荒漠植物对于空间资源与环境的长期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中成药补肾益脑丸、经舒颗粒序贯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8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成药序贯疗法按照月经周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月经期)治疗本病,经后期服用补肾益脑丸,经间期服用补肾益脑丸和经舒颗粒,经前期、月经期服用经舒颗粒,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共治疗84例,总有效率92.8%。结论:本方法对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具有补肾益精、养血调经的功效。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构建pEGFP.C3-TCRBVl2—3表达载体并初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TCRBVl2—3基因片段从pGEM-T—TCRBVl2-3载体上酶切并克隆至pEGFP—C3载体中,通过脂质体将pEGFP—C3.TCRBVl2-3表达载体转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48小时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PBMCs细胞、pEGFP-C3载体转染的PBMCs细胞、pEGFP—C3-TCRBVl2-3表达载体转染的PBMCs细胞分别与肝癌细胞BEL-7402和宫颈癌细胞HeLa共培养24h,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测序证实TCRBVl2-3基因片段成功亚克隆至pEGFP—C3载体中,荧光显微镜证实重组体转染PBMCs细胞48h后可有效表达绿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pEGFP—C3-TCRBVl2-3载体转染的PBMCs对肝癌细胞有杀伤作用.但对宫颈癌杀伤作用不明显。结论:成功构建pEGFP—C3一TCRBVl2—3表达载体,初步证实TCRBVl2.3对肝癌细胞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