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3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爱美是人的本性.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抓住学生对美的追求的心理倾向,并努力挖掘生物学知识中的美育因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对生机美的感受中,在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强化兴趣,深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这是生物教学中的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末次冰期间冰段时,中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普遍较好,旧石器文化也比较发达。然而,进入末次盛冰期后,随着气温的普遍降低和降水量的明显减少,草原和沙漠带急速向南扩张,动物群也大举南迁。对于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文化是如何响应的呢?本文以宁夏彭阳PY01-02,PY03和PY05等地点的地层剖面和石制品的研究为基础,首先提出彭阳地点群地层沉积相由河湖相沉积迅速转变为黄土堆积说明由末次冰期间冰段到末次盛冰期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次,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沉积相中出土石制品的大小、重量、原料以及技术上的比较说明随着环境的变化石制品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层河湖相堆积中出土的石制品粗大笨重,主要以各种石英岩为原料,与同期泾水上游旧石器文化的特征相近,应是当地文化特征的一种具体体现。上层马兰黄土中的石制品的普遍较小,主要以石英和燧石为原料,其中用燧石制成的细石器具有宁夏灵武水洞沟下文化层同类制品的特征,而用石英制成的小石器则同海原一带的史前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据此作者推测这可能与史前人类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向南迁移有关。山西南部地区的下川和柿子滩遗址的地层和石制品证据亦表明,末次盛冰期前后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明显差异可能也与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时人类的迁徙有关。最后,中国北方地区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变化为上述史前人类南迁的推测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作者认为末次冰期的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配体(GFLs)通过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靶细胞内特定的信号转导途径,从而促进多种外周和中枢发育神经元的存活、再生、损伤修复及生长和分化,并维持其正常功能,保证神经元间的正确连接。 相似文献
14.
温度、盐度对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表达量的联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16 ~40℃)、盐度(10 ~50)对马氏珠母贝鳃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表达量的联合效应.设定温度范围为16~40℃,盐度范围为10~50.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表达量影响显著;盐度的一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二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表达量影响显著,温度、盐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对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且温度的效应大于盐度.建立了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表达量模型方程,决定系数98.7%、矫正决定系数97.4%,预测决定系数89.2%,模型的拟合度极高,可用于预测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的表达量.通过对模型方程优化,得到在温度26.78℃、盐度29.33时,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小值0.5276,满意度达到98%.试验结果可为马氏珠母贝鳃Hsp70基因的上调表达、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以及提高马氏珠母贝抗逆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加速月季育种进程,对27份月季种质及3个杂交组合的8个杂交后代,采用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方法分析其亲缘关系并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月季种质采用POD同工酶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酶谱分析中,在相对迁移率为0.264~0.858的位点处共获得7条酶带,其中共有酶带3条,特征酶带4条,表明不同月季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又存在一定同源性。基于酶带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57处,可将27份供试材料分为3个大组。合柱组与月季组材料聚在一个大组中,两个组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再次得到确认。金樱子与硕苞蔷薇分别聚在两个不同的组中,表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供试的古老月季品种被聚在两个不同的大组中,与野生种聚成的一组呈平行关系,表明古老月季在起源上的差异较大,可利用其作为杂交亲本进行广泛杂交以选育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杂交后代。根据有无父本特征酶带对杂种后代真实性进行鉴定,初步确定2个杂交组合的6个杂交后代中5个为真实杂种,1个为自交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月季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松山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植被动态及变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生态保育的基石,保护区管理和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描述不同功能区在相应保护措施下植被的差异性变化。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手段,利用两期Landsat5TM影像提取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2001年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信息,对植被动态进行分析,并按变化率分为减少、无变化和增加3种类型,利用景观指数刻画出变化格局,就植被动态及其变化格局在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异性进行比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保护区建立后植被大体稳定并有所改善,形成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植被覆盖梯度。(2)在绝对保护措施下,核心区植被稳定性高并得到进一步改善。植被稳定类型集中于区域中心,增加类型聚集在区域边缘,减少类型与自然植被动态特征相符呈随机分布状态。(3)受经营、开发措施影响,实验区稳定性低,变化面积大、变幅大、增加与衰退共存,植被覆盖居全保护区最低且有退化趋势。(4)缓冲区植被动态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动态监测2011年、2013年和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进展趋势。从全国10个城市回顾性收集血流感染病原菌非重复性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收集的2 248株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 657株 (占73.7%),革兰阳性球菌为591株 (占26.3%)。分离率排名前五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32.6%,733株/2 248株)、肺炎克雷伯菌 (14.5%,327株/2 2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10.0%,225株/2 248株)、鲍曼不动杆菌 (8.7%,196株/ 2 248株) 和铜绿假单胞菌 (6.2%,140株/2 248株)。血流感染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粘菌素 (96.5%,1 525株/1 581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替加环素 (95.6%,1 375株/1 438株,不包括天然耐药菌株)、头孢他啶/克拉维酸 (89.2%,1 112株/1 246株)、阿米卡星 (86.4%,1 382株/1 599株) 和美罗培南 (85.7%,1 376株/1 605株);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和达托霉素 (敏感率均为100.0%)、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 (敏感率均为99.7%)。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50.6% (206株/407株)、49.8% (136株/273株) 和38.9% (167株/429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2.2% (9株/408株)、4.0% (16株/402株) 和3.9% (17株/ 43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76.4% (55株/72株)、82.7% (43株/52株) 和87.5% (63株/7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分别为9.8% (5株/51株)、20.0% (7株/35株) 和13.0% (7株/54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1.9% (41株/79株)、29.7% (19株/64株) 和31.7% (26株/82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中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分离率分别为43.2% (48株/111株) 和40.9% (27株/66株)。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57.1% (24株/42株) 。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出30株替加环素不敏感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76.7% (23株/30株);分离出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3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3.6% (17株/39株)、35.9% (14株/39株) 和15.4% (6株/39株)。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 (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对替加环素、粘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这两种细菌对替加环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较高。粘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不敏感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警示临床高度关注,仍需动态监测耐药进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人们随时随地置身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环境,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教育技术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是 相似文献
20.
GTPγs对柴胡皂甙(I)刺激胰腺腺泡酶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柴胡皂甙(I)[SA(I)]刺激大鼠胰腺腺泡酶分泌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了GTPγs对SA(I)剌激通透腺泡细胞酶分泌的影响.用SLO通透细胞的同时,加入GTPγs在15min期间能诱发酶分泌,10'mol·L-1GTPγs有最大促泌效应.GTPγs浓度依赖性的增强SA(I)促酶分泌作用,l0-7 mol·L-1 GTPγs导致10-5mol·L-1 SA(I)刺激酶分泌量增加到1.6倍.用SLO预通透腺泡10min后,加入GTPγs使SA(I)刺激酶分泌的量-效曲线左移,SA(I)的EC50从2 0×10-5mol·L-1减小到1 0×10-5mol·L-1.以上结果提示,SA(I)活化受体偶联的G蛋白包括在其刺激酶分泌的信号传导通路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