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11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应用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检查的图像质量及X射线剂量。方法500人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常规拍摄左前斜位加头位或足位,右前斜位加头位或足位,必要时加摄蜘蛛位。结果采取支架植入治疗左前降支狭窄92例,左回旋支狭窄28例及右冠状动脉狭窄45例,冠状动脉微细血管显示佳,管腔内血栓、血管内膜撕裂、支架等显示清晰。结论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采集的图像佳,X线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82.
土地整理过程中碳量损失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整理改变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打破了生态系统碳循环平衡。在土地整理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实施以后一段时期,项目区生态系统碳蓄积量必然损失.从而使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由碳汇变成了碳源。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崔院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拟通过对生态系统碳蓄积量的估算,并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算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最佳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实现对土地整理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碳量损失进行补偿的目标。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土地整理的耕地面积最大化目标,通过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所得到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规划设计所涉及的各类用地的面积以及生态系统的碳量平衡等约束条件。耕地面积增加量占总土地面积的11.94%实现丁最大化目标.同时满足了道路系统和水利灌溉系统以及居民点等用地的需求,而人工林地的面积必须增加3.90hm^2,也就实现土地整理前后生态系统碳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83.
福建维管束植物2个新记录属及6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17(6):600-601
根据野外考察,报道福建2新记录属:莼菜属和牧根草属;6新记录种:莼菜、球果牧根草、岭南山竹子、蔓芒萁、两广黄檀、林猪殃殃. 相似文献
84.
不同成熟期栀子果实有效成分累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果实颜色可以将栀子成熟期划分为全青期、2/3青1/3黄期、半青半黄期、1/3青2/3黄期、全黄期、枯黄期.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果实在不同成熟时期3种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1的含量.结果表明: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1含量均出现两个高峰期,峰形陡峭;高峰出现的时期不完全一致.栀子苷的含量在全青期和1/3青2/3黄期最高,而西红花苷-1的含量在全青期和全黄期最高.全青期为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最佳采收期.根据果实颜色及时采收才能获得高含量的目标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5.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为药用木本植物。以栀子果皮、种子团和种子为外植体, 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不同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培养基成分为MS+0.5 mg·L–12,4-D+0.25 mg·L–16-BA较适宜果皮和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 诱导率分别为83.3%和88.5%; 培养基成分为MS+1.0 mg·L–12,4-D+1.0 mg·L–16-BA较适宜种子团愈伤组织的诱导, 诱导率为78.1%。3种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中, 只有种子愈伤组织能通过液体培养分化出芽; TDZ对芽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最佳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0.05 mg·L–1NAA+0.10 mg·L–1TDZ, 其愈伤组织分化率为8.75%。该研究以栀子种子为外植体, 并获得了再生植株, 为药用植物栀子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许文明 张思仲 邱为民 何国平 刘运强 马用信 孙岩XU Wen-Ming ZHANG Si-Zhong QIU Wei-Min HE Guo-Ping LIU Yun-Qiang MA Yong-Xin SUN Yan 《遗传》2004,26(4):451454-451454
为了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观察人类无精症相关基因ZNF230在Cos7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及定位,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突变的人和小鼠mt-ZNF230和mt-znf230基因,使其3′端的终止密码TGA突变为TGG,并装入T-载体,双酶切后通过定向克隆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融合,构建了ZNF230—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然后经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导入Cos7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在空白载体pEGFP-N1转染的Cos细胞中荧光布满整个细胞,而在转染阳性载体pEGFP-ZNF230的Cos细胞中荧光主要聚集在细胞核中。表明转染的Cos细胞系能高效表达人ZNF230和小鼠znf230蛋白,ZNF基因表达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Abstract: To us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s a marker to studythe localization of the fusion protein, the mutant full length cDNAs of human ZNF230 and mouse znf230 with their stop codon TGA changed to TGG were obtained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then cloned into pGEM-Teasy vector. After the double enzyme cutting, the mutated human and mouse ZNF230(znf230) were inserted into mammalian expression plasmid pEGFP-N1.Thus we constructed the plasmid with fusion gene of ZNF230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Then the Cos cell was transfected with the fused gene by liposom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showed that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expressed over the whole cell when transfected with vector pEGFP-N1.While after the transfection with pEGFP-ZNF230, the fluorescence located mainly on the nuclei of the cells.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ansfected Cos cell line can express human ZNF230 and mouse znf230 with high efficiency.When transfected with the constructed recombinant pEGFP-ZNF230 vector, the ZNF230 protein localizes mainly on the nucleus. 相似文献
87.
88.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营养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营养繁殖特性。扦插繁殖中使用IBA处理的最适浓度为25ppm,最适处理时间为05h。适用IBA处理插枝比IAA处理的生根效果更好。上段茎作材料比中段茎的生根效果更好。贮藏根分根繁殖中使用IBA处理的最适浓度为50ppm,最适处理时间为05h。扦插繁殖可以比自然繁殖速度提高4~5倍。贮藏根分根繁殖比自然繁殖速度提高2~3倍。经适当浓度、适当时间的IBA处理,扦插繁殖和贮藏根分根繁殖是加快红芽大戟药材生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9.
90.
选取2个线粒体基因COI和16S-r RNA,2个核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α和28S-r RNA,初步探讨同脉缟蝇亚属种团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翅斑的减少是趋于原始的性状;基于线粒体基因COI和16S-r RNA构建的NJ、ME、MP、ML系统树中,MP树更与形态分类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基于Elongation factor 1-α和28S-r RNA基因构建的NJ、ME、MP、ML系统树反映的系统发育关系完全相同;以同脉缟蝇亚属18种为代表构建的6个种团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没有呈现出一致的规律性,不能从分子水平验证根据已有的外部形态特征划分种团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